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生态道德教育好的效果,离不开切实有效的途径。此外,学校还要在课时和资金上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前面我们提到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系统的教材,所以编一套相关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把网络教育作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管是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学校建设还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却重视不够,如何把生态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要实现生态道德教育好的效果,离不开切实有效的途径。我们要结合国外的经验,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宏观方面讲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联合机制,具体又可以分为理论教育、环境熏陶、实践养成三种主要途径。

一、理论教育

如果没有理论根底,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态道德信念和意志将是不牢固的,所以要夯实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对大学生而言生态道德理论教育形式主要分为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和专题讲座三种。

(一)课堂教育

在高校,进行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便是课堂教育。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载体,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媒介。

在课堂内可以通过各种学科教学,一方面可以设置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1.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

生态道德修养对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意义深远。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尝试开设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具体课程名称可以为:《大学生生态道德修养》《人与自然》《生态价值观》等。

在教学上讲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灵活采用价值澄清法、道德两难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来增强这门课教学的吸引力

2.实行各学科渗透教学

生态道德教育具有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要求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全部修完生态道德的教育在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这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各学科进行渗透教育。大学四年,一般学校每学期大约开设6门课程,四年下来就有40多门课,有的学校开设到60多门。所以,进行学科渗透教育的空间是很大的。现将生态道德教育的学科渗透教学分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在2005年上半年,教育部为了落实中央指示(中央16号文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称为“两课”课程设置改革方案(2005方案),在该方案中,把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为一门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在还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的学校,《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们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主要阵地。在传统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放进去,进行人-社会-自然三维的道德观教育。

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中,可以把生态道德内容作为独立的一章,突出它的重要性。通过对生态道德作为一个专题的详细讲述,这样会对刚入校的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发挥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这些学科包括范围广,主要有英语化学经济学、土地学、物理学、动物学、法律学等,甚至每门学科都可以涉及到生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应该结合各学科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把精心挑选的内容加进去。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对概念和现象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结果无疑将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要做到有的放矢。除此之外,还要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教材,选好切入点,找到与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同时注意加强不同专业课程渗透的协调和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片面,要做到相得益彰。比如,英语课程可以增加国外环境保护的情况,尤其是环保做得好的国家的情况;动物学老师可以将动物世界丰富多彩的生活介绍给大家,培养人对动物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经济学老师可以涉及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管理学老师在讲授“领导”这一章时,应该强调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者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生态效益……

要想发挥课堂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之中的作用,这就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保障。

1.组织保障

高校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重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真正把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提上日程。可以组建这方面的专职或兼职部门,明确分工和责任。此外,学校还要在课时和资金上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教师师资

办学之道,师资为本。大学生生态道德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支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而盲目开设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必然使教育流于形式,事与愿违,实现不了我们的最终目标。因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刚刚起步,目前高校很少有教师受过这方面的专业教育。所以对高校部分师资进行培训成为我们改善现状的首选。教育革命的巨大进步,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范教育和师资在职培训的质量。培训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有很多,例如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形成由专家和骨干老师组成的课题组,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参加全国性或地方性相关方面的培训活动;到做得突出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参观学习等。

3.教材

有一套适合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教材对教育效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前面我们提到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系统的教材,所以编一套相关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尤其是在这个新领域,不是一个学校所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教育部或几所高校联合下大力气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尽快编写。

(二)网络教育

当前,互联网以其迅捷的速度普及和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学生是接收和运用网络的先锋群体,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普及率比社会其他群体更为广泛。所以,把网络教育作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可以建立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生态道德教育网站,制作生态道德教育网页,也可以在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上把生态基础知识、自然的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要内容添加上去。建立网站、网页只是载体,要想教育目标的实现,还必须让大学生经常到这里来冲浪接触到这些内容才行。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例如,可以让班级制作自己的网页,要求在网页上必须有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并进行评比,把成绩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班级”等的重要依据。

(三)专题讲座

学校以及各学院可以积极组织以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围绕生态道德教育选择专题,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定期对全校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专题讲座。通过海报、广播等形式或学院通知的方式把讲座的时间地点等传达给学生。(www.xing528.com)

专题讲座办得要有吸引力,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听完这次讲座,还有兴趣听下一次讲座。例如在讲座中穿插丰富多彩的图片、悦耳的音乐及生动的影像资料;请一些大学生熟悉的名人来做讲座等。

二、环境熏陶

道德行为通常发生在社会或团体背景之中,背景则深刻地影响个人的道德决策。以环境熏陶来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即为这种背景的运用。把我们的教育意志转化为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使德育的目标与德育的内容成为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有意识设计的环境导向与环境渗透成为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所习惯的社会现实,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环境熏陶具体可通过社会舆论、家庭氛围、校园生态文化三个层面来实现。

(一)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其本质是“社会公众对社会某些事件、现象或人们行为的社会舆论和态度”。社会舆论包括国家政策、大众传播、人们的言论等内容,但多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为主要工具。社会舆论对人们的内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即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是大学生获取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的第一途径,大众传媒在塑造良好生态道德教育氛围方面可大有作为,所以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向社会传授生态道德知识。

首先,继续发挥林业系统主办的各类报纸、杂志等媒体在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主力军的作用。比如刊登介绍我国目前生态状况和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文章、图片、简讯等。设立特定的栏目,表彰那些环保做得好的单位,鞭策那些环境污染严重、不注意生态效益的单位,并设立有奖举报电话。

其次,要进一步发挥各类媒介舆论的导向宣传作用。中央电视台、各地方电视台、各种报纸杂志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推出适合本台、本报、本刊的生态道德教育。例如可以在大家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上插播一段以“环保”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或短片,但要注意这个公益广告或短片要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寓教于乐。前段时间各电视台播放的“环保,怎么做都不过分”的公益广告,由于它的参与者是在年轻人中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的娱乐界明星,因此在他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再次,发挥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的优势。随着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短信风靡校园,成为大学生一种主要的通信方式,他们甚至被称为“拇指一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短信平台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如倡导“短信写家”编辑有关生态道德方面内容的短信;在“世界环境日”等时间,发送节日提示性短信进行宣传等。

大众传媒通过这种由点到面的形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氛围,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起到熏陶的作用。

(二)家庭氛围

家庭是大学生接受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站。通过前面分析我们知道这一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这一领域的建设。一方面我们希望家长能给孩子提供浓厚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家庭氛围,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很多家长的生态道德素质还不如自己孩子的高。所以我们要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实现,即大学生有肩负改善家庭生态道德气氛的责任。这样既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生态道德素质,又可以带动家人,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校园生态文化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对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良好生态道德教育效果的实现也离不开校园生态文化的熏陶作用,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是统一的。校园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它强调校园生态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发展的关系,它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校园生态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样式,也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所谓物质文化是指具体的客观事物,是大学生态道德教育的物质承载基础。如学校规划、校舍布局、场馆建设、道路布置、校园绿化、各类建筑雕塑、宿舍条件等。所谓精神文化是指全校师生在生态道德方面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等无形的东西,它内藏着一个大学的精神向度,如在校大学生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等。校园生态文化不是现成的,是通过精心建设,慢慢形成起来的。

首先,在校园布局和建筑设计上。校园规划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全局性,要体现一种平衡、和谐、韵律等审美效果。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建筑整体和谐、功能合理、设施现代、使用方便、材料朴实、高雅大方、通风透光,能充分展现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精神。

其次,在校园美化绿化上。一般地说,学校的人口密度都非常大,所以要留有足够的空地来绿化,并且在植被选择上,要讲求符合美学规律,在结构和功能上要错落有致,使校园绿化实现高度和谐统一。使大学生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校园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享受到自然带给自己的这份惬意。

再次,在校园卫生上。建成了漂亮的校园不等于一劳永逸,更需要我们去维护。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地方很脏很乱,很多人会觉得扔点垃圾没什么关系,因为本来已经有很多了。相反,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保持校园干净很重要,这种重要性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即我们大学生本身就是维持校园卫生的主体,学校可以分给学院或每个班级一块“责任田”,并注明负责的学院或班级,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

最后,在生态人文上。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更应注重培养和谐的生态人文,在全校形成具有浓厚生态道德氛围,在具体的做法上:学校领导和老师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时刻注意自己在生态道德方面的言行;同学之间先进带动落后,共同进步;学生会及社团举办各种生态道德教育的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加大宣传力度,在广播中设立“生态道德”等专栏进行交流和探讨;宿舍管理科利用宿舍楼下的黑板报推出“每周一句话”活动,这句话不要假、大、空,写得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6000双筷子=一棵大树,您今天用一次性筷子了吗?”等。把全校师生员工都发动起来,在全校形成“人人不浪费、个个爱自然”的良好人文氛围。

三、实践养成

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教育和环境熏陶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养成。

(一)社会实践

除了课堂之外,教师可以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生态道德教育。1999年,烟台师范学院进行的一次调查:“对学校进行PRED教育实践活动(即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态度”的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选择“感兴趣”和“愿意参加”。可见大学生对这方面的热情是非常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然后交给他们关于“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任务,让他们独立去完成,写出汇报材料,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自己去参加感受,大学生可以较形象直观地看到一些现实的生态问题,会有更深刻的领悟,以达到把所学的知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生态道德方面可做的实践很多,例如清理课桌文化、回收废旧电池,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戒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特殊纪念日举办宣传等活动。还可以走向社会,例如考察工业区的空气污染情况以明确大气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实地考察污染河流,了解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趣味性的活动等。

除此之外,学校学工部、学院学工组等还可以组织在寒暑假积极倡导有关“生态道德教育”题材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二)社团活动

大学生的社团组织,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结合的群众性非正式团体。以社团为核心在校内外辐射性地开展生态道德宣传活动,大学生既可以得到学习和锻炼,又可以成为生态道德宣传的主力军,在社会中起到带头和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