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北白绒山羊高效舍饲养殖技术

陕北白绒山羊高效舍饲养殖技术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陕北白绒山羊舍饲养殖背景一、国家政策禁止放牧1999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重大举措,传统粗放的放牧饲养方式因国家政策而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全舍饲饲养方式。根据横山县曹阳湾1996年以来舍饲绒山羊的实践,县政府组织养羊专家认真研究论证,得出结论是,陕北白绒山羊不仅可以舍饲,而且生产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其中陕北白绒山羊及其改良羊发展到388万只。

陕北白绒山羊高效舍饲养殖技术

第一节 陕北白绒山羊舍饲养殖背景

一、国家政策禁止放牧

1999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重大举措,传统粗放的放牧饲养方式因国家政策而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全舍饲饲养方式。“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政策,使陕北老区养羊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国内外尚无成熟经验,尤其对绒山羊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尚未建立。以吴旗县为代表的延安市认为山羊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而且认为历史以来山羊不能舍饲喂养,故实行了杀山羊、圈养绵羊的片面政策,使陕北白绒山羊遭受了灭顶之灾。仅吴旗、安塞两个县就杀了50多万只山羊,安塞县羊只存栏由1999年年初的25万只聚降到年末的2.3万只,并花巨资购买了小尾寒羊,试图发展肉羊产业。殊不知发展肉羊产业需要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和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在农民素质和技术服务普遍低下、道路交通严重不便的陕北很难实施。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作为丘陵沟壑区的吴旗、安塞两个县之后又大量引进绒山羊。2006年延安市羊子存栏降至66.68万只,出栏50.64万只,至今没有恢复绒山羊的元气。

二、老区农民不丢“摇钱树”

陕北地区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养羊业,历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杀山羊,会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据此,榆林市是否引用延安市的做法众说不一。如何解决“国家要植被、农民要票子”的矛盾呢?横山县发起了“西部大开发,横山怎么办?”、“延安杀山羊,横山怎么办?”的大讨论。根据横山县曹阳湾1996年以来舍饲绒山羊的实践,县政府组织养羊专家认真研究论证,得出结论是,陕北白绒山羊不仅可以舍饲,而且生产性能可以显著提高。通过县政府的“养产业开发大讨论”,横山县率先作出了《关于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的决定》,确立了大力发展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的指导思想,从狠抓饲草基地建设入手,制定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政策,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舍饲棚圈等设施建设,改善饲养管理技术,强化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和注重疫病防治等措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了全县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一年时间,于2001年成功地将放牧过渡到舍饲。“羊豆富县,煤油强县”的成功抉择,在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充分体现,横山县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陕北白绒山羊主产县,成为面向全国的绒山羊供种基地。

三、封山禁牧下陕北白绒山羊发展的挑战与机遇(www.xing528.com)

“退田还林(草)、封山(沙)禁牧”政策的实施,必将影响现有养羊业赖以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对养羊业也带来了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治理陕北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根治黄河隐患的根本大计,也是实现西部大开发和陕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传统的放牧养羊由于成本低廉、缺乏合理的放牧技术和环保思想,采取掠夺式经营,草原愈小愈坏,放牧愈烈,草场“三化”愈严重,逐年往复,导致脆弱的草地牧业生态系统陷入严重的恶性循环,羊的体况年复一年地出现“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景象。如何正确处理“国家要被子(生态)、群众要票子(经济)”;如何正确解决林牧矛盾;如何实现陕北的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等,是摆在当前的关键问题。要彻底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悲剧的继续,必须封山育林,退田植树种草,要求养羊业禁止放牧,只有“草灌先行”,以草定畜、设施养羊才是陕北养羊业的唯一出路。如何建造合理的羊舍?怎样贮备、加工饲草饲料?如何饲养管理、防治疾病等都需要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研究总结。

“退耕还草”、“以粮代赈”为发展高效设施养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治理水土流失的战略举措,国家从历史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指明了西部地区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向和途径,为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养羊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饲草资源结构发生根本的转折性变化,饲草资源量将会猛增。抓住以粮代赈、退耕还草的机遇,并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通过效益比较)增加饲料作物的种植比重,走“立草为业”的格局,加快草食动物产业化发展,为发展高效设施养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四、成功抉择

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榆林市委、市政府根据横山县经验,不但没有禁止山羊发展,而且出台了《大力发展羊产业的决定》和《实施方案》,各县(区)也分别出台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的决定”,制定了“2001~2010年羊产业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由陕西省科技厅2001年提出、2002年科技部立项,将“陕北高效设施畜牧业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列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陕北老区科技扶贫实施的五大科技示范工程之一。结合2003年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的验收审定和公布,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高效设施科技示范工程全面展开。到2004年,榆林市全市实现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羊子由1999年的340万只增长到600万只。其中陕北白绒山羊及其改良羊发展到388万只。山羊绒由57.1t增长到760 t。养羊产值1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解决了“国家要植被,农民要票子”的矛盾,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