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动机的基本内容

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动机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个体在学习上的成就动机包括:①认知的需求:获得知识、技能及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动机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动机的基本内容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使每一学科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在吸引力的。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也变得死气沉沉。班级中学习兴趣的缺乏常常导致各种危机。那么如何使学科具有吸引力呢?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冒险”、社会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此应让学生到黑板前解题,到图书馆去寻找学习资料,到实际环境中讲授有关的知识。

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努力只有需要得到满足的学生才有可能出现求知与理解的愿望。但是,即使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学生也不见得努力学习,因为“游手好闲”要比努力工作更自由、更舒服。此外,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得到各种奖励和肯定前,往往不能独立地判断哪些基本技能是需要掌握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疏导和教诲,促使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必须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予以强化。强化技术包括榜样、模仿、象征性经济奖励等。当然,在使用这样的动机技术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奖励仅是达到目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以减少其副作用。

让学生了解他们学习是否达标,心理学家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学生经常得到强化,他们的学习就能顺利进行;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难或太远,那么由于缺乏近期动机,学生的活动可能出问题。因此,当教师要求学生为远期目标而学习时,必须在实现远期目标的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的短期目标。

1.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因素

学习动机是因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引导其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倾向力。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动机的强度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跟学习材料本身的特点及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直接的交互作用。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构成学习动机主要有四个因素:学习目的性、学习兴趣、成就感、交往需要。

(1)学习目的性

学习目的性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学习动机作为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动因,就是以某种学习目的为出发点,使个体的心理活动能量指向一定的方向,减少行为的偏差,使学习结果与预期目标相一致。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对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或表现一时的热情,如果不知道为什么学或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好奇和热情则不能转化为学习动机。因此,学习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对学习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学习目的性的长短,将其分为长期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的近期目标。长远的学习目标是以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需要为基础的具体行动目标,比如:掌握知识为国家作贡献近期的学习目标是指建立在长远的社会性需要基础上的努力方向,比如:“掌握某一章节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既有长远学习目的,也有短期学习目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长远目标为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短期目标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成功达到远大目标的关键

(2)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学习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认识过程和活动过程变为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引起个体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①事物本身的特点。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的,新颖性、刺激性、价值性高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②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提供了的积极的同化基础,使个体易于接受新知识并对其产生乐于接近的心理趋向。③个体对事物的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支持、赞赏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后,会加强其学习兴趣的稳定性。(www.xing528.com)

(3)成就感

成就感是个体愿意去做去完成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并力求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驱力。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个体在学习上的成就动机包括:①认知的需求:获得知识、技能及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②自我提高的需求:个体因自己的对学习的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和他人的尊重。③附属的需求:个体为了赢得长者(教师、父母)和同伴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同时,相关的研究也揭示了个体的成就感与学习行为有较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学生比低成就动机的学生学习劲头高。成就动机高的人在执行学习任务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比成就动机低的人有较大的学习热情和继续完成此任务的信心与努力行为。

(4)交往需要

交往需要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愿与他人亲近,得到关心、支持,建立相应的友谊关系的心理倾向。在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交往需要表现为主动参与探索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问题,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美国心理学家麦基奇(W.J.Mckeachie,1961),研究了交往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他发现,在学习成绩方面,交往动机高的学生优于交往动机低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在课堂上的交往机会,影响学生交往动机的形成。一个友好、热情、热爱学生,乐于交际,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师,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交往动机,而且善于给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和课堂交往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从学习动机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可以发现: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跟学习材料本身的特点及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直接的交互影响作用;其中学习材料的价值性、趣味性、可吸收性,学习者习得的关于学习的自我信念、对目标的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因自我评价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情绪等心理因素,都对学习动机有直接影响。如何根据这些因素对学习动机的作用机制,创造有利条件,使其产生最佳效果,这就是学习过程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如何将新的学习材料以一种易于与原有知识发生实质性联系的方式呈现,便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如何提高学习内容的价值性(新颖性、时效性、实用性、趣味性、刺激性、可操作性等),增加吸引力,使其对学习感兴趣;如何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有效的学习条件的产生,去激发和维持学习积极性。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1)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根据研究发现:许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失败感、厌倦的原因,跟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显著关系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希望达到的目标定得太高,超出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无法达到,导致挫败感,而失去学习动力。②不善于进行纵向比较,去发现自己的个人优势、潜力及学习能力的进步,而是盲目的仿效、攀比,过于注重横向比较,眼睛总盯着他人的“成功”,用他人的“成绩”和自己的“失败”相比较,使自己产生“没出息”、“没能耐”的自卑感,而轻易放弃对学习的努力。③自己本身就没有什么学习目标,所有学习上要求达到的目标,都是外部强加的,比如:父母直接提出的学习要求;学校和老师为完成教学、教育目标而强制性的规定,学生只是被迫“为学而学”,心无所系,得过且过,“上课到教室睡觉,下课回寝室打游戏,”学习只是“点名签到”的例行公事。“风不会把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吹进港湾”。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有方向才能有积极有效的行动。因此,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因为:确立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实际行动的方向,能清晰地看到行动的轨迹,从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动;确立目标有助于形成积极的预期,并通过实现目标的过程,获得积极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来说,知道这些十分重要。大学生自己确立了目标,就会以一种负责的态度来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去努力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并从中领悟到:他们有能力去决定做什么或完成什么。其次,大学生应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应全面了解自己的现状、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需求、理想等,并在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目标,将各个目标的价值性大小与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排序,确定一系列的近期的短期学习目标、将来的长远目标;再针对每一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对每一项目标的具体完成时间、可利用的资源、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何获得帮助、如何克服困难等具体事宜都详细地写清楚。通过这个计划的详细制订过程,对要达成的目标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式,有利于自我强化和自我监控。同时,在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过程中,应该坚信自己的目标是:A.可达到的(Achievable);B.可确信的(Believable),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C.可想象的(Conceivable),可明确表达和测量的;D.可向往的(Desirable),目标是自己想达到,别人也希望自己达到的。这样,就会对自己的目标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既增强自信心也增强与他人的亲和力,能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学习目标与班集体的学习目标相结合,积极参与班级的学习活动,并从群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持久的支持力量。

(2)将具体知识点与整体知识结构紧密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展的知识建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意义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实践表明,当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时,学生应先对本学科的整体知识结构有明确了解,并通过自上而下的认知建构方式,将整体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的小单元,清楚各个知识点的建构关系,了解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意义。然后,通过各个小单元的强化学习,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事实上,大多数大学生都喜欢自己的专业,常常在谈论自己的专业如何好、多么有前途时,充满了自豪感,并表现出很高的学习激情,“我一定要学好我的专业,将来……”但是,一落实到具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时,就表现出“兴趣不大”、“兴奋不起来”、“劲头不足”等倾向,学习态度不积极。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整体结构缺乏了解,只有一个情绪性的外貌,不知道具体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如同一个想当建筑师的人想建造一座很漂亮的房子,也知道修房子要用砖头等材料,却不知道如何垒砌一块块砖头,不同位置的砖头对建构整个房子的重要作用。他在行动中就会感到很茫然,无法发挥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将具体知识点学习与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紧密联系,明确学习材料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主动把学习活动的近景性目标动机与远景性目标动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且利用有效的方式将不同单元的知识点有机组合,用不同的变式嵌入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认识和体验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及其较强的建构能力,引发大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心理,促使自己从探索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入手,由浅入深,逐渐深入到整个知识结构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每一次发现都有新感觉”,从而自发地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下而上的知识建构过程,对一系列基本知识的类型化、概括化,形成更完整、更概括的知识系统,从而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一套概括化的基本思想或原理,而这些基本的思想或原理构成了对理解来说是最佳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大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大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对学习的胜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