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佛教:政治支配下的宗教与思想

中国佛教:政治支配下的宗教与思想

时间:2024-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中国,除去极罕见情况外,宗教常常处于政治权力的支配之下。近、现代中国佛教的教学和寺院经营,均由这些人支撑着。但是,中国佛教中密宗的传统据说在唐末即已绝迹,明代以后未有传承。所以,近、现代中国佛教有一别名,称为“居士佛教”。除上述外,关于印度佛教带给中国社会的新思想和世界观,官吏、士大夫的佛教观等中国佛教诸方面,想讨

中国佛教:政治支配下的宗教与思想

二、中国佛教

关于佛教从印度经过中亚传入黄河流域以东的北部中国的时间,现有诸说,但无异议的是这样一件记事:永平八(公元65)年,在江苏省北部(与山东省交界附近),东汉明帝的异母弟楚王刘英将浮屠(佛陀——印度语Buddha或Buddho的音译)与黄老一同祭祀。这是在距当时的都城洛阳很远的东方发生的事情,因而在洛阳或其西、南地区,应该已经知道佛教了,传入时间在此之前也是可以想象的。关于印度佛教的传入时间,除了这一《后汉书》的记载外,眼下再没有可以信赖的文献证据。

在中国,佛典的汉译与佛教的传入同时开始,而印度佛教逐渐在中国北部扎根,是4世纪上半叶的事情。其后,鸠摩罗什(kumārajīva)、释道安等高僧译出经论,乃至中国佛教(英文为Chinese Buddhism)发展至现在的状况。对此,读一读中国佛教史一类的书就可以了解。这里仅例举在印度所未见的中国佛教的几个特点。

1.宗派的形成

宗派的形成,其原因在于“教相判释”(亦称判教)这一中国独特的佛教理解方式。当时,形成于印度的经论,传入中国并被译成汉语时,与其形成的先后并无关系,结果汉人僧侣同时遇到许多不同性质的经论,因而,在理解上是非常困难的:佛陀的真意在哪里呢?何种经论讲说出最重要的教理呢?结果,以自认为最好的一种经论、一条教义为基准,将佛教分类、体系化的研究就兴盛起来,这种解释的方法就是判教。

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判教案,其中(据说是)天台大师智顗(538—597)所立“五时八教”的判教最为著名,他把释尊从开悟到圆寂的说法过程划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五个时期,将当时汉译的佛典分别归入“五时”,还把教理的讲说方法分为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的“八教”,即八个种类。根据“五时”,《法华经》被定为宗教上最高、传达释尊真意的经典,《阿含经》是“鹿苑”时期的讲说,被赋予相对低级的价值。

这种“五时八教”的判教,作为在佛典分级上矛盾最少的观点受到欢迎,对后世,特别是对日本的影响极大。结果,在中、日两国,《法华经》最受尊崇,而由此建立的宗派也不断出现。

但是,在“五时八教”之外,还有采取其他判教的学僧。被他们视为根据的最重要经典、教理并非《法华经》,而是其他经典,所以诞生了新的宗派。以判教为划分依据,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各种宗派,这是印度所未见的中国佛教特有的情形。

不过,近代以来的欧洲佛教学者研究原典的结果认为:五时八教之判教是一种中国化的解释,不符合佛教形成的历史。《法华经》并非释尊的直接讲说;而在五时八教说中被定为最低等级的《阿含经》,倒可能是传达释尊真意的正统文献,等等。但是,中、日的佛教宗派团体,是在五时八教及其他判教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如果原封不动地承认最近学术研究是正确的,就否定了自身的存在。宗教必须遵循学术上的正确吗?“学术上的正确”对于宗教来说,究竟具有什么意义呢?此点毕竟是现代中、日佛教界的一大问题。

2.从属于国家

基督教伊斯兰教、古代印度佛教与政治权力几乎是对等的,甚或处于政治之上位的情况也不少见。在现代日本,是“政教分离”。但在中国,除去极罕见情况外,宗教常常处于政治权力的支配之下。描述蒙古王朝宗教史的《元史》释老传是这样开头的:“佛教和道教渐行于中国,历经千数百年,其盛衰常常决定于君主的心血来潮”,此言可以说切中了中国宗教的命运。

3.居士佛教(www.xing528.com)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中国近、现代佛教的特点,那就是“居士佛教”。所谓“居士”,是指不当出家僧而持续从事佛教活动的信仰佛教人士。近、现代中国佛教的教学和寺院经营,均由这些人支撑着。考察中国宗教时,要常常意识到,以蒙古族元朝(1271—1368)为分界,其前后的状况为之一变的事实。众所周知,日本佛教之来源,基本上是唐至宋(元朝以前)中国佛教,与其传统相连。但是,现今的中国佛教,直接与(元朝以后)的明朝相连,因而与日本佛教相比有巨大的变化。

例如,现在中国的寺院,完全露出脐部、哈哈大笑的弥勒之像,伽蓝神等守护佛法的武神之像,祭祀于正殿入口附近,这里的“正殿”,在中国称为“大雄宝殿”。同为僧侣,中国与日本差别很大。比如,在中国不叫僧侣或和尚而称“法师”,没有蓄发、食肉、带妻的僧人,而且没有像日本那样的布施制度。甚至,不只是读经的方法不同,用于伴奏的大鼓、钟、铃的形状和鸣响方式也有不同,诵读的经典本身也互异。这种状况,若探其变化的起源,大多要追溯到14世纪后期的明代。

其实,不仅是佛教,中国所有现存文物的实际面貌基本上只能追溯到明代。例如,中国最早的寺庙,有东汉的白马寺。现在位于洛阳的白马寺,据说是明代重建的。还有,关于祭祀孔子的“释奠”,尽管中国的儒学者想努力复原其仪式和服饰,实际上似乎只能回溯到明代。

换言之,现在中国的大部分文物,创建于明代的14世纪末和15世纪前后,如北京之名是从燕京之旧称变化而来,定为帝国首都始于明朝第三代皇帝成祖之时。现在,中国有很多“某某禅寺”、“某某讲寺”等在日本几乎看不到的寺院,这些名称制度似乎也是始于明代。

西游记》、《水浒传》、中国戏剧等现代中国人最喜爱的书籍和娱乐,也是明代开始向民间流传的。

现代中国佛教直接地是明代以后的产物,它把以前的形态抛弃掉了,典型的例子是密教。

唐代中国,出现了不空、金刚智、善无畏等密教巨匠,空海(真言宗)、最澄(天台宗)也将这种密教的法统传到日本,其后师资(师傅传弟子)相传,直至现代。

但是,中国佛教中密宗的传统据说在唐末即已绝迹,明代以后未有传承。密教中包含诵咒、结印(手结印契)、护摩(圣火)等修行方法,若不直接受教于师傅而只有书面知识,要修炼成功终究是不可能的,并且那种法统一旦中断则不能复原。日本真言宗僧侣权田雷斧,曾于大正十三(1924)年赴广东省传授密教修行法,也就是密教的再输入。

如果说现代中国有密教的话,那是来源于藏传佛教

明代以后,支撑这种变化了的佛教的是在家居士。在近、现代中国,相对于僧人,杰出的人物多出自这些居士。所以,近、现代中国佛教有一别名,称为“居士佛教”。

除上述外,关于印度佛教带给中国社会的新思想和世界观,官吏、士大夫的佛教观等中国佛教诸方面,想讨论的内容甚多,但限于篇幅,本书仅举出中国佛教在近代以后的特点,余者只能割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