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心理问题的症状与危害介绍

教师心理问题的症状与危害介绍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生理—心理症状。此外,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放任自流。(二)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生活挫折感强从心理学角度看,挫折是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长期紧张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容易使教师形成孤僻和抑郁的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问题的症状与危害介绍

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识、分析、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症结与危害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

(1)生理—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一些人表现为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表现得过分担忧,还常伴随一些身体症状。

(2)人际关系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很多教师缺乏时间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心理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而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并且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往往会冲家人发脾气或体罚学生等。

(3)职业行为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如有的教师会逐渐对学生失去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枯燥无味;对教学中的问题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此外,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4)教师的职业倦怠。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难以保持对学生的教学热情,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与挑战。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生活挫折感强

从心理学角度看,挫折是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挫折往往来源于教师的生活,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当挫折在个体可承受的范围内,那么则对个体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当挫折超出个体可承受的范围,且长时间存在,又不能得到适当的排解,则会引起个体情绪紊乱烦躁,导致个体心理失衡。当教师出现对环境的不适应、生活的不习惯、工作的不熟悉、社会角色的混乱以及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情况时,个人的成就感则会降低,就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焦虑水平偏高

基于行业特色的原因,教师常常会出现焦虑的心理疾病。焦虑是指人对未来的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如此,教师对社会的适应不良、崇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外界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等,这都是使教师过分焦虑的原因。

3.自卑心态严重

教师的自卑心态使其不能正视自己、正视“教师”这个职业。一方面,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职业总是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教师过分看低自己的工作能力。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教师总是会有害羞、不安、悲伤、失望等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总是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从而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不愿意努力完成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不仅如此,这类教师总是抱着悲观的人生态度,认为自己的失败多于成功。由于缺乏自信,他们的人际交往圈子狭窄,仅与工作范围内的人进行交流,缺乏与其他人交流的勇气与自信。教师过低的自我评价、多疑敏感嫉妒的处世态度、谨小慎微的处事方法,与其膨胀的虚荣心对比形成强烈的心理失衡。这种心理失衡,导致教师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而长期严重的自卑心理则会形成退缩人格,造成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技能失调的问题。

4.抑郁

抑郁在现代人群体中非常流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表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全身乏力、沉默寡言、心胸狭窄、烦躁。教师的交往对象主要围绕着学生、同事与家长,日常工作内容离不开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批改作业。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并且极少有休闲娱乐的时间,因此在如此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教师的精神生活是缺失的。尤其在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教师们长期保持着空虚和枯燥的心情,因此教师的抑郁问题越来越严重。

5.生理性症状(www.xing528.com)

心理影响生理,伴随着心理行为问题,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性问题,如失眠、头疼、食欲不振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因性心理疾病。过于繁杂的工作任务、难以缓解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对生活和工作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往往会导致教师产生不良的生理问题,如心率不正常等。

6.人际障碍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保证教师工作和生活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教师的人际交往圈子比较窄,仅限于教师、学生、领导、家长,很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7.妒忌心强

教师的人际交往圈子比较小,常常容易把强于自己的人看作对自己的威胁,因而会产生不愉快的消极情绪状态。有时候,有些教师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却又不愿意承认,还会表现出对于对方的不满、冷漠、疏远,甚至会不择手段地发泄自己的嫉妒情绪,扰乱对方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有嫉妒心理,适当的嫉妒心并不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这种嫉妒情绪不断强化,超出一定的范围,则会是人产生愤怒、怨恨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报复行为。

8.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与兴趣,却又被迫完成任务所产生的一种厌烦以及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工作是烦琐的,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长期紧张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容易使教师形成孤僻和抑郁的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危害

1.对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的危害

(1)对学生心理健康危害。对某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8.11%,初中、高中分别为11.27%和16.94%;也有研究发现,某市过度焦虑的中小学生所占比例为21.54%。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沈阳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给《中国妇女报》记者写的信中反映,班主任经常训斥甚至用极刺耳的语言咒骂学生,只要他出现时,教室里再也没有了笑声,学生连大气也不敢出。据调查,57%的3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易在课堂上发脾气,因而责骂学生、体罚学生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教师缺乏健全的人格、心理不健康,对学生冷漠无情,或随意惩罚,这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2)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危害。当代心理学家把尊重独立人格看作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和无可替代的基本心理需要。任何人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心理上都要求被人理解和肯定,受人尊重。有的教师不懂或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悖逆青少年的天性,严格控制甚至看管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意志和意愿;还有些教师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常常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好动等不良习惯而给学生以冷面孔。由于青少年学生因心理尚未成熟而心灵比较脆弱,如果父母和教师不尊重学生,随意支配学生,尤其是教师如果表现出对学生的不尊重,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无能、无用,从而形成畏缩、胆怯的心理,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缺乏主见,不肯与人交往,变得孤僻,导致创造能力低下;而对于个性较强的学生,则易导致学生的阻抗心理的形成,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

2.对教师自身的危害

病理学研究指出,人的身体一旦发生某种病变,就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的智力活动及行为出现异常反应;同样,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调查,上海某区800名中学教师,约50%患有慢性病;武汉某中学的102名教师中,患心、肺、胃、肝等内脏疾病的达57名,占65.5%;上海某小学67名教师中,有60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不健康的心理是导致各种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3.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危害

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心境的愉快、师生关系的协调、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冷静,讲课思路混乱,易冲动,往往会当众训斥学生或惩罚学生,这极易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有心理偏见的教师往往对“好”学生无论优缺点一律宽容对待;对差生的过错则绝不放过,对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不加分析地进行讽刺、挖苦,从而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下降,上进心淡薄,情绪低落,严重的还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