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构建五个重庆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构建五个重庆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以人为本原就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从未来城市的管理发展理念来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必将是城市内涵建设的基础部分。“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城市建设刚好符合了城市本质的要求,也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要求。目前,全世界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后期阶段。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构建五个重庆

第三节 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保证健康发展的方向。未来的城市的发展方向,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

一、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城市建设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的存在离不开人,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人。聚人为市,化市为城,人是城市和城市化的主体和核心,也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归宿,城市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原就是城市发展的根本。

但是,随着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时期,一系列的“城市病”相继出现,其中失业、贫困、住房、拥挤和环境等问题越加凸显,社会发展的矛盾与冲突也日渐加剧。因此,进入21世纪,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将更有助于推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依赖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而一个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从根本上讲依赖的是人的健康和谐,从管理根源上讲依赖的则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

从未来城市的管理发展理念来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必将是城市内涵建设的基础部分。从根本上说,我们所塑造和构想的未来城市不是一座冷酷无情、千篇一律、静止的、僵化的城市,而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人类文明高度发达,有精神、有灵魂、有人情味、人性化的人本城市。未来城市的目的不仅要保证人的衣、食、住、行,还要实现人的安居乐业。应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把城市建设成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适宜人居的“人性化”城市。“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城市建设刚好符合了城市本质的要求,也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要求。

二、更加重视城市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西方城市学家将城市功能分为外部功能和内部功能。城市外部功能是指一个城市对本市以外区域提供服务的功能,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并且受到极大的重视,发挥区域中心的作用;城市内部功能是指城市为其内部企事业单位、社团和居民服务的效能和作用,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表现为自身的凝聚作用。城市的外部功能与内部功能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随着城市发展变化,二者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早期城市的外部功能处于城市发展的支配地位,而内部功能主要是为其基本功能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出现了“城市爆炸”现象,城市地价暴涨、供水不足、能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城市病”相继发作。这种状况导致城市较弱的内部功能与强大的外部功能严重失衡,城市原有的内部功能结构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现实要求两者从支配与从属关系变化为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现实城市发展的需求,便引发了人们对“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目前,全世界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后期阶段。根据以上分析,宜居、田园、生态、绿色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转型方式,将随着工业化文明的推进而加速推进。

根据理论界对世界城市发展转型方向的研究以及部分城市对城市发展转型的实践,目前主要有“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等多种城市发展转型的提法,但它们的内涵要义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于1902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主要针对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比如污染、拥挤、贫困等,提出要限制城市规模,合理利用土地,将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使未来的城市兼具城市的便利性、紧凑型和乡村的舒适性、自然性,即“田园城市”。霍华德对理想城市的具体描述是:由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如霍华德所写:“一个仔细规划的城镇群,一座相对小数量人口的城镇里的每个居民,通过一个设计良好的铁路、水路和道路系统,都被供给方便、快捷和便宜地与一个大的聚集人口进行交流的乐趣,这样,一座大城市以合作生活的较高形式体现的种种优点,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而且注定成为世界上最美丽城市里的每位市民都可以居住在一个空气纯净的地区,并且几分钟就可以步行到乡村。”

苏联生态学家扬诺斯基提出建设“生态城市”。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把城市列为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提出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学方法来研究城市问题。1984年,苏联生态学家扬诺斯基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在这种理想的城市模式下,技术与自然充分融洽,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得到高效利用。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即“不断建设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扩大社区资源,使人们在能够充分享受生活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支持的城市”。换言之,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美国和加拿大专家首先提出“森林城市”。国外城市森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加拿大的专家首先提出的。提出的时候引起了各国政府的热烈响应,并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森林建设。

三、更加重视城市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角逐日趋全面和激烈。同时,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在城市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促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核心因素。

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上升为国家之间竞争的战略甚至中心。第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并更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尺。第二,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容忽视。文化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根本,而且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木”。第三,文化产业正以高调的步态成为一种新型的符合文化发展潮流的文化经济形态。(www.xing528.com)

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一座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正构成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大支撑。纵观古今中外的城市,最具活力与魅力的城市莫过于文化城市。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都需要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当今世界,许多城市已经或即将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由一、二、三产业向三、二、一产业转变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优先发展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优化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的经典做法。其次,城市市民需求已经或正在由物质需求为主转向以精神消费为主,发展城市文化正符合其趋势。再次,通过城市文化建设促进城市整体环境的全面改善,将会进一步提高城市吸引、集聚和整合资金、品牌、人才、技术、市场等发展要素的能力,大力助推经济发展。

综合而论,随着社会步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不断提高和强化自身的综合实力,靠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来带动和促进城市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和主导路线。因此,有专家指出,21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化、城市文化化将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潮流。

四、更加重视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

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加速形成。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逐步形成、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的不断渗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越加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城市发展潜力与其现有规模间的关系将逐步减弱,而更多地取决于该城市与全球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强度和协同作用的强度。这种通过信息和交通网络分享知识和技术的过程将最终促成多极多层次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壮大。

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城市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和协同作用加强的前提下,很有可能使若干处于全球信息节点的城市发展成为世界城市或国际性大都市,从而在信息网络中控制全球的经济活动,取得经济发展的优先权。当然,在这种趋势下,规模较小的城市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利用相互作用和相互协同,在特定的领域内依靠专业化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活力。

【注释】

[1]张承安.城市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2]张承安.城市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3]段七零.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5(2).

[4]来源:《香港法治:穷人富人都有信心》,新浪网(www.sina.com.cn).

[5]吴铎.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6]拉美城市大的废虚[N].环球时报,2002- 3- 28.

[7]彼得罗·雅各比.圣保罗环境问题:挑战共同责任和创新的危机处理方法[J].应对意义与危机杂志,1997,5(3).

[8]程晶.城市化进程中拉美国家城市环保的经验及教训[J].世界历史,200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