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梦想:五个重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城市梦想:五个重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在我国,“三农”问题始终是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我国经济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选择,是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大战略举措。

城市梦想:五个重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第五节 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在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我国经济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全局出发,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新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继续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三农”工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客观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地加强“三农”工作。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目前我国城乡差距仍过分悬殊和不断扩大,“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现代化的难题。我国仍然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任务。(www.xing528.com)

党和国家提出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是要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即跳出“就三农论三农,就三农抓三农”“以农言农”的传统思路,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通过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建立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选择,是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二、全国各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实践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要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自主自由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通过文化、人员、信息交流,经济、教育与科技合作,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加快城乡一体化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了这两个市为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探索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城乡统筹之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全国改革布局、把改革开放向内陆和纵深推进的光荣使命。试验区将通过体制创新和不断尝试,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新模式,形成重点突破,对全国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助推效应,必将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试验田。

从目前各地推动城乡发展的实践来看,各地走过的道路各有不同。

第一类,利用大城市带小农村,动力是城市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如上海、北京、成都等,这些地方城市经济发达,农村面积相对不大,政府财力雄厚,基本上走政府主导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例如,上海始终把城市和郊区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不断寻求上海郊区发展的新机遇,努力率先实现沪郊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同时,致力于全面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基本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特别是城乡人民享有同等社会福利与保障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发展格局。

第二类,利用城镇群带动农村,动力是企业自下而上的推动城镇化,加速乡村地区的城镇兴起和发展,带动农村发展。江苏、浙江等省区主要依靠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吸引农村劳动力;广东等地主要依靠外资推动,促进农村城镇化。

第三类,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差异悬殊,政府财力薄弱,以重庆市为代表,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走一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城镇化道路,既有政府主导的力量,也有市场机制的力量。重庆市目前重点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三条主线推进改革试验,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在区域协调互动、土地交易流转、城乡资源双向对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注重在“圈翼”帮扶、劳务经济、土地流转、城乡社保、农村金融等方面开展创新,初步确立了“圈翼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搭建起解决农民工问题和城乡土地利用管理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在经济发展、城乡结构、民生等方面均已取得较好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