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全国高职院校来看,对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并属普遍现象。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在为生存奋斗,注重于规模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在盖教学楼、修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上,往往容易忽略校园文化,即使意识到了,其建设速度也要比基础设施慢得多。要将高校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以达到持续的整体功效的目的。与在校生的数量快速增长相比,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受到很大限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周久军(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4)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存在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学校传统、作风、精神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学校的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物质形态,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具体是指学校的每一座建筑、每一种设施、各项活动等等,反映着高校的校园风貌、办学内容、办学特色,表现在物质精神、内容形式、课内课外、组织制度、师生员工等各个方面。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与学校管理有直接联系的校园主体(即全体师生员工)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制度和组织形式,如学校风气(包括领导作风、校风、学风、精神面貌等)、传统、习惯、人际关系、集体舆论、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优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学术流派关系,校内外关系,传统与创新关系的习惯与风气,属于行为文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观念的随时而进,是大学观念文化的重要内容;校规校纪既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因而也是校园文化的体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20年,但大规模兴起还不到10年。由于大量日常招生、教学、就业、建设等常规性工作压得学校手忙脚乱,很难有精力学习、思考、研究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工作摆不到日程,没有系统规划。从全国高职院校来看,对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并属普遍现象。即使有些学校和专家提出了一些关于这方面工作的认识与思考,但也属于比较初步的、不完整、无特色的一些认识与建设工作。因而导致不同的学校存在不同的问题,如:有的领导重视不够,无明确的办学理念;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满足于应付工作;有的学生厌学,行为不规范;有的学校杂乱无序、无章;有的创造、创新不够等。

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作为普通高校编制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在实践中形成了职业教育型较强的校园文化特色,但它是在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少还具有中专校园文化的色彩。校园规模普遍较小,学生文化等素质基础较低,在办学过程、具体管理、发展方向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普通本科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在为生存奋斗,注重于规模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在盖教学楼、修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上,往往容易忽略校园文化,即使意识到了,其建设速度也要比基础设施慢得多。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偏离校园文化根本作用的倾向,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性目的,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发展成长的意义。主要表现为: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落实,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极大地限制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削弱其在高职院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根据高职院校目前校园文化主客体的状况、社会文化大环境的要求及高职院校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的特点,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制定与高职院校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针。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又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应在研究职业类型人才培养的特有规律中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主要应体现出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

1.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的总体规划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成效。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先进文化塑造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高度,以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全面研究学校校园文化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确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战略举措,规划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蓝图。学院党委一定要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讨论和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要将高校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以达到持续的整体功效的目的。要尽量减少盲目性,更不能放任自流。对校园文化的评价和检验,要讲求实效,防止浮在表面,一味追求形式和场面热闹的倾向。

2.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即通常所说的硬件,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没有完善的物质环境,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在全面设施和布局中要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多样化、现代化和职业化,精心设计校园物质文化。与在校生的数量快速增长相比,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要在校园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改善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条件,要努力确保各类设施齐全、先进,为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设高职特色的物质文化,如校园内的大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都可以人名、企业命名;树可以统一标出它的特征、特性、树龄等;校园内还可增加名人石雕及刻上带有文化意义的文字等;花草的养护水平要高。这些文化可集中反映建校以来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优秀合作企业家、上级领导或有过重要贡献的人,每项物质文化都应该按“艺术”精品的标准来建设。精心设计,精雕细琢,从细微的设计中入手,见缝插针,使之更能打动人和感染人,使其别具一格,独显风韵,体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还有:校徽、校标、校歌、信封、文稿纸、手提袋、校服、画册、学报、教材、光盘、校园网、学校产业的产品的标识、交通与实训工具上的标识等都可印上无声的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出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学术氛围,让初入校园者,第一感觉就是步入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首先,校园建筑应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统一,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人文与自然的统一。其次,要进行校园绿化建设,顺应社会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实现“绿色校园”。再次,学校的办公室、实验室、活动场所(如文体设施等)的建设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全面实行教育现代化。

3.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

通过考察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现状,总结出现行制度确立的三种渠道及其缺陷:一是过去制度的延续;二是应急制定的新制度对文化建设的淡漠;三是盲目引入富有文化内涵的制度与学校具体状况不适应。故而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尚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体系自身的“非文化”倾向明显,而且在具体制度中,缺少文化规范的具体内容,缺少对文化内涵的有效渗透,这种种缺陷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都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是制度要求与学生素养不相适应。由于制度的制定者许多都是与教学没有直接接触的行政人员,因而缺乏对教学环节的必要了解。尤其是对学生具体状态缺少十分客观的评价,所以对学生由文化基础和思维能力、知识水平所构成的基本素养,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是育人的需要与制度的规范相互抵触。某些高职院校过分地强调教育中的能力因素,而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对文化修养方面的要求,实用动手能力成为评价学生的最为重要的准则,而文化修养却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当这种倾向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后,育人的客观要求便与之形成鲜明的矛盾。观念的复杂,层次的多样以及体制的纷乱是造成这种抵触的主要原因。三是制度的制定者与制度执行者之间的文化反差。在高职院校中,许多制度的制定者都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他们既关注到了知识与文化的衔接,又照顾到了作为体系的制度对于暗含的文化体系的渗透,同时突出了制度具体文化背景的因素。由于管理者依旧是过去中专和成人高校期间的管理人员,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大专或大专以下学历,学校提升了,他们的知识品位、文化修养却并没有随之改变,他们依旧以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程度以及由中专时期管理方式的惯性形成的视野,认识和对待面临的新问题,以他们固有的观念理解新型制度,以他们熟悉的方式落实他们的理解。(www.xing528.com)

所以,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制度文化过程中,一要强调制度体系的文化意蕴。在整个体系中既要有专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定和规范,同时在其他规定和规范中,也要渗透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理念,使制度本身成为具有意蕴的文化;二要强调制度对文化内容的规范。通过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以及实施办法做出制度化的规定,改变校园文化杂乱无章的状态;要杜绝校园文化内容在理解和实施上的狭隘化,确保达到客观的理解,务实的实施,使完善的制度不在运行中变形。三要注重人性化。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特点,进行目标定位,同时必须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既不能恪守模式和规定,也不能抛开制度限制而信马由缰,这是实现校园文化真正的人本文化内涵的必然要求。

4.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作风、师生的精神面貌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观念水平高低的标志。

一是创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校风,突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高等学校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超凡脱俗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应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气。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要使学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路子,并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校园理念,突出现代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打造“职业”特色,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风尚。

二是抓住契机,整合资源,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品牌。抓住契机,热情疏导,密切注视校园文化的思想动态,瞄准社会热点,及时抓住各种萌发的热情,并适时地应用形象化辅助手段,将这种热情引导到一个美好的、崇高的境界。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创社团活动特色。高职院校的社团组织应在行业特色上下工夫,重点打造行业品牌。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尤其要注重社会理性文化建设。社会理性文化是一种社会参与意识和人生反思意识,是社会政治文化和人生哲学文化的结合,是一种向善的文化。这种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教育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其宗旨是对学生进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必须要以社会理性文化为主导,确立“以德治校”的思想,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否则将会与我国的教育目标相悖。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学生的社会理性文化的受教育程度如何,直接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中体现出来,关系到单位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效益,它影响并制约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是以实用感性文化为补充,创新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位。感性文化是一种娱乐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一种求美的文化。它在缓解心理紧张,消除身心疲劳,密切人际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分感性化的校园文化也会消磨大学生的意志,消解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校园感性文化的审美指导,使校园感性文化具有美的色彩、美的旋律、美的精神,把它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要在发展中求新意、求精品,不断拓宽主题;要突破传统,积极开展更多的反映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整合;要以第二课活动作为创新文化活动的平台,分层次开展各类活动。总之,要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丰富活动的形式,贴进大学生的实际,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在校内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大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要注意挖掘企业的潜能,力争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企业、社区、媒体联姻,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借助社会力量,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意见

[2]齐志明.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3]刘凤英.加强合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江苏高教,2002(6):125~126

[4]胡宁.关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宁波大学学报,2003(8)

[5]毕鸣.高职院校制度缺陷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职教论坛,2005(4)

[6]赖赛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注释】

(1)周久军,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副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