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则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传入我国的,并从20年代起一直占主导地位。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强调体育的教育意义,强调体育对儿童身体和运动能力以及品德培养和发展社交娱乐等多方面的作用。其五,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当时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五四前后,已传入中国,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界。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则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传入我国的,并从20年代起一直占主导地位。虽然30年代留学德国的一些留学生回国后,曾大力提倡法西斯体育思想,主张全民体育化和体育军事化,反对体育教育化,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相对立;虽然也曾有人倡导以中国传统体育为主的思想,提出体育要以我国武术为主,以西洋体育为辅等主张,而且也于30年代产生了所谓“体育军事化与体育教育化之争”和所谓“土洋体育之争”。但是,就体育课程而言,仍然是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占主导地位,课内外仍然是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近代体育内容,即便是“在抗日战争,国家处于危难时期,学校体育仍然如此,亳无战时景象”。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作为当时一种较为先进、科学的体育思想,深刻而长远地影响了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在国民党统治的22年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20]

其一,在体育课程目标方面。根据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体育即教育”的观点,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育完成教育的目标,发挥体育在教育上的作用,带来体育课程目标的多样化。体育课程目标不仅局限在重视体力,强调身体操练的生物学方面,而且开始强调从学生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教育上、生活上等方面的需要来确定体育课程的目标。在1929年、1932年、1936年、1940年(小学1942年)等修订颁布的五套体育课程标准中,都可以看出体育课程目标的这种拓宽的多样化趋势,大都反映出“发展学生身心,进行社会教育,培养公民道德,掌握生活技能,形成运动娱乐习惯等多方面的目标要求。”

其二,在体育课程内容方面。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认为:“体育活动必须适应儿童的兴趣和本能的冲动,要以儿童为中心。本能存在于神经系统的组织中,是一种行为的倾向,跑、跳、投掷攀爬以及游戏、竞争、好奇等等都是本能。”本能要通过后天的训练才能发展。“体育教材,可与学生易犯规者为贵,予以学生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者为贵。一种教材不能为善,亦不能为恶,作者称之曰中性教材。如体操及改正体操等,虽对改正姿势有贡献,在教育上无大价值……此种教材,宜在摒弃之列。”基于上述自然主义观点,主张采用适应儿童兴趣和儿童现实生活需要的自然体育活动,反对体操,主张按季节和运动项目来选择体育教材,而不是按体育的任务来选编教材,强调在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尽量多采用近代田径、球类等“包含许多人的自由在内”的运动,“多注重校内竞争游戏”。从国民党统治时期历次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以及编辑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均可清楚地反映出来。

其三,在体育教学法方面。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强调体育的教育意义,强调体育对儿童身体和运动能力以及品德培养和发展社交娱乐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更加注重对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研究,主张让儿童自己去学习体会,在做中学,自由活动,反对命令式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如当时产生并流行一时的“设计模仿法”和“分组教学法”等,便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反映。

其四,在体育课程理论研究与建设方面。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为我国带来了系统的体育理论和方法,它强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来看待体育,扩大了体育的教育意义,拓宽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丰富了体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促进了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朝向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带来了体育教育(含体育课程)理论建设的初步繁荣,成为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理论发展的兴旺时期,从我国体育图书出版发行数目统计中,可看出大多数是30年代出版发行的(见表4-6)。有人把1927年到1937年的抗战前10年间,称为“中国近代体育报刊发展的鼎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体育报刊大约有七、八十种之多。它们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形式内容上,均大大超过了其他时期”。

其五,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当时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否认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1)由于过分强调了体育的教育功能,从而忽视了体育的增强体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主要目的和功能,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把体育课程混同于其他一般课程,以至造成实际上的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徒有体育的外在形式。

(2)由于不适当地突出了儿童的兴趣、意愿和本性,从而忽视、降低或抹杀了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必要地位和作用,以至造成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无序和混乱以及系统完整性的缺失,甚至助长或带来了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放羊式”教学广为流行的局面。使得学生既难以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又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责任心,更无法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

(3)由于过分强调体育的娱乐化、竞技化和个性自由和自然的体育活动,过分偏激地看待体操,从而导致了过分贬低体操运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同时也由于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造成实践中体育课程内容单一化(球类、田径)的现实。此外,还带来或助长了学校中的“选手体育”,造成只注重少数运动选手,为学校夺锦标,做广告,置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于不顾的普遍现象,偏离了体育教育的宗旨。

表4-6 1917-1935年中国体育图书出版数目统计一览表

img53

【注释】

[1]1940年专科以上学校体育实施方案//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近代体育史资料.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85.

[2]何启君,胡晓风.中国近代史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238.

[3]何启君,胡晓风.中国近代史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199.(www.xing528.com)

[4]谷世权.中国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266.

[5]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1330.

[6]何启君,胡晓风.中国近代史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347.

[7]我国的教育制度.旬报(民生部),康德七年(1941).

[8]卢声迪.怎样认定和评述东北沦陷时期——伪满十四年的体育运动//中国体育史学会.体育史论文集(三).北京:中国体育史学会,1987:230.

[9]何启君,胡晓风.中国近代史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384.

[10]卢声迪.怎样认定和评述东北沦陷时期——伪满十四年的体育运动//中国体育史学会.体育史论文集(三).北京:中国体育史学会,1987:230.

[11]何启君,胡晓风.中国近代史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351.

[12]黄美真,张云.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23.

[13]蔡德金,李惠贤.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纪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69.

[14]徐英.事变以来之中国体育.中国体育,1942,1(1).//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近代体育史资料.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695.

[15]何启君,胡晓风.中国近代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352.

[16]张宁.张学良与东北体育//中国体育史学会.体育史论文集(三).北京:中国体育史学会,1987:238.

[17]何启君,胡晓风.中国近代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352-354.

[18]王鸿宾,向南,孙孝恩.东北教育通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604.

[19]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北京体育大学,2003:66.

[20]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北京体育大学,2003:67-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