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庆建设城市梦想之五个关键步骤

重庆建设城市梦想之五个关键步骤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重庆建设城市梦想之五个关键步骤

第五节 人类对资源、环境气候变化日益重视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地球的环境承载能力、负荷也日益引人担忧,人类对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高度重视,倡导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一、地球承载能力、负荷引人担忧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虽然在认识、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各种困境和危机。人类对自己的这些进步产生了种种疑虑,越来越感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不可持续的。

一是资源危机。工业文明依赖的主要是非再生资源,如金属矿、煤、石油、天然气等。据估计,地球上已探明的矿物资源储量,长则还可使用一二百年,少则几十年。水资源匮乏也已十分严重。2002年,美国加州一个环境保护组织——“重估进步”的专家曾在《全美科学院学报》上撰文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的再生能力。世界银行指出,整个20世纪的100年,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炭、380亿吨钢、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承载力的20%,自然资源的存量加速耗竭。

二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污染、农药污染、核污染等。环境污染不但直接损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危机。例如,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由于工业化大量使用煤、石油,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现象频发。酸雨不仅损坏建筑物,使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而且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更会导致土壤酸化。

三是物种灭绝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和焚烧,每年减少4200英亩(1英亩≈0.405公顷,下同),按此速度,到2030年几乎将消失殆尽。据估计,地球表面最初有67亿公顷森林,陆地60%的面积由森林覆盖,到20世纪80年代已下降到26.4亿公顷。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场遭到严重破坏,世界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已达4700多万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大。由于森林减少,使得地球上每天有50~100种生物灭绝,其中大多数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发展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生物(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

四是温室效应带来气候的极端变化。由于工业化大量燃烧煤、石油,大量排放工业废气,再加上森林大量减少,难以完全吸收有害气体,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加重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和含氯氟烃(CFC),其危害比重分别是69.6%,12.4%,15.8%和2.2%。世界银行指出,全球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300亿吨,其中7亿吨被海洋吸收,80亿吨被森林吸收,其余的一半滞留在大气中。从1900年到2000年的100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100ppm(相当于地质历史上1~5万年的浓度变化),其中一半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30年内增加的。全世界的“碳足迹”已经给全球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

二、各国对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日趋重视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也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一是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是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三是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四是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低碳发展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减排需要付出代价。所以,低碳减排协议注定是世界各国利益博弈的焦点。客观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历史排放责任、现有排放水平以及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全球减排责任必须公平分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让发展中国家陷入经济发展与减排之间的两难境地。走工业化的道路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但减排的压力无疑会阻碍其工业化的进程。国际社会应当历史地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公平的规则。

三、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核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等经济形态和概念应运而生。(www.xing528.com)

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国家环保局原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将成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为世界各国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一是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高碳”模式的一种替代,从经济原则上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报告,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1%,因此能源行业是减排的重中之重。低碳经济不但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升级改造,例如对煤电厂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技术改造,发展电动汽车、生物能源汽车等。二是发展低碳经济可推动节能减排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和碳收集与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增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三是发展低碳经济投入巨大,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估计,如果要将温室气体浓度限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2007—2030年间需要超过26万亿美元。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目前有1700亿美元的能源效率投资机会,其内部收益率将达到17%或更高,将产生极具投资价值的吸引力。四是低碳经济的产业链较长,会对世界发展和竞争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制定和修改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建立世界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中会有非常激烈的争论。总之,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制定和修改、争取主动地位的关键。

【注释】

[1]徐冠华.当代科技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导报,2002(6).

[2]李伟红,王新爱.浅析现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及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7(6).

[3]路甬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奖励,2005(3).

[4]陶爱萍.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5]路甬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奖励,2005(3).

[6]毕吉耀.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及风险与挑战[J].宏观经济管理,2006(3).

[7]候水平.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J].世界经济导刊,2003(6).

[8]毕吉耀.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及风险与挑战[J].宏观经济管理,2006(3).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7.

[10]顾朝林.城市经济区理论与应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