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促进策略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促进策略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艾滋病防治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把艾滋病控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总体规划中,加强领导,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和实施有效策略的决定,保证经费投入,协调各部门职能。艾滋病至今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更无有效的疫苗预防。针对与艾滋病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因素,运用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手段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有效措施。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促进策略

第四节 艾滋病健康促进的实施策略

(1)加强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与协调。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艾滋病防治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把艾滋病控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总体规划中,加强领导,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和实施有效策略的决定,保证经费投入,协调各部门职能。

我国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建立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协调会议制度,成立了国家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1998年,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制订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2001年,此4部委及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和广播电视总局又联合制订并印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实施指导意见》;28个部委及相关部门联合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部门在提供信息、制定政策、检测疫情、培训专业人员、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全国的防治工作并不平衡,有的领导的思想认识仍没有完全到位,有的部门未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工作纳入本部门的相关工作中,并将有关职责具体化。因此,各级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使命感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继续将艾滋病防治课程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培训内容。更好地负起组织与协调的责任。在组织、政策和资源上要及时有效地动员并争取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积极支持,落实艾滋病防治的各项策略与措施。这是当前防治艾滋病工作成败的关键

(2)完善艾滋病控制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中,法律、法规、政策具有突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法律、法规政策具有国家强制性、规范性、普遍适用性、可操作性特点,而且具有调整、指引和教育等作用,在预防艾滋病流行的第1个10年(1981~1990年)内,世界上有104个国家制定了有关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法律法规政策。例如,澳大利亚出台了89项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措施。

我国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立法方面已做出了多方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为乙类传染病,依法实行监测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检疫法》把艾滋病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出入境者必须在国境卫生检疫所出具HIV检测证明或接受检查。由卫生部、外交部等7个部委局发布施行了《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现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中最重要的,内容涉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艾滋病的外籍人的出入境问题;禁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捐献人体组织器官、血液和精液,杜绝医源性感染;医疗单位和卫生机构的诊断、处理和疫情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等。卫生部颁布了《全国HIV检测工作规范》,规范了HIV检测实验室的医学生物学行为。199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要求实行全民无偿献血,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治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切实落实对供血(浆)者和血液制品的检测及监测措施。

从2003年年底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出台了54个防治艾滋病的文件,涉及艾滋病防治各个方面。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正处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时期,已有的法律法规政策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的政策执行得不够理想,有的执行力度不够,从国内外艾滋病防治经验来看,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需要营造一个整体的互相协调的,有利于落实各种防治措施的政策法律法规环境。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政治、法律、政策、宗教、道德观念以及体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求必须解决政策措施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并获得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以及协调的问题。例如,采用切实有效的100%安全套、清洁针具等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中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行为的规定就有某些矛盾和冲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对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总结近几年我国防治艾滋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改,有的还需要单独立法,以适应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发展形势的需要。

(3)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广度和深度。艾滋病至今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更无有效的疫苗预防。针对与艾滋病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因素,运用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手段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有效措施。

①扩展健康教育的广度。近年来,我国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虽然有所加强,普及率及公认对相关知识拥有率都较前有所提高,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如对某大城市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对非传播途径及对HIV感染者态度方面的问卷的正确回答率较低,如知晓“运动不能避免HIV感染”的仅有31.6%,接近半数人不愿再与HIV感染者继续交往。大城市的大学生尚且如此,可见农村人群,流动人口等防治艾滋病知识、态度更有客观需求。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必须进一步扩大。加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区、工作场所、学校公共场所的宣传教育力度。新闻出版等大众媒体要有计划地全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频度,卫生、教育等部门要给予密切配合和技术支持。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文艺等各类节目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内容列入日常规划,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工作信息和防治知识。

充分发挥基层宣传网的作用,有关部门要着力抓好农村宣传网的建设和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农贸市场、节假日等群众集中的时机和地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农业部门要给予密切协调配合,人口计生系统要利用其现有的农村基层宣传网络积极开展活动。卫生与文化部门应提供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和技术支持,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服务。通过广泛深入、有足够强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防控艾滋病的意识,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②继续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第14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增强青少年的预防意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盛,他们又是防治艾滋病的生力军,学校是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最理想场所。为此,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及校外年轻人应是教育的重点人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及评价指标;根据适时、适度、适宜的原则对大、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性知识、性道德和拒绝毒品及法制观念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抵制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并对家庭起辐射作用。

国内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艾滋病健康教育可结合学生生活技能教育与同伴教育进行。尤其是同伴教育,目前已在全国高校和其他人群中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同伴教育是一种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如学生教学生,主妇教主妇。其关键技术路线是选择素质优良、掌握传播技巧的同伴教育者(peer educator)。学校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如图8-1所示。

img24

图8-1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模式(www.xing528.com)

③科学地开展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行为干预。广义的行为干预含义系指所有可以改变行为的手段。艾滋病的行为干预具体措施包括:旨在提高知识和改变观念的宣传教育,促进行为改变的技巧培训,提供行为改变的条件(如针具交换,发放安全套),实施行为改变的政策(如100%使用安全套)以及核心人物的言传身教等。

在对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实施健康教育时注意知识、技能的针对性,并从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知识的深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可操作性。实践证明,为增加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科学含量,提高实际效果,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a.要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人群,目标人群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把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目的与人群最关注的问题联系起来。如在年轻人中宣传教育吸烟有害健康,可能效果不明显,如并不强调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而强调吸烟有损形象,效果会更好些。

b.需要以需求评估为基础,以保证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针对性,即内容是目标人群所需要的,可以接受的,传递内容的方式是合适的。如有学者对广西部分吸毒人员的调查研究发现,每一个吸毒者都知道吸毒有害,可他们还是吸毒。此时如果还继续宣传吸毒有害的相关知识,那只能是徒劳无功,不会产生效果,需要考虑影响行为的其他环境因素,使行为干预具有针对性。

c.健康教育内容和干预方式必须作预试验,以便了解目标人群可接受的程度,并根据预试验结果进行修改。笔者曾在某中专学生中展开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性观念问题,其中一题“你赞成同居吗?”有的学生拍手称好并表示很赞成,认为年轻人住在一起很热闹。这说明问卷如不作预试验,就不了解答者对问题是否理解,所收集的信息是不准确的。

d.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即内容必须讲深讲透;同时,要有一定的频度,如参加美沙酮治疗,用少量美沙酮来降低静脉注射海洛因的吸毒者必须要不间断地来门诊服药治疗;此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行为改变措施,如针对卖淫妇女控制艾滋病流行,光靠知识宣传是不行的,必须与安全套推广和性病诊治服务相结合以加强教育和干预的力度。

e.必须有足够的覆盖面。从国际社会的实践来看,降低危害的行为干预(如推广使用安全套,少量美沙酮替代来降低静脉注射海洛因的危险,清洁针具的交换)必须有一定的覆盖面。针对吸毒人群来说,无论是美沙酮维持治疗还是针具交换工作,必须覆盖当地至少60%以上的吸毒者才有可能把当地共用注射器的比例维护在20%以下。针对卖淫妇女来说,安全套使用率必须在90%以上才能阻止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流行。降低危害的行为干预虽为防控艾滋病的治标措施,但如覆盖面足够对遏制艾滋病蔓延确实是有效的。

f.要作教育和干预效果的科学评价。评价是判断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的依据,有无科学的评价又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尺,通过评价可以了解目标实现的程度,肯定经验,修正不足,为确定新的干预目标奠定基础。高危人群、评价指标的确定难度较大,须要细致研究,不断开发有效的、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④制订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健康促进规划。无论是国际合作项目、社区或是某一工作单位,在执行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都必须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人群、工作内容、规划目标、评价指标以及协作单位,使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科学管理,并使其可持续发展(如图8-2所示)。

img25

图8-2 艾滋病健康促进规划设计流程图

(5)广泛地开展HIV/AIDS的监测。HIV/AIDS的监测包括哨点监测、专题调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目前,我国现有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247个,省级监测哨点400个,基本覆盖了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长途卡车司机、孕产妇、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不断扩大监测范围,如嫖客及其他性乱者,使用过国外血液或血制品者,回国的各类人员,涉外宾馆饭店、卡拉OK、KTV包房、酒吧、桑拿浴室,美容院等场所的各类服务人员,疑似病人,涉外婚姻双方人员,来华手术、整容等外籍人员,按有关规定的海外居住1年以上的各类人员以及其他有流行病学指征的人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