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在实践中形成了职业教育型的校园文化特色,但它是在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六)零碎建设多,系统研究者少,缺乏理论指导由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属起步阶段,大多高职院校主要精力处在抓硬件条件建设时期,即使有些精力抓软件建设,也大多在抓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改革,少数进入课程改革时期,深入研究文化建设者太少。

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职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高职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研究,重视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一所优秀高校的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才能形成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人们走进校园,就会感到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体现这所高校的特有的传统和思想精髓。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说,多数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也有的高校是由成人教育学院等转型而来,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虽然在实践中形成了职业教育型的校园文化特色,但它是在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由中职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多少还带有中专校园文化的色彩,存在着高职不“高”的问题;由其他类型学校转型而来的高职院校,学科化教学色彩浓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职不“职”的问题。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独立性差,整体素质低,校园文化缺少有力载体

我国的高职学院大都是按照地区组建的,学生的家庭居住地大都距离学校不远,因此周末的校园往往都是“人烟稀少”的,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很高,很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基本上没有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学生属于半独立状态。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统考统招的第三批或第四批普高生,也有单考单招的中职生。因此,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主要表现为认识和行为的不统一,虽然对是非有正确的判断,但却无法以此去规范他们的行为;有的过度张扬个性,强调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感;有的只关心自己利益,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人际关系冷漠;有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参与合作意识等。总之,学生独立性差,整体素质不高,使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有力的载体。

(二)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少,校园文化相对贫乏

校园文化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是校风学风不断沉淀的过程,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不会成熟起来。高职学院建校历史相对较短,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等力量已经具有完备或较成熟的管理机制,但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晚,缺少普通高校特有的文化积淀。尽管有的学校前身是中职学校,办学历史较长,有过校园文化。但学校升格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等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校园文化已不再适应,有的甚至可能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不够,在文化积淀方面明显存在欠缺,积累不够,缺乏系统性建设,处于一个自发的摸索阶段,文化发展到哪个层次,仍不十分清晰,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到位的校园文化。

(三)经费投入不够,建设功利色彩明显,校园文化内涵低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意味着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大量的实训实验室,甚至是教学工厂,需要大量资金,但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却较少。高成本、低投入,造成资金困难,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负债征地建房、负债办学。在资金有限、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首先保证办学的基本条件,而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明显落后。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硬件设施,没有宣传窗、阅报栏、广播网等宣传工具;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识淡薄,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有的学校虽有一定的文化建设活动,但投入明显不足,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处、辅导员、学生会、团委的工作,与老师的教学活动没有关系。或者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上脱离实际,盲目的模仿普通本科院校的文化建设,而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或者沿袭过去的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没有高等学校的文化高度和内涵。

(四)校园建筑新,文化气息淡,缺乏科学规划(www.xing528.com)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基础建设都很新,由于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新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学校大门以及校园内的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体育馆、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建筑物具有强烈的现代化气息。但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探索不够,办学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定位归纳不够,新建建筑在景观人文内涵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雕琢痕迹太浓,缺乏个性,雷同现象很严重,缺乏职业教育“职业”特色。且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活动文化缺乏科学规划,没有统一协调,学校建筑物并没有充分体现学校的大学精神、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失去了校园建筑独有的风格特点和文化符号的功能,从而也就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的和谐,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合力

(五)办学校区多,教师成分复杂,文化难以协同

高职院校校园规模普遍较小,而且由多校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有几个校区,导致不同的校区、不同专业之间相互隔离,发展空间欠缺,不同专业学生的风格不能相互融合。几个校区之间相互穿梭也大大增加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成本,这是制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组成成分复杂,有原学校教师,有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也有从本科院校调入的教师,还有从科研企事业单位转入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教师的学历、职称、经历、以前工作的环境不一致,思想观念、人文素质、行为作风的差异较大,而相互之间的了解、磨合需要一段时间过程,这对高职院校新的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协同,影响建设进程。

(六)零碎建设多,系统研究者少,缺乏理论指导

由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属起步阶段,大多高职院校主要精力处在抓硬件条件建设时期,即使有些精力抓软件建设,也大多在抓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改革,少数进入课程改革时期,深入研究文化建设者太少。尤其是没有深入到高职教育的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品牌院校建设等层面进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也没有结合上述内容系统研究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活动文化,从而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个性与特色。尽管从期刊网上检索,可以发现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探索的论文,但很难看到全国知名的专家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少有关于高职校园文化的专著问世,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的重点、策略与手段等问题,目前人们还比较模糊,这也给人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和知识创新的领域

(七)办学思路不清,校园文化建设指向不明确

高等职业学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对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办学特点还处于探索之中,甚至在某些领域存在分歧和争议,对高职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指向不明。所谓指向不明确,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指向不明,思路不清。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上发挥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思路不清,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激励、创新功能发挥上的被动性。杨振宁先生曾告诫:“忽视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然而,由于片面理解高职教育是面向基层一线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仅仅把学生当成“职业人”来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忽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做到以人为本,而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过于重科技轻人文、重技能轻素养。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仅被人当成德育工作的一个小环节而未受到重视。在大学开设的公共课中,文化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也不过凤毛麟角,校园文化建设只能在有限的课外活动时间里为呼唤文化“敲敲边鼓”,仅是作为人文教育的树叶,未能与人文教育进行整合,更谈不上承载一定的人文教育的责任,对于大学生素质修养所起的作用也在自身难保的人文价值取向中显得鞭长莫及。甚至认为校园文化只是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等的工作,没有将之看成是学院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事情,没有形成合力,没有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与科学教育相分隔,不能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不能与学校的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不能与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