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不端行为见诸报端学术精神与道德受亵渎

学术不端行为见诸报端学术精神与道德受亵渎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件9学术不端行为见诸报端学术精神与道德受亵渎事件回顾“学术腐败”见诸报端。学术界抄袭之风对校园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反映在学术论文和教科书上。这些只是大学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今年学术腐败事件仍频繁。尤其是刚开始从事学术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更应该杜绝抄袭等学术腐败行为,养成良好的学术风气,这样才能彰显出大学精神。

学术不端行为见诸报端学术精神与道德受亵渎

事件9 学术不端行为见诸报端学术精神与道德受亵渎

img30

事件回顾

“学术腐败”见诸报端。高校师生们不断呼吁:刹住学术界不正之风,还学术界一片净土。学术界抄袭之风对校园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反映在学术论文和教科书上。2008年10月,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剽窃实验室资料,拼凑伪造出了造假论文,此事被International J Cardiology(《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以下简称IJC)揭露,此案还牵涉到在浙大药学院的合作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药学院院长。另外,今年还有一些著名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被卷入学术剽窃事件,出现因数据造假、抄袭被撤销博士学位等现象。这些只是大学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今年学术腐败事件仍频繁。

【摘自:中国新闻网】

●题图注:教育部针对学术腐败问题召开学风建设座谈会。

讨论

周怡娟:学术论文的造假和剽窃问题近年来是学术界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和报道,这让我们回忆起“大跃进”的那段时光。50年前的“大跃进”发生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如今的“大跃进”发生在“象牙塔”内。内在的病根都是冒进、浮躁。当年的冒进是为了追求数量上的提高,如今的冒进表面上是追求数量的提高,但是数量的下面却隐藏了太多的个人经济利益。我们只能呼吁一下,学者们回归到自己的研究本位上来,应该认识到知识本身是对你们工作的最大报偿。

廖容:如今在学术界,抄袭事件已经是屡见不鲜。抄袭之风的盛行,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客观因素不可忽视。一是学术界的高产量会有高回报,促使抄袭者有了冒险一试的念头;二是学术界对抄袭者的宽容大度,促使抄袭者有了冒险一试的胆量。若总是以“潜规则”为由搪塞外界,才会真正的使自己声誉扫地,使学术界越加蒙受抄袭者的伤害。(www.xing528.com)

段明广:人们在批评学术问题的表面现象之后,应开始反思更深层的原因。学术问题的出现是学者自身的自律问题,但也有来自社会的急功近利的影响。因此学者们应该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

王国亮:我认为,治理学术腐败应该靠三种力量:一是道德力量,希望研究人员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加强自律;二是行政力量,目前教育部正在通过设立学风监督组织来增强其行政力量;三是法律力量,要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制,给学术行为不端者以法律的惩处。治理学术腐败,要道德、行政、法律三管齐下,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贺祖斌点评

我认为,学术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的毒瘤,如果不尽快根治将使整个机体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对“学术腐败”和“学术失范”的内涵,有学者作了界定和区别,学术腐败指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如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学术不端主要是指学术从业人员有意识地进行的学术违法违规行为,如抄袭剽窃、实验作假、伪注等;学术失范主要是指学术研究及成果发表中存在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学术偏差,如一稿多投、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等。学术腐败问题直到今天仍是层出不穷,如何规范学术氛围成为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本身要从学术制度进行规范,不少高校出台了有关学术规范,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学术腐败不能纵容,“学术”是个神圣的词,每一位从事学术的学者都应该明白自身的责任,那就是发扬学术精神。尤其是刚开始从事学术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更应该杜绝抄袭等学术腐败行为,养成良好的学术风气,这样才能彰显出大学精神。

相关阅读

曙光:珍惜科学家的名声

为什么近几年科学研究不端行为增多呢?原因在于:第一,科技界浮躁。社会上相互攀比、急功近利的风气侵袭到科学研究领域,使得有些科研工作者淡忘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精神,过分追求眼前现实利益。第二,科学研究异化。现在的科学研究具有两重性,它不仅仅是人类追求真理的探索行为,同时也变成了一种职业,成为科研工作者谋生的手段,这就使得科学研究工作必然与科学家的个人利益相联系。在这两重性中,追求真理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将二者地位颠倒了,道德操守又不严,就会出现一些学术不端的问题。第三,教育不足。我国对科研工作者知识产权观念和科学研究行为规范的教育不足,更缺乏从娃娃抓起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第四,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目前的科学评价体系过分依赖于简单的量化指标。第五,执法不严。我国在对科学研究不端行为的处理上是偏宽的,有些重大事件没有进行法律追究。

如何解决学风浮躁和学术不端的问题?我想最根本的是宣传科学精神,严格科学研究的道德要求。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科学家必须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充分认识科学不是商业,前者追求真理,后者追求利润。科学工作者要严格遵守科学行为规范。科学研究行为规范是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利益的需要。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