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的分析介绍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人们可以对校园文化进行不同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依据校园文化现象的不同存在形态,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等。优秀而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的分析介绍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内涵丰富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科学概念。生活社会里的人们如同离不开空气一样,一刻也离不开人类创造、业已存在的文化成果;人们在享受文化的同时又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自己的文化创造。每个人对文化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因此要科学地研究文化问题就需对文化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文化”一词,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西方,文化一词在英语里写作Culture,是由拉丁语的Cultura转化来的,意为耕种、培养、尊重、发展。给“文化”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他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发展了泰勒的文化定义,他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包容着、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文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即所谓“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即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在对前人关于文化定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他们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得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3]

在我国,“文化”一词出现得也很早,它是由“人文化成”一词简化而来,指对人使以文治和教化,把新生的本来不懂事理之人培养成为有教养的人。正如汉朝刘向《说苑·指武篇》里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又见晋朝束哲《补亡》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的《曲水诗序》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可见,“文化”一词当时是与“武功”相对,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化”一词虽有一定联系,含义却有所不同。在现阶段,比较权威、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还是《辞海》的定义:“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4]由此得出: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人类文化可以大体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依次深入。

简言之,西方文化的概念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都具有丰富完善人的内心世界,提高人的德性和教养程度的意义,指向人的完善和发展。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文化的主体是人,通过劳动实践,人创造了文化并推动着文化的发展;文化作用的客体还是人,文化规范和束缚人的行为和思想;人在传承文化的同时,通过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文化能得以发展。或者说文化就是在这一矛盾中由人来传承进而创新与发展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构成。三个层次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相联系,构成了文化的整体系统。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制度文化既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物质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联结纽带;精神文化又称为隐性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文化发展的最高目标。没有精神文化,人就失去了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就会成为行尸走肉,徒具空壳,也就无从谈起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学者们对校园文化的界定存在很大分歧,概括起来可包括“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学校准文化说”、“文化氛围说”、“校园精神说”和“规范说”、“文化要素复合观点”、“文化指令观点”、“精英观点”等说法。这些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都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者侧面来揭示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部分地揭示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内涵。但是,它们或片面强调校园精神文化而轻视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或者模糊、忽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或者过分强调参与者的作用而忽略学校领导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局和方向把握方面的努力。要科学地界定校园文化的内涵,既要把握校园文化与一般文化形态相同的共性,更要把握校园文化与一般文化相区别的个性,以此揭示校园文化的“质”的规定性。“校园文化有别于一般文化形态的标志就是‘校园’特色”[5]。“校园”首先是一种空间范畴,即校园文化必须植根于校园,生长于校园,校园里的各种要素为它提供产生、发展的养分,离开了一定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校园”的内涵离不开特定的主体——学校的师生员工,即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发展的,离开了学校里的师生员工,校园文化就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校园文化”的内涵还具有特定的目的指向,即校园文化是为实现学校的各项职能服务,尤其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www.xing528.com)

校园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人们可以对校园文化进行不同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依据校园文化现象的不同存在形态,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等。优秀而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到校园的总体布局规划,小到一亭、一室、一砖、一木的构筑设计,都是物质文化的具体表象,能够反映出先进校园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学校精神的培育、教师师德建设、师生公德意识的培育、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以及特色鲜明的校风校训等属于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具有隐形性和抽象性。优秀的精神文化往往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校园里的学生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通过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和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学生的品质和能力;如何以校园各类社团组织为主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艺体育科技、娱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都属于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通过建章立制,保证学校各种活动正常运行,并以此约束师生的行为规范,属于制度文化,它对学校全局工作的开展,对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起到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属于社会大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和反映。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师生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以及学校所具有的独特校容校貌等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对人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始终影响着校园中每一个人的价值观情感表达和信仰,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性。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界定,是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研究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人们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界定还存在分歧,而科学界定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理论探索与理论建构的基点,也是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实践探索与建设的逻辑起点。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是文化在高校的具体表现形式。要科学界定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必须弄清楚高等教育及高等学校的内涵。教育的本质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处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特点是传播与研究相对高深的专门知识与学问。高等教育具有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批判文化、传播文化、适应文化、创新文化的作用。同时文化对高等教育又有制约作用,高等教育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专门知识的传授和研究的活动。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通常包括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它们处于教育系统的龙头地位,所培养的人将直接进入社会,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线。高等学校里人才荟萃,充满活力,是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和发源地,在高等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淀的文化现象属于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范畴。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视野不同,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界定分歧很大,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教育所短缺的艺术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学生中的社团活动;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置身于学校的求学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及其智慧潜能自然释放的总和;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校园生活的存在方式和这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的总和;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人们创造的以特定的主体(师生员工)为载体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等等。这些观点都是从某一角度揭示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从而拓宽了人们认识高校校园文化的视野,但不能说是完全把握住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质。要准确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质和内涵,必须从社会大文化视野着眼。从社会大文化角度看,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社会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社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高等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积累的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其质的规定性上是亚文化。相对于校园文化而言,“高校校园文化的‘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主体的高校师生员工的文化水平高,二是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的层次较高”[6]。它区别于其他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其赖以存在的特定时空——学校所占有的时空——与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不同的高等学校又有其自己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是知识分子的密集区,它不断地创造新文化,产生新思想,因此,创造性和先进性就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特质。高校校园文化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尽管很难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其内涵的深浅,但可通过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行为,自然感受到它的存在。当人们身居其中时,就会被一种强烈的魅力所吸引,引导着人们从内心对其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并融入其中,自觉地使自己的价值取向、行动方式与之逐步趋同。这种力量实际上就是学校历经长期的发展,不断淘汰、更新、积淀和吐故纳新所形成的、能够得到所有成员的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这也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优秀的校园文化对高校教职工具有强烈的凝聚、激励作用,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陶冶作用,对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示范、辐射和提升作用。

总而言之,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属于社会大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是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子系统,属于亚文化范畴。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指在高校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为提高高校师生员工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审美情操,有效实现高校的教育发展目标,由高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相互作用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