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压力的来源包括的主要内容

压力的来源包括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压力从何来一、生活适应问题生活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状态。全新的生活环境无疑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适应上的困难。大学生的情感寄托对象主要有家庭、朋辈群体、恋人以及网络。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其中有部分同学经受不住物质上的诱惑,爱慕虚荣而产生了失范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极个别的学生还有轻生的念头。前文所述大学生产生失范行为就是因为心态不正、心理失衡而造成的。

压力的来源包括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压力从何来

一、生活适应问题

生活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状态。大学生首先要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或者说是生活适应问题。自跨进校门,离开过去熟悉、适应了的生存环境而突然来到在语言、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都与自己过去的生存环境存在极大差别的全新环境,大学生们都必须强打起十二分精神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无疑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适应上的困难。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接点,或多或少开始接触社会,而面对社会和学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难免有些不知所措。可毕业要走向社会,又不得不使他们必须做好面对社会的心理准备。在这种差距之中去面对生活,无形之中产生了压力。

二、学习压力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历经高考而“跨过了万马穿行的独木桥”,原本以为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轻松的象牙塔童话世界,可大学生也还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从来没有减小过。

首先是大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大学则大不相同,教师上课来下课走,所授课内容多,教材有取舍,授课方式以教师指导性讲解、学生自学为主。这要求大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教学,变被动为主动。然而,许多大学生特别是刚进大学的新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仍然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便有茫然失措的感觉,进而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从而由刚进校的新鲜、兴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久而久之备感学习压力,产生厌学心理。有些大学生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挫折感并在学业上出现令人失望的结果。曾经就有过这方面的报道,一名十五岁的中学生高中期间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被保送到一所重点大学。可是上大学后,由于他不适应全新的学习方式,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最后由于多门课程不及格而被勒令退学。这一惨痛的教训说明大学生实现“角色转变”、调整学习方式极为重要。

此外,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方兴未艾的考证热、考研热、考博热、出国热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眼花缭乱的考试让他们又回到了为考试而疲于应付的时代,特别是学分制的实施,重修以及随之而来的连带效应成为广大学生谈虎色变的问题。学习好的学生要争取奖学金,要不断赶超自我、赶超别人,不断给自己制订更高的学习目标,学习不怎么好的要为考试通过而努力。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今后就业的“敲门砖”成为众人竞相追逐的目标,本科就业前景不佳、考研的不断升温又给处于压力中的学子加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三、情感问题

情感基于生活现实而产生。一旦大学生无法从一种理性的角度来对情感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判断和评价时,矛盾和冲突就会产生。大学生的情感寄托对象主要有家庭、朋辈群体、恋人以及网络。

进入大学之前,大学生情感寄托对象主要是家人和好友。进入大学后,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同辈群体,尽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同龄人,但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似乎比以前更让人头疼。人际交往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相反,糟糕的人际关系常常让人感到局促不安,不自信甚至自责,愈是这样就愈容易退缩,以致进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远离家乡和父母的大学生总免不了有一种孤独感,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其他冲突,这种孤独感就会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心理焦虑和压力。可是由于个性及生活习惯不同,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自如。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难免让人感觉扑朔迷离,疲于应付。宿舍作为集体生活的场所,来自大江南北的人汇聚一堂,由于民族信仰、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等的差异,在日常的相处中难免磕磕碰碰。有的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害怕与别人交流,因此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之门紧紧封闭。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渴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心理。还有的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他们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被排斥,其中一部分人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性格孤僻、残暴等心理倾向。

另外,大学生对异性愈加关注,对感情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往往爱得热切,但也有被失恋、单相思困扰而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悔恨、愤怒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都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

四、经济及连带问题

目前,在学校里因家庭困难造成经济紧张而陷入困境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些学生从吃穿乃至言行举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反差。经济的窘迫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这些学生心理负担十分沉重,备感苦闷和压抑。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其中有部分同学经受不住物质上的诱惑,爱慕虚荣而产生了失范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极个别的学生还有轻生的念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大量的人类行为是非逻辑的,是人们情感或心理状态的反映。前文所述大学生产生失范行为就是因为心态不正、心理失衡而造成的。(www.xing528.com)

五、专业发展与前途问题

由于大多数高中生及其家长、教师对大学专业设置、专业发展前景等缺乏一定认识,填志愿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如电信、计算机、电子等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热门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压力不言而喻,严重打击其学习积极性。而有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专业的分数线,只能服从分配调剂到学校生源不足的冷门专业,觉得自己前途黯淡,便心灰意冷,无心学习。

在这些同学中有的屈服于现状,极度冷淡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毫无钻研精神,更有甚者悲观厌世,长期失眠,精神错乱,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自伤自杀等行为。另一极端类型却是由于成才压力而导致“学习机器”的超负荷运转,苦累不堪。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他们普遍重视专业实用课程和社会急需课程的学习。热门专业的学生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长线专业和面向艰苦行业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不惜花钱去辅修有实用价值的热门课程(如计算机、外语、法律财经等等),他们废寝忘食,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重重。

信心专栏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

核心数字: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找工作简直比失恋还痛苦!”大四女生钱薇又一次在面试中落选了。即将毕业的她最近疲于奔命地发简历,准备各种笔试、面试,但希望一次次落空,让她有些垂头丧气,以前活泼开朗的她,现在也经常失眠了。钱薇说:“接到面试通知的前一晚也不知为什么,总是紧张得睡不着觉。”钱薇的情况并非极端的个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万~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此外,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毕业后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其实回家没准儿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爸妈总跟我说趁年轻要闯一闯。”四川来的刘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就读3年了。她坦言,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城市考到北京来,亲朋好友都希望她能干出点名堂,可能否在此立足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困惑和焦虑。

面对现实而迫切的就业问题,大学在校生有人忙碌、有人迷茫。记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采访时了解到,因就业压力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认为,我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致使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她说,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还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动力。——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始终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方面是大学的不断扩招扩建,另一方面是企事业单位的不断精简裁员,下岗失业现象不断,往届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急于赶上这趟原本拥挤的班车,今年成百万应届毕业生又涌进人才市场。旧问题没有解决,新情况又蜂拥而至。这使得这个原本负荷很重的就业市场又要承受新的冲击。

毕业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即使大学毕业也很可能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残酷的现实令部分大学生忧心忡忡。有的毕业生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与社会需求产生明显的反差,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有的毕业生心情烦躁、精神不振、自卑恐慌、无所适从。

大学生作为一名生理和心理上都已基本成熟的个体,对待压力都会有自己的应对方法。这也是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适度的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来源。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困扰着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当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