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简介,武汉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武汉大学简介,武汉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大学前身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后数易校名,1928年7月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8月2日,原武汉大学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都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武汉大学科研实力强,学术声誉高。

武汉大学简介,武汉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于东湖之滨、珞珈山麓,占地面积5168(5053)亩,建筑面积249(221)万平方米。学校依山环湖,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中西合璧的早期建筑群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文科区建筑群拔地而起,成为武汉大学创新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为古老的珞珈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武汉大学前身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后数易校名,1928年7月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迁回武昌珞珈山。到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武汉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很高的学术地位。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邓颖超罗荣桓等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等相继担任过校长。辜鸿铭、竺可桢、邬保良、查谦、桂质廷、叶雅各、李四光闻一多、黄侃、郁达夫沈从文朱光潜、刘赜、刘永济、叶圣陶、杨端六、李剑农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先后在这里任教。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叶剑英彭德怀张闻天陆定一等曾亲临学校视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党的“一大”代表、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李达教授担任校长14年,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胆改革、开拓前进,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8月2日,原武汉大学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是我国水利电力行业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是湖北省惟一创建于1949年前并延续发展至今的医学医疗中心的重点大学。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都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合并后的武汉大学得天时、占地利、顺人心,充分体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了强大的综合优势,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师资力量更加雄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国家教育部的定位是:“要将新的武汉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武汉大学学科齐全,涵盖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大门类,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6大学部、36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定有权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6所大学之一,现有108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3 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8 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 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 500余人,港、澳、台、侨学生300余人,外国留学生近千人。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28个一级学科专业,197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23个博士后流动站。

武汉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8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珞珈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1人,优秀青年资助计划入选者40人,优秀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4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担当起新世纪武汉大学再铸辉煌的历史重任。

武汉大学教学资源丰富,现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备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有大型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田径场等教学基础设施。图书馆藏书571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32万册,设有8个国家级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2001年以来,学校共有2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19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强,学术声誉高。学校有2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生态试验站,8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五”期间,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4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在第一、二、三届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数、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数均居全国高校前列,有多项成果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

武汉大学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关系,与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巴黎11所大学、伦敦大学、京都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在内的20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的国际声誉不断提升。

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营造出“三优”育人环境:优良的爱国传统、优秀的学术传承和优美的校园风光相结合的育人环境,树立并践行“三创”(创造、创新和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创新型人才。1978年以来,学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行学分制,并以学分制为主线推动教学改革,逐步推行选修制、本科生导师制、学分绩点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提前毕业或提前读研制、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制。合校以来,学校一方面对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专业改选制、按大类招生制和创新学分制,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面,鼓励学生开展课余科研和创新活动。学校设立了100多项奖学金,总金额1 000余万元,受奖面约占学生总数的30%。从这里,走出了30多万名青年才俊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在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传承百年辉煌,再塑名校风采。在新的发展时期,武汉大学秉承“和而不同,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在深刻分析世界高等教育形势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并在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在2013年,把武汉大学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部分学科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第二步是在2023年,把武汉大学基本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第三步是在2043年,把武汉大学全面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立校之本,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本科教育,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是我们在新世纪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突破口。珞珈山高,东湖水长。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武大人正满怀信心,团结拼搏,为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高水平知名大学而不懈奋斗。

武汉大学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img1

(www.xing528.com)

续表

img2

续表

img3

续表

img4

武汉大学试验班设置一览表

img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