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途径与方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德育的归结是“行”,要使道德观点、信念、情感转化为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必须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四大支柱强调“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是德育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一是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2.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德育的归结是“行”,要使道德观点、信念情感转化为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必须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1 深化拓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新构想,把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和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这四种学习能力的培养称为“教育四大支柱”[1]。四大支柱强调“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是德育的根本任务。学会共同生活就要学会设身处地理解人,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合作的团结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特别指出,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2]。孔子的德育,就是学会做人,具有仁爱之心,能为大众谋福。由此可见,从古代孔子的德育思想到现代“教育四大支柱”的构想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强调的都是“德育”这个根本。孔子认为能实行“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的是仁人。加强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四项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3]。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可从四个层面“由近及远”对大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教育大学生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端正专业思想,追求学术进步,掌握科学技术。自信、自强、自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其次,教育大学生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恭则不侮”,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自尊、自重、自爱,注重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美德,培养高尚情操,保持良好健康卫生习惯,尊老爱幼,乐于奉献。

然后,教育大学生做一个对社会讲诚信的人。孔子说“信则人任焉”,诚实就会得到他人任用。诚信是立德修身之本,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诚信既是国际准则,也是商业规则。教育大学生既做诚实的人(考试不作弊、论文不抄袭、招聘不做假等),又做守信的人(一诺千金,按期归还助学贷款,不恶意拖欠学费,不随意毁约等)。

最后,教育大学生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一是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断提高职业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二是爱国主义教育。从知国、爱国、报国三个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可通过网络、广播、黑板报、宣传窗、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大学生“知国”;通过“两课”学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激发其民族自尊心,使之“爱国”;在知国、爱国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具备真才实学,报效祖国。

2.2 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将“以人为本”深入贯彻到道德教育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德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将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求,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精神鼓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等问题,实现“达其理”、“通其情”、“导其行”的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诲人不倦地将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重感染、少训责,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注重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避免空洞说教。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学生潜能[4];不用固定模式评价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期许,自我激励,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不断进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5]。

2.3 抓好“两课”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种种困惑与偏差,归咎起来是由于他们对“特色理论”不了解,对市场经济缺乏认识,对改革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及其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教育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识辨能力,坚守道德志向。

“以身作则”是孔子的一条重要教育原则。学生道德成长和思想进步,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极大。教师应以身立教,不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技能,还要有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因此,抓“两课”建设,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信仰精通马列主义,愿意献身德育的“两课”教师队伍。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革“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两课”教学既具有理论上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又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www.xing528.com)

2.4 关心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德育实践要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6]。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调整与变化,影响大学生生活与思想的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诸如思想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心理生理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这些都密切关系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关心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应局限于对毕业生的指导,而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始终,使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拓展就业本领与技能,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二是要发展咨询教育。咨询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教师以专家身份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建设意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而非传统的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通过心理咨询,能减轻大学生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造成的消极恐惧心理和心理障碍。三是要拓展助学途径。多渠道地开辟勤工俭学,在校内外有组织、有计划地设立勤工俭学岗位;设立各种层次的奖学金助学金;与银行签协议,帮助大学生做好助学贷款工作,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铺平道路。

2.5 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高等院校德育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德育的内容实为社会意识教育[7],中心是德。德育内容从各方面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应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丰富德育教学内容,促进其全面发展。从教育方法看,一是典型教育法。抓典型树榜样,注重典型和榜样的示范作用。用生动、具体、真实的道德榜样,教育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引导大学生学习、对照和仿效。教师应善于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汲取力量,践行模仿。二是实践教育法。实践是特殊有效的方法,孔子当年带弟子周游列国,既开阔弟子眼界,又磨炼弟子意志。教师应组织、鼓励大学生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行统一,从实践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如开展“送温暖、献爱心”、“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教育扶贫”、“支援西部大开发”等社会实践活动。三是隐性教育法。采取间接渗透的方式,将思想道德教育向社会生活渗透,将德育融入管理之中、文化之中、环境之中;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生动活泼、寓教于知、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四是大众传媒教育法。利用校园电台等进行正面宣传,建立校园德育网站,开发德育软件,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网络阵地文化建设,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延伸到新领域。五是思想道德评价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提倡追求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评价活动,倡导维护道德新风,揭露、抨击不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六是家庭、社会参与教育法。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龙头,社区是平台,家庭是基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和家长要密切联系,对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关注学生的异常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联合公安、文化等部门,清整校园周边环境,社会各界要向大学生开放德育教育基地和文明休闲场所,为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UNESCO教育从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3]孔玉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州学刊.2006,1:1

[4]吕淑珍,刘畅.论以人为本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5,1:46

[5]孙锦茹,尹文博,董旭梅.日本职业精神教育的启示.中州学刊.2005,11:63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4

[7]鲁维明.论高等学校德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