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剧本创作论,剧本根据内容可以的分类

剧本创作论,剧本根据内容可以的分类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近三十年来的戏曲创作,可以根据其内容,将它们分成四类:第一类以《迟开的玫瑰》为代表的“弘扬民族传统道德剧”,这些剧目和优秀的传统剧目在思想上一脉相承。新创作的剧目有千部之多,被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或国家级行会组织评为精品和优秀作品的也有近百部。总结它们的创作经验,剖析其得失,作出较为公允的评价,可能会对今日乃至未来的戏曲创作有一些启发的意义。

剧本创作论,剧本根据内容可以的分类

第三章 剧本创作

乾隆末年昆曲从舞台霸主的地位上退下来之后,虽然花部呈燎原之势,京剧又以其声腔的动人、演技的高超风靡全国而博得了“国剧”的赞誉,但是,戏曲文学却不断地衰弱,以至于观众后来只知道“老生三杰”、“四大名旦”以及各个戏班的“名角”了,编剧失去了往日的荣耀,而成了“打本子的”或“做幕表的”人。从清末到整个民国年间,几乎找不出几部能与《元曲选》、《六十种曲》中的剧目相媲美的剧本。

戏曲文学的振兴,应该说,是起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这与执政党欲将戏曲锻造成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而高度重视剧目的思想内容有关,也与彼时文艺领域深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论体系的影响而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关。从50年代初直到“文革”期间,无论是改编整理传统戏,还是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戏,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有一些剧目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成了当代戏曲代表性的剧目。如王颉竹、翁偶虹改编的京剧《将相和》、徐进等改编的越剧《梁山伯祝英台》、田汉改编的京剧《白蛇传》、刘成基等整理的川剧柳荫记》、邱忻与庄良生整理的评剧《秦香莲》、陆洪非整理改编的黄梅戏天仙配》与《女驸马》、黄源等人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陈仁鉴改编的莆仙戏《团圆之后》与《春草闯堂》、王冬青改编的高甲戏《连升三级》、孟超改编的《李慧娘》、范钧宏改编的京剧《九江口》、钱惠荣与谢鸣等人改编的锡剧《珍珠塔》、杨兰春创作的《朝阳沟》、阿甲与翁偶虹根据同名沪剧改编成的京剧《红灯记》、汪曾祺根据文牧等人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京剧《沙家浜》,等等。(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之后,戏曲的编剧们为了改变戏曲日甚一日的危机状况,努力探索戏曲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与时俱进的途径,力求戏曲的内容吻合当代的美学精神和人们的欣赏趣味,创作出了一大批与以往的戏曲剧目有着很大区别的作品,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数十位享誉海内外的剧作家。

纵观近三十年来的戏曲创作,可以根据其内容,将它们分成四类:第一类以《迟开的玫瑰》为代表的“弘扬民族传统道德剧”,这些剧目和优秀的传统剧目在思想上一脉相承。第二类以川剧《潘金莲》为代表的“伦理反思剧”,这类剧站在今日的时代高度,对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进行理性的审视;第三类以京剧《曹操与杨修》、《金锁记》为代表的“人性剖析剧”,它们展示出了人性深邃之处的复杂性;第四类以晋剧《傅山进京》为代表的“士气倡导剧”,该类剧目希望文人修身养性,为社会培育浩然正气,以改变不断颓败的“世风”。新创作的剧目有千部之多,被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或国家级行会组织评为精品和优秀作品的也有近百部。总结它们的创作经验,剖析其得失,作出较为公允的评价,可能会对今日乃至未来的戏曲创作有一些启发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