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社会心理学及其危机的介绍

现代社会心理学及其危机的介绍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方文的研究,当今统治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现代主义取向是在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建构中,不断排除异己获得霸权而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之主流取向的。K.J.格根在《走向后现代社会心理学》专题报告中,总结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

现代社会心理学及其危机的介绍

现代主义社会理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家对于现代主流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回应,是他们借鉴当时盛行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者以新生的理论资源对于社会心理学学科历史的反思和对于其前进方向的思考。

一、现代社会心理学

现代社会心理学以实验主义、实证主义个人主义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方文的研究,当今统治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现代主义取向是在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建构中,不断排除异己获得霸权而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之主流取向的。这一主流地位的获得是以奥尔波特建构并得到不断复制的学科的诞生神话为标志的,方文谈到,奥尔波特对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界定和学科历史的厚今论式的梳理、表述和论证,使社会心理学认识论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获得正统和权威;作为研究策略的方法体系的异质性,被同质性的实验程序所取代;而学科理智进展的连续性和学科知识再生产得以合法化。在社会心理学其后的发展中,通过对奥尔波特的正统历史话语的表述、传承和再生产,主流的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认同和历史话语得以制度化和合法化。

K.J.格根(K.J.Gergen)在《走向后现代社会心理学》专题报告中,总结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①尽管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众说不一,但现代时期的学者都认为我们应该有也确实有一个可能被探讨的世界,即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②我们可以在属于我们的那个基本的研究领域中找到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我们都想在实证的基础上建立起某些具有广泛的预测能力的理论框架,并据此来预测人类的社会行为。③要在自己的基本领域中找出普遍性的特性,或者说推演出有关人类行为的真理,最可靠的就是实证方法,尤其是那种可以对变量加以严格控制的实验法。④由前三项原则可以推知,当我们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时,就会逐步加深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同时逐步抛弃先前的错误观念,一句话,我们会建立起一套非常可靠并且是中立的真理。

通过格根的概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心理学一直是一种实证的社会心理学,要求在严格的实证的立场下追求客观普遍的真理,坚信实证方法是唯一可靠的方法。解析现代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特征:

首先,以元素分析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应该看到,对待科学对象用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是近代自然科学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伟大成就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方法一旦成为科学家看待问题的习惯,他就很容易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看成孤立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就社会心理学而言,无论从经验还是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都是研究对象的独立性和可还原性。独立性假定悬置了社会心理学,排除了作为社会心理基础的社会建构因素,而可还原性假定则忽略了不同功能群体中的人存在的行为上的质的差别。

其次,以客观的个体心理实体作为研究对象。所谓客观论,又可称为客观范式、客观主义,其突出特点在于主张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和突出“客观”二字:在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上往往以可观察、可证实的对象为限,在研究中常常采用客观、实证的途径与方法,并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家都以实证主义作为他们的方法论基础,追求和坚守经验证实原则,追求科学研究的客观性,重视观察与实验等客观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的科学化。

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按照客观的范式进行研究,得出一定的规律性的结论或知识必将悬置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主观性和主动性,并且导致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唯方法论盛行,并且将社会心理学局限于量性研究一域。

再次,以发端于决定论经验主义作为研究手段。所谓决定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因果关系的理论和学说,凡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承认客观必然性的,就是决定论。它允许由原因推知结果,而且强调可以从结果反推出原因。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自然观哲学中的实证主义都信守决定论的观念,主张心理学的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其目的是要解释、描述、预测和控制心理活动和心理特性,以寻求心理活动的规律,即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因果关系。

心理学中的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与控制的。在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家看来,“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最常用的有观察、解释、推论、假设、检验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要依赖于一种基本理论,即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论。决定论关注的是一个接着一个必然发生的事件系列,或者是相互影响将会产生一个必然结果的许多事件构成的联结”。在科学研究中,根据一定的条件和前因来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事实上是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悬置。

最后,以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作为研究的基本先设。发端于以主客二分和机械决定论为基本先设的现代实证主义哲学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在将社会心理客体化和实体化的同时,必然将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的结论当作是超越文化和历史的普适性的真理。研究者认为,可以在研究中保持价值中立原则,并确信可以摆脱无关的主观性因素的干扰,从而建构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超越时间、超越历史、超越文化,应用于所有的人类群体和社会。

这种对于心理研究模型的普适性假定,悬置了属于被研究课题的一个明显的构成部分——研究者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以及文化局限,研究者被认为是一个出离研究对象的主体。

总之,现代社会心理学是在实证主义哲学的精神原则总体支配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式,它强调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模型的明晰性、确定性、绝对性、普遍性和终极性。

二、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语境困境(www.xing528.com)

发端于启蒙和实证的现代社会科学无法解决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发生了语境困境。一般认为,当下人类所处的社会语境是后现代社会,所谓的后现代社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人类被迫面临的迥异的社会处境。后现代社会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骇人听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爆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使人们对昔日一贯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以美国为例,接连发生黑人抗暴斗争、妇女解放运动、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肯尼迪总统被杀……社会愈来愈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也越来越困惑。

第二,知识或信息爆炸瓦解了旧有的分类概念和原则,导致了旧的知识体系的崩溃。知识的迅速增加、信息的迅速膨胀,对西方原有的世界观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

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式化和电脑化,社会越来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机器,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齿轮、小螺丝钉。昔日过度激化的劳资矛盾转化为技术和管理矛盾。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空间的障碍被迅速地跨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现代出版业、新闻业和影视业的巨大发展,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人类历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国际间的文化传播时代已经开始,这便是所谓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信息就是效益”、“效益就是目的”。由于现代世界的日新月异、现代知识的瞬息万变,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由永恒的本质决定的,而是由它们各自的样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高科技的发展还必然带来大规模的机械复制和数码复制,从此不再有真实和原作,一切都成为类像和虚假。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最终使文化也成为机械复制的产品,而这些产品随后又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录像、录音、书籍、光盘和软盘等产品无穷复制,使我们失去了个性、风格乃至私人生活。原稿、原件不复存在,一切都是类像,整个世界漂浮在表面上,没有了真实感。到处都是互文性和超文本,人们突然悲哀地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伴随着后现代时代的到来,后现代文化对西方传统精神文明和价值追求的冲击、消解和颠覆,新的价值观和社会准则,新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新的文化经验和生存方式,新的生活体验和行为规范,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慢慢地跃出了地平线。伴随着神圣追求的消解、崇高感的沦丧、媚俗文化与艺术的盛行,西方文化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道德迷失、生命失重、前途渺茫。处于后现代的范围与境遇中,人们时刻感受到空虚、无聊、绝望、悲观、癫狂、分裂、孤独、冲动、模糊、不确定、无中心、散漫、苍白无力和缺乏信任感。人们刻意追求当下、局部、边缘、迷狂和求死的所谓极乐享受与体验,没有了责任感、崇高感、道德良知和精神追求。

社会心理学作为人学,作为研究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精神现象的学问,作为探讨社会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机制的学科,要想贴近生活、深入大众、直面人生、服务社会,就不能无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及人的心态的变化。这要求社会心理学切入后现代范围与文化中,探究与揭示处于后现代社会文化境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特点、规律和本质,以真切关注的态度,为提高人们心理生活的质量而出谋划策。现代社会心理学无疑无法满足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社会心理学的要求。

三、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由于后现代主义对于实证主义的批判和后殖民运动导致的本土化和多元文化研究的兴起,由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主导的主流社会心理学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屡屡遭到来自不同领域的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第一,对定量的方法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方法的过于关注的批评。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在实证论的影响下希望能够对研究课题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一方面使那些不适合作定量分析的研究课题无法获得解释,另一方面令已有的研究缺乏能够得到深入理解的定性分析,因此难以获得深入的解释。

同时,由于对于实验方法的强调,在社会心理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以方法为中心而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倾向。学者们对方法的重视超过了他们对社会现实本身的重视,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某个社会心理问题之前,总是会下意识地考虑到这问题能不能用同行所承认的、以实验研究为代表的科学方法来研究,这使得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没有合适的研究方法而被刻意地忽视了。对于过度依靠实验方法,许多学者提出尖锐的批评,很多人认为实验在理解人类行为上具有不可突破的局限,而且有过于看重方法的倾向,乃至有方法主义之嫌。(Cartwright,1979)

第二,对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批评。包括认为其缺乏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进行解释的理论,缺乏长时段的研究(Cartwright,1979;Boutilier et al.,1980),缺乏理论的整合。这些学者指出,社会心理学自从问世以来,几乎没有自身的理论,更多的是借用心理学的理论成果,而心理学自从形成以来,便没有摆脱还原论、简约论和拟兽论的影响。学者们对低级心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那些从动物身上也可以观察到的反射和感觉等说明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性的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他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更应该重视人的思维、创造性、人际关系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研究,并尽快与伦理学、艺术和社会学研究接轨,使之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能够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有必要从整体论和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有学者甚至极端地指出,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实证、归纳和推理等方法来探讨社会心理的普遍规律是徒劳的,甚至还会割裂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为了使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他们提倡用历史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

第三,在基本的学术取向上,占主导地位的个人主义立场遭到批评。这种个人主义尤其表现为过度关注个人认知,将个人简化为信息加工者,相应的便是要求社会心理学“更社会”(more social)的主张。总之,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成功地满足了人们对于解释可观察到的某些社会现象的需求,然而并没有指明人生各个社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新的法则,也无法满足人们对工作意义和人际亲情的需求,亦无法使人们通过社会和集体的强大力量满足对精神需求的渴望。换言之,现代社会心理学满足了人们对解释某些社会现象的需求,但很少在人类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需求方面有所作为。所以现代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上文提到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变化后,人们要求社会心理学走出实验室,探讨人性、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心理学无疑对此无能为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