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梦想:五个重庆,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梦想:五个重庆,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城镇群加速形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制度竞争力最强、市场化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城市的大合并和城市群一体化趋势加剧。

城市梦想:五个重庆,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乡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影响下,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区、城市群、大都市带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一、三大城市群领跑我国经济

作为国家战略和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三大城市群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受到广泛关注。2007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以占全国25.5%的人口,实现了全国GDP的46.5%,工业增加值的49.9%,服务业增加值的51.3%,出口的77.9%,利用外资的93.7%和科技研发投入的57.5%[5]。三大城市群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都市圈和核心增长极,正在引领中国步入“大城时代”。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我国市场规模最大、区位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产业核心区。它以占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2.1%的GDP、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在这个都市圈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6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8个城市,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城镇群加速形成。上海的国际性城市职能日益凸显,南京和杭州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南通、泰州、扬州、湖州、绍兴等以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也基本形成,以舟山等以旅游职能为主的城市特色鲜明。由于上海国际性城市的带动,使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制度竞争力最强、市场化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它以占全国0.43%的土地和1.8%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约13%的GDP。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清远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电子、医药、建材等产业规模已居全国之首。在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城市的大合并和城市群一体化趋势加剧。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聚集竞争力最强、潜在市场规模最大、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它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北京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而天津也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目前,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摩托罗拉惠普松下、微软、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蓄势待发;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进驻天津开发区早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其自身及辐射作用仍在扩大。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猛。2007年,环渤海城市群GDP达到27888亿元,已占到全国GDP的11.3%,仅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区。从政治和地缘上看,京津冀都市圈将借助它拥有大国首都的影响,必将发展成为21世纪的世界级城市圈。

二、城市群时代已经到来

在三大城市群引领下,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正构成引领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新增长极,一个城市群时代已经到来。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5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各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产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全面增强,确立在中西部乃至全国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带动河南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千米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武汉是中国中部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在钢铁、汽车、重型装备、环保设施等重型制造业领域具备明显优势。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重要的重工业制造基地、最大的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市场中心,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到2020年,作为圈内“龙头”的武汉,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有七成人口住在城里,城市圈内的城市基本形成内外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和公用现代网。(www.xing528.com)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拥有59所高校和众多知名院所。长株潭城市群占湖南省面积不足1/7,人口不足1/5,却创造了全省1/3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发展成为在华中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国内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组群式的特大型城市化地域之一。

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双核,包括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地级市,面积近20多万平方千米。成渝城市群拥有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覆盖面积均居全国前列,是西部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是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发展潜力巨大。其发展目标是要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努力建成继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增长极。

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等地级城市。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且能够辐射西北经济发展的产业密集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中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目前,在我国得到公认的城市群还有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等,这些不同层级、不同规模和不同定位的城市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城市群的竞相发展,以及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之间抢夺资源、要素等的竞争异常激烈,对城市功能的提升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群雄竞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对城市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城市功能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尤其是对提升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文化实力等城市功能。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支撑中心城市、城市群崛起的核心要素。

三、促进城市群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城市群不但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且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加大了对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引导,将促进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在勾勒城市群发展蓝图、布局产业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明确政策取向、提升城市功能、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按照国家战略规划所明确的定位和要求,科学编制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发展规划。在规划里明确各城市群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重大问题,全面提升城市群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例如,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了不同城市群的发展方向。

国家更加注重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特大城市和有条件的大城市要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其他大中城市要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协作对接,实现联动发展、互补发展、特色发展和集约发展。加大对小城市、县城和重点小城镇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实施县城规划,调整优化乡镇布局,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居民社区和中小学校,增强特色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提高县域发展水平。

国家还更加注重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群开发空间格局,促进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支持开发区提升支撑能力,按照各自定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用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吸纳就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逐步向综合发展区域和城市新区转型。加强开发区与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扩大城市服务功能辐射范围,有序推动城镇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