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的分析介绍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室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基础。校长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力量,自觉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校长文化,来引领并传承学校的精神文化。所以,学校把发展教师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学校学生“形象文化”建设包括个体形象、班级形象和生活形象三部分。这些加强学生形象文化建设的举措,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的分析介绍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的关系,无不折射出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将塑造师生的美好心灵,将激发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师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包括学校建筑、学校活动场所和教学设施设备,内隐了设计者、建筑者、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既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形式。

2.标志性文化。

标志性文化是学校的名片,是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形象工程。因此学校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精神、高雅的情趣来设计、规划标志性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向上、有朝气、有品位的标志性文化。

(1)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要错落有致,校园布局严谨、寓意深刻;

(2)整齐的校服、悠扬的校歌、醒目的校训、丰富的校园网站、鲜明的教育方针标幅,凸显学校的办学思想;

(3)学校要设计独具匠心的绿化带,让鲜花碧草镶嵌其间。学校在一点一滴中挖掘教育内涵,让一草一木饱含教育深情,让学生在草木的荣枯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体会人与自然和谐,感受时光的流逝,进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时间、奋发图强。

(4)端庄的校门、完整的围墙、得体的校牌、规范的旗坛旗杆、平整硬朗的主校道、干净整洁的校园,使学生感其情、陶其性、明其理、益其智。

3.墙壁文化。

学校在教学楼的楼道、走廊、实验室悬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以激励师生志向,规范大家言行,启迪众人智慧,营造文明氛围。

4.组室文化。

组室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基础。组室环境建设也是学校的一面镜子,对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陶冶大家的情操起着重要作用。

班级文化包括班规、班训、座右铭、班级板报、作品展示园地、文化墙、爱心角、卫生角、图书角、班级日报等,以凸显班级文化风貌,展示学生风采。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量化评比相结合,较好地发挥了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5.板报文化。

按照“以育人为宗旨,突出主旋律,体现高品位”的原则,结合学校每一时段的重点工作开展宣传活动(每学期五版),在展示成绩、弘扬精神、树立典型、宣传法律、卫生知识等方面起到引领舆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

6.功能室文化(广播室、微机室、阅览室、多媒体室)。

广播室在学生到校、课间、放学时播放经典诗文、故事、歌曲等,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生命之树常青的源泉,它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学校的育人效果,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传承校长文化。

校长是学校发展方向和学校思想的引领者、学校发展目标的设计者、教育管理、校园文化的组织者。校长领导主要是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的领导。校长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力量,自觉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校长文化,来引领并传承学校的精神文化。

2.弘扬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教书育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教师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方面的整体形象。教师的价值追求、敬业精神、教学风格、人格力量、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无以替代的影响,教师的精神世界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学校把发展教师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

(1)结合名师、师德模范、骨干教师等活动树立榜样。如果说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那么榜样人物就是这些价值观的人格化,是有血有肉的楷模。在每一所学校中,有的同志为学校呕心沥血,面对困难仍然有抱负、有理想、执着追求,有非同一般的韧劲,有为学校荣誉不断奉献的责任感;有的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有的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有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的知识渊博、勤学善教……因此,学校要通过板报、橱窗等多种媒体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中持久的影响力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聚合作用。

(2)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培育教师和谐、友爱、专研、合作等优良品质

(3)通过专家引领、专题研究等多种举措,引领教师创新性和启迪性思维的养成以及对学术的敬畏和追求。(www.xing528.com)

(4)以青年教师竞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级组交流课、新教师汇报课、各级各类基本功大赛和评优评先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道德情操、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为人处世的层次,逐渐形成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巨大辐射作用,打造良师益友、名师高徒、勤于治学、乐于奉献的人文氛围。

3.丰富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群体在校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主流特征。

(1)学生“观念文化”建设。

学生观念主要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核心是价值观。学校要经常利用校会、班队会课让学生学习、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宣传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学校取得的辉煌成就等,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主体地位和学校的发展脉搏,与学校同呼吸、共荣辱。在这种“校兴我荣”的熏陶和渲染中,产生“我荣校兴”的情感动力。激励他们独有建树地进行思考现实、思索人生、畅想未来。

(2)学生“形象文化”建设。

学校学生“形象文化”建设包括个体形象、班级形象和生活形象三部分。对学生个体形象要求达到整洁、高雅、健康、礼貌、乐观、进取;对班级形象要求达到学风浓郁、情趣高雅、精诚团结、富有特色。

学校政教处、团支部、少先队要通过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发型、发饰、校服、红领巾佩带、班级卫生、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等活动。这些加强学生形象文化建设的举措,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学会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外塑形象实现内强素质。

(3)学生“活动文化”建设。

健康而丰富的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空间,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认同的需要。

第一,“五自教育”活动。“五自教育”即心理自尊、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性格自强。学校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生活的机会和空间。

第二,“系列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四月份的祭扫烈士墓活动,五月份的青年节活动,六月份的儿童节活动,七月份的建党节活动,八月份的养成教育活动,九月份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十月份的国庆节活动,十一月份的“科技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十二月份的迎新年活动。这些活动,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核心,通过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法治教育、自砺教育触动学生灵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生成积极健康的学生文化。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要探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疏导,努力培植开朗、热情、大方、优良的人格文化土壤。

第四,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最有生命力的学生文化。学校可探索开设科技、体育、音乐美术等等多个学生社团。引导积极学生学习,树立良好的学风,锻炼学生的交际、表达、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既表现为以文本、书面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学校规章制度,又表现为师生对建立和遵守规章制度的态度和价值观。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制度文化可以保证教学秩序和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其巨大的潜在功能对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发挥着作用。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制度文化的建设方面,要注重以下点:

1.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负责制,定期召开领导例会,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使师生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师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建设好学校工会和教代会,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都及时召开教代会,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凡是事关师生民主权利、切身利益、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政策规定都在职工代表大会或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公开;广开言路,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创新学校制度文化。

清理和废除旨在管、卡、压、罚的规章制度,改进不科学的管理办法,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制度改革对学校进行系统重建。

(1)实行扁平化管理。强化年级组的管理实体作用,突出其主体地位,管理重心向年级组倾斜。年级组是管理的实体,也是责、权、利的实体。这样的运行机制不仅使学校逐步走上轻负担、重内涵、促和谐、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管理之路,而且使学校管理顺畅,秩序井然。

(2)改进教师评价制度。学校在执行各项教育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并修订完善适合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评价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3)改革薪酬管理机制。学校要结合正在实施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最大限度的调整教师薪酬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改革教师录用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全员聘任制,努力实现学校教师直聘制。

总之,在制度文化的建设中,既要注重规章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更重视管理制度的人文意蕴,在依法、高效、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管理,以共同的价值观来构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