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教育国际化实现的途径

基础教育国际化实现的途径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们看到新加坡以政府规划的方式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的双语教学和文化浸润学习有鲜明的教育国际化特征,并已经形成健康运行的机制。考虑到基础教育的长期性,从现在开始政府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根据自身条件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上述四个途径的国际化教育,构筑学生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平台,以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养、提高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力。

基础教育国际化实现的途径

三、基础教育国际化实现的途径

教育引领社会发展,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要10年、20年后才进入社会继而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想象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优势将是什么:语言?知识?体力?还是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甚至引领?答案应该不诠自明。

目前,发达国家在教育上对多元文化都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且体现出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拓展的趋向。如纽约大学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同时在纽约、阿布扎比上海三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她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新加坡政府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动的双语教学和文化浸润模式,为下一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著名中学的学生深入我国内地考察地理、文化的模式,使他们从小对中国的认识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分析这些多元文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其共同点是非常明显的,即要在语言学习、文化学习环境体验和交流沟通等方面推动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

首先最基础的是开展外语教育。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可建立起对语言背后文化的初步认识,国外的知名中学通常都向学生提供了5门以上的语言作为第二外语。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在政府主导下,也一贯注重外语教育,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缺陷也很显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单一性,比如我们中小学普遍选择的是英语教育(除部分地区外),尽管英语确实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种之一,但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外语教育长期局限于英语也限制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与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对文化多元性进一步的了解和拓展。所以要改变目前状况,就要为学生创造和丰富多语言学习平台和环境,中学可以通过开设各类外语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多校共享师资的方法改善师资缺乏的窘况。

第二是开展多元文化的教育。以课程学习、课题研究等教学活动对不同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加以认知,目前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有相应的历史、地理等课程,但教学要求与过程过于宽泛不够深入,难以形成认知上的深度与高度。若能辅之以以国别或地区为对象的课程或者专门的课题研究可以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不同文化的形成特点,并掌握相应的分析方法以举一反三。(www.xing528.com)

第三是开展文化浸润学习、游学等形式的环境体验,通过实地学习形成对一地、一国、一民族文化的立体认识。每一类文化的形成当然都有其本身的历史成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早期的历史进程中,地理环境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使得地与地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发展轨迹,这恰恰不能从课堂上获得根本解决,需要有实际体验。近年来,中学积极开展的海外交流活动及学生积极参与的海外游学活动都为实现地理环境体验创造了条件,如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将在目前已有条件下取得更多的进展。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在与不同对象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深度的交流沟通。这需要学生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伙伴、生活伙伴,并有较长时间(如一学期)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从而形成对对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理解、认识与包容,也只有到这一步,我们才能说教育国际化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

目前,我们看到新加坡以政府规划的方式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的双语教学和文化浸润学习有鲜明的教育国际化特征,并已经形成健康运行的机制。我们也看到美国、澳洲、欧洲等各国最好的高中,重视中国文化和元素的教育,已有七八年的中文教学历程,目前已进展到第三阶段,即积极推动学生深入我国开展的交流考察活动。相比而言,我们从政府到学校、学生,基本处于“自由”状态,按各自的理解随性发展,缺乏战略和策略,影响了普遍意义上国际化教育进展。考虑到基础教育的长期性,从现在开始政府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根据自身条件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上述四个途径的国际化教育,构筑学生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平台,以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养、提高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