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规划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规划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徐毅青作者简介:徐毅青,女,浙江武义人,浙江树人大学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教学与研究。笔者认为诸多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有关。3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土地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不能只单纯考虑对土地的利用以获取眼前的最大利用效益,而忽视土地利用对土地本身及其周围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规划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徐毅青

作者简介:徐毅青(1968— ),女,浙江武义人,浙江树人大学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教学与研究。

0 前 言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和艰苦奋斗,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了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和农业等各方面的处置失当,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非常现实的威胁。于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的环境现状、各国治理环境的各种方法,以及靠单方面地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各种行业的排放标准,并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笔者认为诸多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有关。

1 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是自有人类之时就有的。人类在诞生以后的很长的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主要是以生活活动、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这时,人类仅仅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使用简单的诸如石器和木棒等工具。随着人类学会驯化植物动物,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并为了扩大种植面积而采用刀耕火种进行不合理的开荒、破坏草原、砍伐森林等,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之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现代化工业的出现,人口的迅猛增长,更使问题日趋严重,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泛滥、风沙危害和土地盐碱化、沼泽化,极大的危害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及生存(见表1)。

表1 50年前后出现的环境事件

img17

续表

img18

2 土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利用土地往往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有些是成正相关的:即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健康及自身的发展;而绝大多数是成负相关的:会恶化环境,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甚至会危及人类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以美索不达尼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由于林地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而变为荒芜不毛之地为例,对后人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可是,人类并未深刻领会其含义,继续“人定胜天”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由于盲目开垦西部土地酿成1943年一系列骇人听闻的黑风暴,导致了美国土地资源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然而,人类还是没有接受教训。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为了养育自己和发展经济,严重干预了土地利用系统,使全球范围内多处出现森林覆盖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水质污染、大气质量恶化。前苏联由于不合理开垦中亚处女地,引起了1963年的黑风暴,受灾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

黄土高原:昔日曾是林木参天、茫茫树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而今却是沟壑纵横、黄土漫天。今日的包头,也不再是有鹿出没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我国人口众多(约占世界人口的1/5),而我国的土地仅占世界的1/20,如此大的人口数量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人们高强度地使用耕地,特别是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了大量耕地被毁,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动摇了区域发展的生态经济基础。

(1)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被带走的N、P、K等营养物质相当于中国一年生产的4000万吨化肥所含的营养物质。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2]水土流失造成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同时给人们带来了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频繁的旱、涝、风沙灾害,水土流失已成为危及全国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

(2)土地沙漠化:由于人口急剧增加造成的压力,迫使人们盲目开垦、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以致土地不断沙化。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5000余万人,有近4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5万平方公里[3]的草场受其威胁。土地沙漠化以后,随之带来的是风沙危害。1993年5月,一场狂风挟沙裹石,席卷了甘肃省的河西走廊金昌武威古浪、景泰等地受灾面积达33.3多万平方公里,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3)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我国有次生盐渍化耕地10万平方公里,其中新疆、甘肃、宁夏三省区受盐渍化威胁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30%~40%,内蒙古则高达50%。[4]盐渍化土地极易形成旱、涝等自然灾害。

(4)土地污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化学农业的发展,土地中有害元素增加,引起土壤性质的恶化,造成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富集,危害人体健康。据统计,直接或间接遭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地已达400万平方公里,被乡镇企业“三废”污染的土地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5]并且乡镇企业排污造成的土地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另外,污水处理技术中的慢速渗透法、表面径流法以及生物塘法[6]等也会造成土地的二次污染。

(5)土地贫瘠化:由于对土地投入不足,重用轻养,土壤养分损失严重。普查资料表明,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低于1.5%。[7]土地贫瘠化几乎遍及全国,土地肥力下降已成为严重制约单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www.xing528.com)

(6)土地被毁:由于挖废、压废等原因,使土地表土丧失或整个土地毁坏造成土地生产力丧失。据统计,全国每年有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此而遭破坏,其中对土地破坏最严重的是煤矿开采,每年破坏土地达1.3万平方公里。[8]

综上所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加剧贫困程度,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由于降雨减少和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由于不合理开发,长江流域植被减少,土壤流失、崩塌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3 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不能只单纯考虑对土地的利用以获取眼前的最大利用效益,而忽视土地利用对土地本身及其周围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减轻或避免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必须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即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和时间上实现该优化组合的安排。

我国开始有土地利用规划的确切年代目前难以考证。汉代《尔雅》中记叙的公元前15世纪商代的农、林、牧用地布局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有历史记载的土地利用规划。商代的布局为“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邑是指村庄,人居住的地方;郊是指耕地,在村庄的周围;牧是指牧地,在耕地之外;野是指荒地,在牧地之外;林是指林地,在荒地的外围。此布局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周朝的“井田制”和宋朝的“方田制”是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早期雏形。

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势及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上最著名的规划,大约是在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间规划的都江堰工程。秦国太守李冰父子巧设分水鱼咀,起到了分流引水和控制灌溉水中泥沙含量的作用,还规划了飞沙堰、离堆旁的宝瓶口来调节水量,控制沙石,从而将有害于人类的岷江规划为灌溉成都平原800万亩良田的有用之水。20世纪90年代的长江三峡工程,同样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目的在于保持水土不致流失,调节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

总之,土地利用规划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土地利用规划法》尚未出台,但它除了可以协调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解决各自的供需要求,满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外,还会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使沙漠变绿洲、荒地变良田、荒山秃岭变成花果山,黄土高原又可以重新恢复往日的生机。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地利用不合理是环境恶化的最根本的原因。要改善环境,不能只停留在治理阶段,更重要的是预防,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的政策、方针等。“地球只有一个”,因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用途执行,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培桐.环境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原载2002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2年第7期摘要转载)

【注释】

[1]严金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50-179页。

[2]于凤桐:《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大地出版社1995年版,第75-179页。

[3]严金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50-179页。

[4]宋子柱:《土地资源学》,中国大地出版社1995年版,第237-244页。

[5]严金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50-179页。

[6]佟玉衡:《实用废水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7]于凤桐:《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大地出版社1995年版,第75-162页。

[8]于凤桐:《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大地出版社1995年版,第75-16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