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教学模式深度探索

计算机教学模式深度探索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将计算机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值得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深思而后行的问题。这些优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相比之下,方法4是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模式深度探索

计算机最优化教学模式探讨

湖南益阳电子工业学校 莫安文

摘 要:本文就计算机理论课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方案,结合自己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际,进行初步的探讨,发表一管之见,旨在抛砖引玉,并求学者和同人批评指教。

关键词:最优化 计算机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职业教育中已不可缺少计算机教学。如何将计算机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值得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深思而后行的问题。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中如何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学,下面我从自己多年来的计算机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予以探讨。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人任教学校的学生是职高生,年龄约在16至18岁左右。这些学生具有不少优点:

一是对新生事物具有强烈兴趣。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一般都能学好。

二是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大脑的思维能力增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初具自学能力。这些都利于发展思维能力。

三是生活在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已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地运用,城市和农村的部分家庭已拥有个人电脑,各种公众信息媒体也广泛传播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计算机与信息社会密切联系的意识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逐步加深。

这些优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

但是,这些学生也有如下缺点: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容易因为学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课时开设及计算机机房软硬环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每班每周六节课,每学期总课时约100节,计算机专业课时视课程的设置而定,一般占总学时的50%左右。

职业学校一般有多个机房。以我校为例,有计算机300台,分五个不同档次的学生用机房和两个多媒体电教室,其中有P4赛扬1.8G的计算机120台,装有WindowsXP,主要用于初级教学。有P42.4G网络电脑室,可供中级教学使用。最好的为P42.93多媒体学生电脑室,装有现在较流行的应用软件和电子阅览室,主要供计算机专业用于后期教学。多媒体电教室都有高分辨率的计算机同步投影机。这些软硬件的设施基本上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三、常用教学方法选择与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过去尝试过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比较。

方法1:黑板加粉笔式。这是教师采用的一种传统方法,先用一堂课进行理论教育,学生不进行任何上机操作。再用一堂课进行上机操作,老师进行辅导,这是一种最传统的教学模式。

优点: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传授理论知识,理论点能讲得详细周到。上机操作的时间充裕,教师也能很好地进行个别辅导。

缺点:理论课学习时,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基础较差的学生普遍不能做到认真听课,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较多。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模糊不清,不能现场掌握、领会,尤其对于有图形窗口操作界面的软件的理解更是如此。上机操作时,学生普遍忘记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操作。容易盲目操作,或掌握一个操作环节要花费很长时间。基础较好的学生因操作过于简单,在短时间完成任务后,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这些原因导致上机操作步骤不一致,上机操作的内容不统一。

教学使用时间:学习一课时的知识点(包括上机需要两节课),要用多出一倍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方法2:前半节课讲后半节课练

老师在一节课里,用上半节时间讲解理论,下半节指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操作本节所讲知识点。

优点:能基本上做到理论与实践在同一节课里进行。刚学习的知识点容易得以用实践来检验。

缺点:前半节理论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有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另外,由于有时知识点过多,容易出现理论与上机操作的时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往往讲理论的时间多于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教师也会因时间不够,个别辅导学生操作的时间少。(www.xing528.com)

教学使用时间:一节可完成一个课时知识点的教学任务,但显得比较仓促。学生上机的时间比较短。所学的知识点能基本上领会。

方法3:边讲边演示操作

教师在多媒体室上课,结合一些相应的课件边讲边演示操作。

优点:形象、直观、生动,对于现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一些相关的软件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缺点:缺少双边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主要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

方法4:课堂引入多媒体,讲练相结合

把多媒体设备装在教室里,教师在短短的2至3分钟内引入课程。之后,用3至5分钟让学生开电脑,然后让学生边听课边操作,实现同步教学。

优点:充分做到讲练相结合,学生既能在形象生动的理论教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又能从上机操作中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上机操作。尤其是像现在一些操作性强的课程如“Autocad”、“平面设计”、“网页制作”、“Flash动画”等,效果最好。

缺点: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严格遵守电脑室的规章制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只顾独自上机操作,而不专心听课。还有,必须保证电脑没有什么意外的故障,否则教师会因此而拖延时间,学生的上机操作步骤也会不一致。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不能完成授课计划。

教学使用时间:如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可以在不到一节课时间即可以完成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过程,剩下10至1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附加练习,或给学生自由操作练习,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自学或复习前节课的操作。

相比之下,方法4是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四、把握多媒体最优化教学的要点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以利于最优化教学。

1.多媒体运用必须合理,找准多媒体与教材的联结点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优越性的发挥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并不是说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多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可用可不用则不用。使用多媒体教学还需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如何使用,这个知识点是不是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示。从教学内容上看,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谈不上它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因此,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

2.要重视教学效果,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往往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讲解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从封面到主页再到每个主题页,特别是要上公开课时,更是将课件制作得美不胜收。在课堂上展示时,给学生的感觉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整堂课下来,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课件中漂亮的画面,而知识点却掌握得很不理想。像这样的课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制作和展示课件时,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涵的教学内容,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紧抓教学的主题,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喧宾夺主。

3.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注意交互性,避免“人灌”变“机灌”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像有些教师所理解的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其实质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幻灯片。制作课件时没有一个用于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页面的跳转和交互。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这样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毫无优越性可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教师。有的教师把上课要说的话录制下来作为配音,跟随课件播放。上课时,教师操作计算机,学生随屏幕显示学习,一节课看不到教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在讲台上讲几句话。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授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智力的过程。而我们如果一味地依靠多媒体技术,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而且不利于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难以引导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书育人的目标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5.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须培养。多媒体技术在化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内容可接受程度的同时,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受到了抑制。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要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