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性人物的人格与态度的介绍

创造性人物的人格与态度的介绍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诺贝尔的雷管引爆试验成功了,谁能够不由衷地钦佩他对人类伟大贡献的献身精神呢?

创造性人物的人格与态度的介绍

一、创造性人物的人格与态度

1.创造性人物的人格特征共性

现代人才成长理论认为,成才主体的创新活动虽然要以一定的智能水平为基础,但智力因素不是成才的根本原因,人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主体创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创新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活动过程,还包括许多个性心理品格方面的因素。历史上许多科学文化巨匠,如爱因斯坦巴尔扎克爱迪生等,他们甚至一度被视为“笨蛋”,但最终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过去人们研究创造力多注重于智力,20世纪中叶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人的创造力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智力特点,创造力是能力的最高表现,而能力作为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是和人格的其他部分共处于复杂的联系之中,创造力的发展必将受到人格结构中其他因素的制约。于是研究者们便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创造性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合种种资料,可以归纳出创造力高的人应该具备如下一些方面的人格特征:

(1)求知欲,是指抱负水平高,有强烈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和愿望。旺盛的求知欲、浓厚的认知兴趣,好奇好问,爱刨根问底是其典型的人格特征。

(2)坚韧性,是指在探索行动中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问题上,不躲避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创造活动都是长期的、艰苦的,要取得成果必须作不懈的努力。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讲他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3)探索性,是指善于钻研,对于已有的认识和现成的结论不轻易满足,不受传统文化的约束,常常能抓住一般人容易忽略的线索作深入的思考,求得重大的发现。

(4)勇敢性,是指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言人所未言,敢于行人所未行,甚至甘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把自己束缚在框框内。

(5)独立性,是指对独立与自治有强烈的要求,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寻求答案,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的捍卫,所抱的态度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是这种独立性是有节制的,一般能限制在创造活动的范畴内。

(6)迷恋性,是指对创造活动的投入达到了着迷的程度,甚至使之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迷恋程度与创造成果呈正相关——迷恋程度越高,创造成功的机率越高;创造成果越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迷恋性就越高涨。

(7)自制性,是指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克服懒惰、冲动、骄傲、懊恼等不良习惯或不良情绪的干扰,始终激励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8)自信心,是指坚信自己创造活动的价值,不迷信权威、不惧阻挠、不怕失败,勤奋刻苦,乐于接受挑战和竞争,处处不甘落后,容易表现出自身“闪光”的亮点。

(9)责任心,是指能够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事物,把“一丝不苟”当成座右铭,对所选定的目标、对研究的问题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哪怕是些微的含混不清。

(10)自我意识,是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整的发展水平超常。一般讲他们在自我评价方面容易出现偏高的倾向,但不会大起大落。

(11)献身精神,是指创造过程和对创造结果处理上的无私性。无私才能开拓创新,怕担风险,患得患失,任何才干都不能上升到创造水平。

案例: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400多次试验。1867年9月3日,他的S试验室被一声巨响送上了天,人们惊恐地喊道:“诺贝尔完了!”正要冲进屋救他,忽然一个人从硝烟里钻出来,面孔乌黑,浑身是血,像狂人一样地呼喊:“成功了!成功了!”诺贝尔的雷管引爆试验成功了,谁能够不由衷地钦佩他对人类伟大贡献的献身精神呢?

2.创造人物人格特征的差异性

不同实践领域的创造人物,其人格特征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 科学家的人格

科学家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这两大类科学家中,又有以不同学科为准划分成不同的种类的科学家。心理学家曾对许多门类的科学家进行过研究,初步揭示了他们的人格特征。

雷蒙·卡特尔(RaymandK.Caattell)曾用传记法和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对各门科学家进行过研究。在众多的科学家被试中发现,他们比较冷静、孤独,具有支配性和内省精神。

艾杜生(BerniceT.Eiduson)对40位在世的科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些人在儿童时期都曾被当做天才儿童;他们与家庭关系不够亲密,他们往往是从白日梦、幼想、解难题、阅读及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愉快。他们当中有一半人在幼年时,家中没有父亲,或很少与父亲见面。

克里奇弗尔德(Richard Crutchfield)对数学家及其他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他们共有的特点是:灵活性、流畅性、独特的知觉及认知的直觉性、移情、喜欢复杂性、能摆脱极度冲动、个性化、从事科研的动机强烈的持久。

产柏斯(J.A.Chambers)对40位美国化学家和心理学家用问卷、传记调查、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马斯洛的“安全感一不安全感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创造性的科学家更具支配性、首创精神、成就动机、沉默和内省。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人格测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麦金农(Mackinnon)和巴伦(Barron)的主持下,多次把有创造性的学者(包括建筑师画家作家、医生、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工程学家及人类学家)于周末请进研究所住上三天,用人格测验、面谈、观察记录、自传写作等综合性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巴伦归纳出各门科学家共有的10种人格特征。

(1)高度的自我坚持力及情绪稳定性;

(2)对独立和自治有强烈需要;

(3)对冲动有高度控制;

(4)超越的能力;(www.xing528.com)

(5)喜欢抽象思考,有求知与赞美的欲望;

(6)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及强烈的意见;

(7)在思考上拒绝群众压力(虽然在社会行为上并不一定如此);

(9)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距离较远,态度较超然,这不是说他们缺乏感应力与洞察力,喜欢处理物质与抽象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

(9)只要在个人力理所能决定成败的范围内就竭尽全力向未知领域探索;

(10)喜欢有秩序和法则,但同时也接受由矛盾、例外和无秩序所产生的挑战。

● 艺术家和作家的人格

一般多把画家、音乐家、戏剧家、雕刻家、诗人列为艺术家。

根据对艺术家的日常观察分析,他们的人格特征有誉有毁。观察者认为他们的人格特征和生活方式多彩多姿,清高洁雅,内心生活丰富,精力旺盛,对于自己的创作锲而不舍,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他们行径怪癖、落落寡合、喜怒无常、不修边幅、焦虑、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在他们身上出现的一些现象与心理失常的人相类似。

艺术家是否存在情绪困扰和神经质问题,争议颇多。早在1864年就有意大利著名精神病专家朗勃·罗索(CesareLombrosc)提到这一问题。他在《天才与病态》一书中论述了许多天才人物(包括艺术家)都具有不同的身心缺陷,其中许多人患有癫痫病。凭着这些资料,他断定疾病会刺激创造力,天才是心理病态的表露。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艺术的高创造性与心理健康总是有矛盾的。高创造性的个体有一种神经病的焦虑感。弗洛伊德认为,蹩脚的艺术品常常是以神经症的方式直接表达内心冲突的结果,而杰出的艺术品则是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个体的纯粹的神经症动机的表达结果。

许多研究者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艾利斯(Ellis)从英国一些天才人物的研究中发现,只有42%列入《国家传记辞典》的天才人物是不正常的,绝大多数人是健康的。天才的艺术家中不正常人物的比例也并不高。库比(Kubie)从临床角度分析心理健康对创造是有正相关的。罗杰斯和马斯洛的研究也认为病态对创造没有利,只有障碍雅克布松(Jacobson)所做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那些被调查的创造者即使后来有些病态,但其最杰出的工作都是在他们生命最健康的时期完成的。

对天才的艺术家之所以给人以病态的印象,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于高创造者独立性甚强,敢说敢为,超尘脱俗,这常常引起他人的反感或排斥,特别是一些文人、艺术家的情感丰富,一旦受挫则引起情绪问题,久而久之成为病态。

巴伦选择56位作家(其中包括全美国最有名气的作家)和10位年轻的写作学生。把他们请到研究所于周末居住三天,对他们进行全面观察、测验、面谈等综合性研究。

结果发现他们共有的12项基本人格特征(其中前5项为最有创造性的作家最突出的特征特)如下:

(1)有高度的智能;

(2)推崇认知和智慧活动;

(3)尊重自己的独立自主性;

(4)思维敏捷,很巧妙地表达观念;

(5)作品丰硕,能很好地把事情完成;

(6)对哲学问题非常感兴趣(如关于宗教和生命的意义等问题);

(7)自我期望高;

(8)兴趣广泛;

(9)具有超俗的思想,并有异常的思考与联合观念的能力;

(10)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引人注意的人物;

(11)与人交往直率而坦白;

(12)行为合乎伦理及个人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