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穿行巍巍太行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的介绍

穿行巍巍太行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的介绍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道山脉,名为太行。地球西高东低,太行山山势却是东陡西缓。陉,就是山脉中断之处。“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断皆曰陉。”它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忻州作为山西东面的门户,有太行山脉的余脉蜿蜒而来,形成一道独立的山脉——五台山脉。五台山方圆300多公里,平均海拔高达千米。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与浙江省普陀山、安徽省九华山、四川省峨眉山齐名。

穿行巍巍太行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的介绍


穿行巍巍太行山

撰文/刘荣(本刊记者)

太行山脉,有着复杂的地貌,有着无法用文字精确描述的景观和秘密,除了刀劈斧削般的悬崖峭壁、幽深的峡谷和千折百绕的曲流之外,这里还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宗教神话等。这儿,甚至也是华北地区地质历史演化的缩影。本刊记者自驾太行山,一路寻找历史在群峰连绵中留下的印记。

● 太行山大峡谷。供图/Gaopinimages

在坦荡如砥的平原上,发动机嗡嗡作响,紧贴大地的一瞬间,我似乎清晰感觉到阻力和动力之间的微妙传递。自驾远行的快乐古今相同,像是一种把自由感种进身体,再收割完毕的过程。

经过了盲信昂贵越野车的阶段,而今,一辆“哈弗H5”就可轻松穿越车流和山路,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感觉。

我们的行程经过北京、河北、山西与河南。紧挨着大地上一条隆起的龙脊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挺进,有如一道刀锋,沿着华北和中原一路划去。

这道山脉,名为太行。绵延数百公里,百岭相连,万峰林立,将大地分割成不同的区块。

久在樊笼里的都市人,稍微有点闲暇时间,常常把目光投向遥远的边疆,那里地广而风物奇美,通常有颇具生命考验力的海拔高度和气候;而相比起来,华北或者中原这样的地方,则显得过于随和,没有什么难度,容易让人在不经意间忽略它们。但当我们走到了这一山脉之下,以人类渺小之身,还是忍不住扬起头颅,赞叹造物之伟大、光阴之无穷,像文天祥一样发出“黄河流活活,太行高巍巍”的感慨。


太行八陉


自从进入河北省境内,我就有意不去看路两侧高高的井台、轰鸣不止的起重机,以及被挖去了半边的矿山。倒是沿途的告示牌提示我,保定市过了,满城区过了……而我的思绪也被告示牌牵引:白石山遥遥在望,中山靖王墓就在附近……

眼前的公路仿佛变成了一条满是碎石和泥土的古道。那些倒拽着武器、面带疲倦的卸甲战士,满口吟着圣人先贤、摇头晃脑的白面书生,押着满车衣食、讨论着明天生意的商人,他们或孑然独行,或三五成群,抬头看一眼巍峨的太行山,沿着一道道横断大峡谷,便进入山脉腹地

这些峡谷是如何形成的?地球西高东低,太行山山势却是东陡西缓。进入山西省境内,汾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河流将这道山脉切开,形成几条横断大峡谷;更有曲径通幽,车来马往,商旅通衢,形成了几条著名的太行古道,在历史上被称为“太行八陉”。

陉,就是山脉中断之处。“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断皆曰陉。”晋代郭缘生《述记征》载,“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

那些古地名所对应的地区已被大咧咧地划归到了晋冀豫三省。我们的车程从军都陉附近的北京(幽州)出发,第一次穿越太行山脉,是绕过“蒲阴陉”经由“飞狐陉”通往河北省蔚县,那里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城,有不少夯土为堡的军事工事。这些残存的工事仿佛在表明,“太行八陉”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坦荡的平原上无所遮挡,而那些背靠巍峨太行山的地方,往往可以建立重要军事关隘。我所知道的,就有位于河北省的紫荆关和位于山西省的娘子关。

距今约1800年前的曹操曾经带兵穿越太行,大约看到了和我眼前相似的情景,他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我们的车沉默地在109国道奔驰,又经112国道和S342省道进入太行山。太行河北段两侧的峭壁如同沉默的战士,一样也有险峻的山势,山体俱是石灰岩构成,据说太行山南北段大多是这种石灰岩,只有少量麻片岩。我们时不时就能看到一层楼高的巨石散落路旁,它们可能都源自某次大雨倾盆后的山体滑坡

通往蔚县的路段靠近太行山脉的最高点——小五台山,余脉绵延,所以显得格外峭拔。双向车辆偶尔进入狭窄如一线天的路段,就需要心照不宣地相互避让。借此,车上的人纷纷下车等候,借机拍下眼前的一幕,再发朋友圈,然后标注:“太行!太行!”

我们眼前的太行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濒临黄河的王屋山,从东北走向西南,绵延数百公里。它不仅阻隔了我们的视线,更隔开了西翼的山西高原和东翼的河北平原。它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地理学家认为,中国的地形从高到低、从西向东分为三个阶梯,太行山脉就位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太行山区山高坡陡,到处是岩石裸露,由于植被稀少,水土无法巩固,流失极为严重,不免满目萧索。但在峡谷腹地水流湍急处,却可见木本花卉、草本药材等珍稀植物,据说还有南方红豆杉。都说红豆生南国,这种多情的树种,长在严酷无情的环境里,不得不说是上天的一种馈赠。

在小五台山上,草木种类更是丰富,每一千米海拔差就有一种植被生态。只可惜时间有限,我们这次不能抵达,只有等下次了。

五台山“五爷”


出飞狐陉,沿着蔚县向西南前往五台山,我们选择绕着太行山脉转一小圈,走荣成—乌海高速公路(编号为G18)和张石高速公路,再经由东西方向的G18前往山西省忻州五台县。

忻州作为山西东面的门户,有太行山脉的余脉蜿蜒而来,形成一道独立的山脉——五台山脉。

五台山方圆300多公里,平均海拔高达千米。远远望去,山脉中有五峰,如五根巨型石柱,峰顶平坦如台地,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名山志》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出了高速口就是山路,一路直奔五台山脚下的南大门。抵达时已是下午,通往停车场的短短两公里,堵了一个小时,原来明天农历五月十三是“五爷”的寿辰,各方信众都专程赶来五爷庙上香。台怀镇上的住宿已被订满。

当地交警在疏通路面,一面将带着本地牌照的车辆放进山,一面将外地牌照的我们导引进停车场。原来为了便于管理,当日是半封山状态,外地客人只能将车子留在停车场坐大巴上山。我们一听,果断地掉头下山,住到了距高速出口不远处的酒店里,等待明日中午封山解禁再回返。(www.xing528.com)

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与浙江省普陀山、安徽省九华山、四川省峨眉山齐名。作为文殊菩萨道场,这里还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和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而被如此热闹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

供龙王是道家的传统,可为什么在五台山台怀镇上,香火最旺盛的反而是龙王庙呢?固然因为这位五爷——龙王有求必应,也因为本地流传着一个“文殊东海借清凉石”的故事。

相传,以前五台山酷热难耐,文殊菩萨就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但是龙王的五个儿子不干了,这块清凉石是他们乘凉之物,怎能随便借走呢?于是,五条神龙大闹五台山,最后却被文殊菩萨降服。文殊菩萨让他们住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专事耕云播雨,其中最灵验的五龙王住在最高的北台,百姓感其恩,于是在山中修建了五爷庙。

自从有了清凉石,五台山也被叫作清凉山。传说归传说,但是回程时夕阳西斜,中午还无比炎热的气温迅速降到了10摄氏度左右,穿衣少的人都打了喷嚏

五台山是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因距离沿海较远,平均海拔较高,四周高山环绕,相对海拔差竟然达到了2400多米,这种环境之下,很容易形成多种气候并存的局面,都说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而这里的严寒期竟然多达300天,峰顶更有万年不化的积雪。因此,一年中的4月前和11月后,高入云端的公路很可能被积雪封堵,虔诚的修行者要徒步朝台。

我每次来五台山都是夏季,到了台怀镇就要将短袖换作长袖,等到登顶海拔3000多米的北台,就必须要穿上一件薄薄的棉袄。即便这样,在长年云遮雾绕的北台顶上也很可能被冷风吹得感冒。

上图  太行山脚下蔚县古城。摄影/徐宇峰

下图  建在凤凰台高台地上的西大坪古堡。摄影/徐宇峰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供图/CFP

不过,这里的视野确实绝佳。不少在五台山拍摄的照片都有这样一幕:土黄色的大地上,近处是葱葱郁郁的绿色植被,从山底一直到山顶,更远处的绝顶之上则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映衬着白色的佛塔。颜色分明,将佛界清净又出尘的气质烘托得极其传神,也难怪佛教典籍里有“十万菩萨绕清凉”之说。

这里地质古老,地貌奇特,冰川与高山草甸等地貌并存。地质构造最远可追溯到25亿年前。据说,亿万年前五台山地区就是大海,地质学者曾在这里发现了海底生物的化石。看来关于龙王的传说也非空穴来风。

另外,龙王作为道家的尊神,也昭示了五台山曾是一处道教圣地。《仙经》中说:“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一直到西晋末年,这里仍被看作仙都,它另有一个颇有仙风道骨的名字,叫紫府山。因为这里“异花芬馥,幽石莹洁,苍岩碧洞,瑞气萦绕”。《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就在道家的玄真观内。

挂壁天险

出五台山,一路过井陉出河北省。再过滏口陉,在白陉附近的河南省辉县,我们即将进入著名的郭亮洞挂壁公路。

在世界十大奇险公路中,太行挂壁公路仅次于玻利维亚的北永加斯山路,位居第二。

挂壁公路主要位于南太行和晋西南,共有七条。郭亮洞挂壁公路是其中最短也是最奇险的一段,吸引了世界各地很多勇敢的自驾者前来探路太行。

进入新乡市内,陆续看到不少越野车,他们也是往辉县方向前去的。这些顶部绑着帐篷和行李,车后挂着备胎自行车,车前还装着保险杠和大灯的探险者往往装备齐全、干粮充足,他们雄心勃勃地计划要将七条公路一次性走完。

早在做攻略阶段,已经听到不少车子半路爆胎、险些翻下悬崖的事儿,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因此在辉县的加油站,又特意检查了全车,还将车内的紧急救援工具也翻出来仔细检查了一遍。

这是一趟怠慢不得的行程。多少次我在他人的照片中看到过郭亮洞挂壁公路,像从悬崖绝壁上凌空飘起的丝带,飘忽不定,让人揪心。

而当这2000多米长的巨大悬崖终于真的出现在面前时,我们每个人都倒吸了一口气。论高度,它无法和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巴公路相比;论曲折,它无法和折多山上的川藏线相比。但是当你远远望见在高约300米的垂直悬崖上,半山腰人工凿出的那一溜儿石窝,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公路建筑专家这样解释:为了便于施工方便和自然采光,大部分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然后每隔十几米就打出一个门窗大小的侧洞,严格说来,就是在隧道的一侧打出一个又一个洞,节省隧道内的光照成本。于是,这就成了我们看到的石窝,郭亮洞也因此得名。

石窝被称作天梯,天梯的顶端,是悬崖峭壁之上的郭亮村,这是一个像活在天上的村落。据说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里都没有公路和外界相连,基本上处于与世无争的隔绝状态。

本地流传着一个“十三壮士开天险”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村民在村前绝壁上苦干5年,修成一条高5米、宽4米、长1300米的石洞公路。由于太行绝壁属沉积砂岩,硬度达到8.2级(钻石的硬度不过才10级而已)。这么硬的石壁被十几个耕田事农的村民用简单工具,一手一脚凿出了一条公路,完成了和愚公移山故事中的神将力士一样的壮举。

唐朝一位叫于濆的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赠太行开路者》:“手斸太行山,心齐太行巅。斸尽太行险,君心更摩天。何如回苦辛,自凿东皋田。”

2001年,当地政府花了40万元对这条挂壁公路进行扩建,从绝壁中间炸开工作面,外侧的35个天窗,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要说明的是,这条公路是为了方便村民进出太行山、摆脱贫困而一手一脚亲自修造的,所以这条名动天下的公路,严格地说,只是一条村级公路。

1976年,这里被日本人发现,在日本名古屋电视台的专题片《开拓太行山的人们》中,郭亮洞公路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郭亮洞所在的万仙山景区特意在隧洞对面的峭壁上开辟了观景台,可以让人远观这条人工天险。值得一提的是,郭亮洞隧道虽然蜿蜒盘旋,在绝壁之上翻飞,看上去很是惊悚,但是周遭的景致却非常宜人,有网状的瀑布和绿油油的深潭,生命力顽强的植被铺满了石灰岩的万丈石壁。仿佛在传递一种信息:任何环境下都可以活下去。

让人扫兴的是,进入景区后我们被告知,私家车已经不被允许开上郭亮村,只能乘坐摆渡车抵达隧洞口,再步行上去。平心而论,真的步行在隧洞中,倒不觉得危险了,虽然路面崎岖不平,但是路边是有安全防护栏的。40分钟后,我们终于抵达郭亮村。此行自驾太行虽有遗憾,也可以算是圆满了。

上图  郭亮洞挂壁公路。供图/全景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