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分析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价值观念和对子女的期望等情况都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影响学习动机的客观因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条件称为诱因,它是引起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分析

二、当代大学学习动机的成因

1.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造成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

(1)主观因素

个人因素。这是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最主要原因。上大学是学生独立人生的开始,学生本人的情绪、意志、学习态度、兴趣、成败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状况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客观因素

社会原因。大学生对社会文化很敏感,在我们国家进行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如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对有些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其动机减弱或缺乏。

学校原因。学校的环境、学风、教师的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在一定制度中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

家庭原因。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价值观念和对子女的期望等情况都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观因素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各种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推动器,那么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种源泉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人去做某件毫无兴趣的事情,又没有什么外界新异刺激的介入,他是很难做出持久努力的;毫无知识需求的学生对长期的有意义学习是不会做出努力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表现出一种不能胜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不能获得各种精确的意义,不能把新的材料同自己已有的观念组合起来,也不能根据自己特有的经验和词汇重新阐述新的命题。此外,他们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复习。这样,他们所学得的知识就不可能巩固,更谈不上为随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个体的需要未获得满足时,就处于唤醒状态,这时学习者对于即将出现的刺激有一种加工的准备倾向。保持适度的唤醒水平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基本前提。

(2)成熟和年龄特点

学习动机也受成熟与年龄的影响。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需要较为关注,而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命令常常是不予理睬的;大孩子对教师、家长的期望和社会影响等就在意得多,比如他们更听家长的话,更遵守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等。大学生之间也有成熟性的差异,社会性的动机作用即学习动机的作用也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3)性格特征的个别差异

性格特征对一个人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控制作用,对其学习活动效率有着巨大的间接影响。性格外向者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教材兴趣浓厚,能迅速举手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但课后复习不认真,作业马虎。性格内向者在课堂上反应较慢,课后经常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性格独立者爱参与竞争性学习,性格顺从者常等待教师的布置,依赖同学的帮助。良好的态度、情绪、意志和理智等性格特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有助于学业上的成功。不良的性格特征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羞愧、沮丧的情绪体验,产生退缩行为,导致学业失败。

(4)学生的焦虑水平

焦虑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正常焦虑是客观情境对个体自尊心可能构成威胁而引起的正常的焦虑。值得注意的是正常焦虑不一定就是适当水平的焦虑,它同样可能出现过高或过低的不同水平,这取决于自尊心受到威胁的程度。研究发现,对于机械的学习或不太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焦虑有促进作用。当个体遇到一种新的学习情境时,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从学习难度考虑,难度小的学习焦虑水平低较好,难度小的学习焦虑水平高较好。

3.影响学习动机的客观因素

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条件称为诱因,它是引起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个体在某一时刻有最强烈的需要,并在有诱因的条件下,能产生最强烈的动机。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1)家庭环境与社会影响

社会要求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到影响作用,而家庭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又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www.xing528.com)

第一,家庭社会经济方面。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学生在学业上要优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学生。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与父母的期望。积极的教育方式有两个要素,即关爱和接纳。以子女为中心,以感情为基础对子女具有权威性的管教方式,可以训练子女独立性、责任感,并能培养内控性格,有助于学习动机良好养成。

家长的教育期望是指父母对于子女学业成就、职业前途的主观期待。父母教育期待高,能积极为子女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显然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提高。家长期望高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习困难学生比学习优良学生明显。多数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并非一开始对学生抱有低期望的,而是学生学业下降和经常性的学业失败,使家长逐步降低了期望水平。另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有过高的期望,与学生现实的学习水平相矛盾,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习动机。

第三,家庭文化氛围。家长较重视教育,往往注意在家庭进行环境熏陶,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较重视自身的学习时,往往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较强,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2)教师的作用

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等多重角色。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有潜在式的长远影响。尤其是教师本身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坚持性,以自身为榜样让学生们进行学习。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学习任务的安排

第一,任务的可操作性、风险性和清醒性。多数学生都希望降低风险性,减少含糊度,尤其对那些高焦虑和力求避免失败的学生。所以教师应把握一定的平衡,在努力提高任务清晰性的同时,依据任务的可操作要求决定相适应的清晰性和风险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任务的难度和时间要求。任务过难和过易都会损害学习动机。一般提倡中等难度既适合学生的难度,而且应由易至难进行安排,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增强信心,又不至于太容易而对任务失去兴趣。任务的安排最好近期可以完成,时间过长而又抽象的任务不能使学生和当前的活动产生直接联系;时间过紧则易产生过度焦虑。

第三,任务价值。教师安排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业任务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动机。任务价值可分为内部价值、获得性价值和利用性价值。任务价值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有所差别。教育领域内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习动机作为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素,就不仅仅有其理论研究的价值,而且有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产生间接的增强与促进的效果。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控制着学生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正视学习动机这一关键因素,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学习动机,以期达到正确指导大学生群体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

4.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原因

(1)缺乏挫折体验,遇难既退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据不完全统计,有的高校个别班级的独生子女占到60%,他们从小就一直生活在顺境中,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乐日子。在小学和中学时期因为家长过分照顾,大多学习较好,往往成为学校和家庭里的“双重宝贝”。一旦当他们离开父母及亲人,来到大学校园后,就感到失落,甚至手足无措。再加上学习环境及人际交往同中小学时期的环境有较大差异,使部分学生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行动上“跟不上队”。当遇到这些挫折后,有的同学不是积极去战胜、克服,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而是消极怠工,知难而退。他们因此意志消沉,丧失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斗志和锐气,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2)就业的过大压力,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由原来的统招统分到交费上学、自主择业,这种体制上的改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然而,由于学生本身意志的薄弱,再加上目前就业制度的不完善,使学生不能充分就业。就业的过大压力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负面影响 “精英化教育”时代的大学毕业生一般都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而现在家长和学生本人对教育投资预期回报不满意,“大众化教育”后,家长和学生本人对教育投资预期回报过高,学生及家长在大学几年投入了很大一笔费用,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学生有可能毕业时找不到工作,这种投入的预期和现实的结果的巨大落差,对大学生是极大的冲击,觉得学习无意义,他们的口头禅是“郁闷”,这种情绪会传递到低年级学生,他们也会对未来充满迷茫,眼下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方向。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功利化和实用主义。从总体上说,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人才流动通道不畅,基层、艰苦行业需要人才,但没人愿去,大学生毕业滞留在大城市却面临失业。因此有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甚至惶恐,反映到学习上反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只顾眼前利益。

而现实中用人单位的引才规则有失准则,如:个别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不是从学生德、智、体方面去考察和录用,而是“任人唯亲”,首先考虑“关系户”。因此,个别能力较差,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因为有关系,照样被录用到大中城市的理想单位。而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没有“后门”可走,只好将就找个工作。这些信息反馈给在校学生后,一些没有良好社会关系的学生就认为前途无望,便生厌学情绪。

(3)社会缺乏有效的信念引导

由于历史各方面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理论更好地挖掘,没有制度来保障和引导正确的个人信念和社会信念,没有建立起新的完整的信念体系。同时学校的信念教育过于空洞,与现实脱节,学校信念教育和社会制度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能有机结合。因此,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完整的信念体系作引导,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缺乏社会需要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4)价值观物质化、功利化、眼前化

当代大学生是在新旧时期更替中出生,在变革的大潮中长大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了少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位在以利己主义为目的的实用主义的“坐标”上。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热衷于实惠和名利,“金钱观”是指挥棒,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早把学习本身抛之脑后。如有的学生把宝贵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地用于诸如跳舞、打牌、玩电脑游戏等活动中。还有的学生从事一些经商活动,目的是为了赚钱。个别学生甚至提出共产主义是空想,挣大钱、捞实惠才是“真本事”,是实在的。有的学生为了赚钱追求享乐,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灵魂。他们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把美好的学习生活当成自己享乐的天堂。诸如此类,严重缺乏学习动机者,特别缺乏远景性学习动机。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还有很多,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学校教育管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的不良影响,也有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到某个学生,究其原因,是学生内心缺乏起主导作用的远景动机起指引方向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