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盆腔炎调理冲任气血

慢性盆腔炎调理冲任气血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因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患者起病缓慢忽视治疗,以致病情迁延所致。病情较顽固,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临床常见慢性输卵管炎和慢性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盆腔炎病程迁延,少腹胀痛,腰骶酸楚,带下多,或不孕,辨证主要气滞血瘀,脉络受阻,治疗重点在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与急性期相反,用药偏温偏热,热则气血流通。

慢性盆腔炎调理冲任气血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因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患者起病缓慢忽视治疗,以致病情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临床常见慢性输卵管炎和慢性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本病临床表现以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为主要特征。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影响妇女身心健康。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腹痛”、“癥瘕”、“月经不调”、“带下病”等范畴。中医认为,引起本病之病因多为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湿热内侵,正不胜邪;或急性期治疗不当,不彻底,余邪未尽,瘀积胞宫、胞络,气机不利,胞络受阻;或寒邪客胞,寒凝经脉;或肝经积郁,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久则成癥。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寒、热、虚、实错杂。

本病的治疗,以调理冲任气血为基本原则,视其寒热虚实,分别采用温、清、攻、补之法;同时注意多途径、多方法治疗,以达到邪祛正复,气血调和之目的。

[证治述要]

本病的治疗,以调理冲任气血为基本原则,视其寒热虚实,分别采用温、清、攻、补之法;本病常为虚实夹杂,故攻邪不可太过,以免伤及正气,扶正不忘祛邪,以防关门留寇;同时注意多途径、多方法治疗,以达到邪祛正复,气血调和之目的。

1.湿热瘀结 低热起伏,神疲乏力,口干不欲饮,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经行不调,带下量多黄臭,秽浊,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败酱草30克,薏苡仁18克,鱼腥草18克,蒲公英18克,延胡索12克,赤芍12克,柴胡12克,川楝子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寒凝气滞 少腹冷痛,腰骶酸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色暗,带多色白质稀。舌淡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治宜温经散寒,行气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2克,五灵脂5克,赤芍12克,生蒲黄(包煎)12克,延胡索12克,丹参12克,川芎12克,木香12克,穿山甲16克,小茴香6克,肉桂粉(冲服)5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气滞血瘀 少腹刺痛,痛有定处,月经不调,量少色暗有血块,带下增多色白,有腥臭味,大便秘结。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涩或沉。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制香附6克,川芎9克,乌药9克,当归12克,丹参18克,五灵脂9克,赤芍12克,延胡索12克,苍术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慢性盆腔炎病程迁延,少腹胀痛,腰骶酸楚,带下多,或不孕,辨证主要气滞血瘀,脉络受阻,治疗重点在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与急性期相反,用药偏温偏热,热则气血流通。我们常用少腹逐瘀汤和桂枝茯苓丸出入。——山西医科大学教授·于载畿

4.癥瘕包块 少腹疼痛且呈下坠感,腰骶酸胀,经行与疲劳后加剧,性交疼痛,带下增多,婚后数年不孕。苔薄边尖有紫斑,脉细弦涩。治宜活血散结,消癥止痛。方用棱莪消癥汤加减:三棱12克,莪术12克,当归12克,丹参30克,穿山甲12克,海藻15克,青皮9克,延胡索15克,赤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癥瘕偏硬加炙鳖甲13克,生牡蛎(先煎)35克;体弱者加党参13克,黄芪13克。

[常用成药]

1.妇炎康 每次6片,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功能清热、化瘀、软坚、消炎、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

2.妇乐冲剂 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功能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附件炎。

3.金刚藤糖浆 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附件炎及附件炎性包块等。(www.xing528.com)

4.妇科千金片 每次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忌食辛辣油腻。用于慢性盆腔炎有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伴月经量多或失调者。

[精方选议]

1.当归延胡索汤 当归15克,延胡索15克,败酱草20克,酒大黄15克,赤芍15克,香附12克,桃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0~30剂为1个疗程。

[按] 本方临床运用时可随证加减:腹痛加蒲黄12克、五灵脂15克;腰骶痛加狗脊15克、续断15克;带下量多加白果12克、苍术12克;带下色黄加黄柏9克、苦参6克;腹部包块加荔枝核15克、橘核15克、水蛭9克。

2.理冲汤 党参15克,黄芪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山药30克,制香附6克,郁金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按] 此方出自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三棱、莪术、鸡内金活血化瘀,行气;山药、鸡内金有补脾益肺,固肾涩精,敛带止泻之功;香附解气分之滞,郁金解血分之郁。全方共奏益气祛瘀之功,药合病机,实为良方。

本方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带下色黄,月经量多,尿频或伴低热加金银花连翘各10克;胸胁少腹胀痛加延胡索15克;发热,白带多,色黄臭加白蔹、败酱草各50克;经色紫黑有块,痛经,腹有包块,瘀象明显者加水蛭3克(研末冲服)。江苏名医朱良春及其弟子用此法治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等,每每收效甚著。

3.理气活血汤 当归12克,赤芍9克,川芎9克,香附12克,丹参9克,川楝子12克,甘草6克,五灵脂9克。虚寒者加干姜、小茴香、肉桂;有热象者加黄芩、黄柏;气虚加黄芪、党参;血瘀显著或有结块者加桃仁、红花、三棱;月经量多者加甘草、蒲黄、艾叶三七粉。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中成药康妇消炎栓,每日1粒,7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2天,睡前或便后将肛门洗净,用套有指套的食指将药粒推至直肠7厘米处。

[按] 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因病机是人体感受寒、热、湿邪、内伤七情或脏腑功能失常等因素而导致的气滞血瘀。因此,可采用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的药物作为基本方进行治疗,并随症加减,有的放矢,标本兼顾。方中香附、川楝子理气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赤芍、丹参、川芎活血化瘀;五灵脂活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所以基本方中气药与血药异同,共同起到理气、化瘀、止痛的作用。康妇消炎栓是通过肛门外用,可使中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达痛处,与内服中药协同作用,使盆腔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达到消炎消瘀的治疗效果。

[康复指导]

1.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妇科检查、分娩、流产、人工流产时,要注意清洁卫生,用具和器械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要注意性生活的卫生,夫妻双方均应清洗外阴,防止将病菌、真菌、滴虫等病原体带入阴道,进而引起盆腔炎。经期和产后60天内,严禁性生活。

3.平时要经常清洗外阴,勤换内裤,经常保持外阴部的卫生。同时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调节情志,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4.中药外敷法有助于本病康复。①千年健35克,透骨草35克,艾叶35克,血蝎16克,桑寄生16克,追地风12克,白芷12克,独活12克,续断12克,川椒12克,红花12克,赤芍12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当归尾12克,羌活12克。研碎装口袋,蒸20分钟,敷于下腹部。1剂可用7~10天。②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降香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用干面粉调匀,高粱酒少许,调湿摊铺于纱布上。置于痛处,上用热水袋热熨。每日2次,每次1小时。本法芳香温通,适用于内服不能显效之慢性盆腔炎有包块者,配合此法外治,包块易于消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