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分析: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华益慰

案例分析: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华益慰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1医德高尚,医术高超2006年6月的一天,北京军区总医院。几天后,他被确诊为晚期胃癌并作了全胃切除手术。华益慰迄今已接受了三次手术。结合自己三次检查不能确诊、施行全胃切除术后分泌物多的特殊情况,华益慰提出死后尸检的要求,希望能有所发现,以供后人借鉴。然而,华益慰却一再叮嘱,不要再用高级药品了。这是逝者留给生者的精神礼物,也是我们对华益慰的

案例分析: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华益慰

案例1 医德高尚,医术高超

2006年6月的一天,北京军区总医院。华灯初上时。

枯瘦的华益慰身上插满管子,深陷在白色的病床里。

此刻,这位一生救助过数千位病人的外科医生从昏迷中醒来,颤巍巍地抬起右手,仿佛再一次举起手术刀……老伴张燕容明白,这次他的刀锋所向,是藏在自己灵魂深处的那块心病——一个退了9年都没退掉的“红包”。

“那位扔下红包就跑的患者找到了,钱也退了。”张燕容附在他耳边轻轻地说。

华益慰笑了。清癯的脸上,露出净水沐浴后的快乐。

华益慰是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医术精湛,有“华一刀”的美誉。慕名找他看病的人,按照当下流行的“规矩”,在上手术台前一定要送个“红包”心里才踏实。

9年前,张秋海的老伴患小肠癌,华益慰三次为她做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临出院时,张秋海将1000元钱放在华益慰的办公桌上,转身出门,华益慰追之不及。以后华益慰找过张秋海几次,都没找到,华益慰便以张秋海的名字,将钱存进了银行,这张存折在华益慰的办公室一放就是9年。

华益慰的老伴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张秋海。张秋海听到华主任病危的消息,禁不住失声痛哭。他说:“我要把这个存折交给组织,让它成为教育医务人员的一个教材。”

华益慰医德高尚,“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从医56年,没收过病人一个“红包”。他说:“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1992年9月,王宏敏患胃癌住进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朋友和病友都告诉她,这个科的主任华益慰,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好,请他做手术肯定错不了。一天早上,华益慰来到她病床前,她便恳求其一定要为她亲自主刀。华益慰当时就微笑着答应了。王宏敏想:人家虽然答应了,但这么一个大主任、大专家能为咱做手术,怎么着也得表示表示。于是,她就向病友打听,应该送多少钱为好。谁知一连问了几个人,都说华主任是从来不收礼的。术前怕病人不放心,他收下,术后一定会退回来。王宏敏只好作罢。

现在的王宏敏,面色红润,身体健壮,谁都不相信她是一个胃被切掉五分之四的癌症患者。王宏敏说,我虽然不幸得了癌症,但遇到华主任这样的好大夫,三生有幸!

16岁的农村姑娘李莹,前两年发现左侧的乳腺上长个肿物,由于怕羞,不愿开口告诉家人,一直忍到流出脓血才被父母发现。父母把她送到军区总医院时,已经准备下班的华主任,马上为她做检查。小姑娘身上因肿物破溃又不能洗澡,腥臭难闻。她含泪望着华主任:“老爷爷,俺太脏了,你不嫌弃吗?”华益慰慈爱地安慰她:“没关系,爷爷不怕!”

华益慰一辈子恪守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职业操守,在他眼里,病人都是亲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有一位从偏远地区来的老人,肠子粘连得非常严重。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几经周折找到华益慰。面对这么难治的病人,华益慰没有拒绝,为他做了手术。术中他发现患者的肠子粘连得就像是“坨了的面条”,剥离非常艰难。一个多月后,这位病人痊愈了。出院时,他紧紧握住华益慰的手说:“俺幸亏遇到了您,要不这条命早没了。可是,您钱不收,饭也不吃,那就让俺给您磕个头吧!”说着就要下跪。华益慰急忙扶住他说:“你能健康回家,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在病区里,开门、关门他总是轻手轻脚,怕惊扰了病人。每次查房,他儒雅沉稳地站在病床前,和颜悦色地侧耳倾听患者的提问,耐心地解答病人每一个问题。遇到女性病人,他都要求一名女医生或护士在场,体现对患者的尊重。手术后,他从不急着换下手术衣,而是与护士一道把病人送回病房。华益慰每次在给病人做检查前,都将听诊器放进自己的内衣里,或放在手心里焐热;冬天手凉,他必先把手搓热,然后再接触病人。华益慰的这个行医习惯,坚守了56年。许多病人说:“看到他,我们就心里踏实了,能遇到这么好的医生是我们病人的福分。”

1998年退休后,华主任还坚持每周出门诊。各地慕名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常常是下班时间到了,病人还没有看完,他总是坚持什么时候看完病人什么时候才休息。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医学事业,即使自己病情危重,想着的还是病人。华益慰第一次接受手术,胃全切除后,由于食道返流,呕吐严重,非常痛苦。当他听说病房里有一位和他情况类似的患者准备手术时,他立即拉住外一科主任于聪慧的手,认真叮嘱道:“以后遇到这样的病人,能保留一部分胃就保留一部分,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会好些。如果一点胃都不能保留,宁肯不做。”

2005年7月25日,华益慰做完他一生中为病人做的最后一例手术,第二天便住进病房。几天后,他被确诊为晚期胃癌并作了全胃切除手术。术前给华益慰检查身体,大家才知道,华益慰不仅患有颈椎病、腰椎病,而且还患有陈旧性压缩性椎体骨折和呼吸暂停综合症。一位年过七旬的外科老专家,椎体早就骨折,每周还要坚持做两三台大手术。人们难以想象,华益慰是靠着什么力量做完一台台手术的!

华益慰迄今已接受了三次手术。躺在病床上,他还常常与科里的医生探讨胃癌的诊断治疗。结合自己三次检查不能确诊、施行全胃切除术后分泌物多的特殊情况,华益慰提出死后尸检的要求,希望能有所发现,以供后人借鉴。考虑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第二次手术后他把家人叫到病床前,让儿子执笔写下遗嘱:不发讣告,不作遗体告别,不保留骨灰,自愿作遗体解剖;对疾病的诊断和医学研究有价值的标本可以保留。

华益慰病重住院的消息传开后,从军委总部到基层群众,四面八方前来探望的人们络绎不绝。昔日同窗来了,老朋友、老同事来了,学生们来了,从华益慰手术刀下获得新生的人们来了,来的更多的,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们。百合花、康乃馨,在病房的走廊里,成片地绽放……许多人以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敬佩之情和真诚祝愿。一位“新华网友”网民说:“华大夫,从你身上我看到了白求恩的影子。”各级领导都表示:用最好的治疗来延长华益慰的生命。然而,华益慰却一再叮嘱,不要再用高级药品了。他已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www.xing528.com)

8月12日的北京,闷热的空气笼罩在送别逝者的默默旅程上:下午6时36分,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走完了他73年平凡而高尚的人生。华益慰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一切,将会一代代珍藏和传递下去。这是逝者留给生者的精神礼物,也是我们对华益慰的最大告慰。

(资料来源:温庆生等.华益慰: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光明日报,2006年7月13日)

[思考讨论]

1.近年来媒体报道了很多医患关系紧张的实例,华益慰如同一面镜子,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你从华益慰身上领悟到了一种怎样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你将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3.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

[案例解析]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他一生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8年制医学毕业生,“病人千钧重,自己半两轻”一直是华益慰行医多年始终坚持的理念。对于他的行医生涯,那些曾经被华益慰妙手抢救的病人们却更愿意用“纯粹”、“高贵”、“苍生大医”这样的赞美之词来形容。病人们说:“他绝对当得起这样的赞扬。”

华益慰如同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人们当以华益慰高尚的品格反观、自省。这面镜子的光芒,照射着所有无愧于“白衣天使”称呼的医护人员,也照射着所有用自己的心灵在不同职业、岗位上坚守的人们。

他带走的是大爱大医的故事,留下的是一面镜子。信任、责任,华益慰以“病人以生死相托,责任千钧”的行医理念将医患之间的感情紧紧相系!作为一个以拯救生命为天职、承载着社会道德最厚重部分的职业,医生应该怎样面对病人?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医生锋利的手术刀,如何才能保持心灵不被杂质腐蚀?

他用高尚品德和精湛医术启示着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要知荣明耻,要时刻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不收一分钱,不犯一个错”,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华益慰推选委员会给他老人家的颁奖颂词,“医乃仁术,大医有魂”,这是他留给人们的亲切印象。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自古医生便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三国硝烟中有华佗的身影,因为他的伟大,所以人们都喜欢用“华佗再世”来赞颂一位杰出的医生。绝不是巧合,华老传承的正是这样一种责任与荣耀。

现代文明的冲击,正使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性备受亵渎,医院要打造“无红包医院”,为何?反复咀嚼,唯有苦涩……“大医”缺失,才让华老原本平凡的一生倍显珍贵,感动每一名患者,感动周边的人群,直至感动中国。“医乃仁术”,用“仁”的思想去行医,无疑是对医生职责的最好诠释,对职业的热爱,对患者的负责,对原则的坚持。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六章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职业道德”的学习。

2.华益慰的事迹不但启迪着医学界的人们,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同学。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应时刻牢记:本职岗位就是实践的基地,成才的舞台,成功的土壤,任何工作都能干出成绩,关键是看你的敬业精神。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医生职业道德的负面报道,今天我们被华老的爱岗敬业精神所震撼。当代大学生应努力学习,为将来做一个有能力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3.建议进一步阅读:

陈晓平:《面对道德冲突——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