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院校发展的改革创新精神在陕西高等教育论坛中讨论

职业院校发展的改革创新精神在陕西高等教育论坛中讨论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职业院校发展刘文理[1]刘聪博[2]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三年来,在解放办学思想、创新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理清发展思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就高职院校走创新发展之路进行阐述。我院发展战略研究和“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走在了全省新批高职院校的前列。

职业院校发展的改革创新精神在陕西高等教育论坛中讨论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推动职业院校发展

刘文理[1] 刘聪[2]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三年来,在解放办学思想、创新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理清发展思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就高职院校走创新发展之路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校;发展;探索;实践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职业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如何找准市场定位,提升竞争优势,彰显办学特色,保证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摆在职业院校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重大课题。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进程,由原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陕西省彬县师范学校、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四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于2005年9月挂牌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所由中专学校合并组建的年轻学院,一所起步较晚、无竞争优势的新办学院,一所长期以师范、农林、体育为主体教育模式的升格学院,如何尽快实现战略调整,顺应发展要求,办出高职特色,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三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效实践,始终坚持以办学观念突破和办学理念创新为先导;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求实奋进,创新发展;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依法自主办学,凭借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新机制、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加快学院发展,关键是要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准确定位,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创新发展。我院成立初期,基础非常薄弱,办学极为艰难。没有集中的办学场所,实训设施十分匮乏,师资结构较为单一,教职员工人心不稳,招生工作举步维艰;四校合一,办学体制、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文化积淀等各具千秋;管理体制差异明显,教职员工结构复杂,思想认识尚不到位,观念水平参差不齐,实质性融合面临很大困难。

面对这种形势,学院新的党委班子通过认真分析合并的四所中专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情况,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发展的要求,及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发展规划的大讨论,强调在学院的开局起步阶段,要把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省、市党委和政府关于建设好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学院党委的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上来;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统领学院工作全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发展中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强调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个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培育办学特色,提高培养质量,迅速在全院形成了讲团结、讲大局、讲纪律的良好氛围,为完成四校实质性融合,确保融合阶段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提供了统一的认识基础和思想保障。

在此基础上,院党委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科学制定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5年,要集中力量完成新校区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图书和学院信息化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学术阵地建设等八大任务。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发展全局,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契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按照“新格局、新模式、新机制”谋求学院全面、协调、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立足咸阳,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区域结构和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为指导,科学、合理、前瞻性地设置专业,构建专业布局,形成以服务于二、三产业为主导的多科性专业构架的专业建设定位。确定了到2010年,学院新校区建设全面完成,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水平达到优秀;专业布局以工科为主,专业门类达到35个以上;办学规模达到6000人以上;每年为社会输送2000名高职和中职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3000人次以上,力争通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千亩校园、万名学生,全国知名、陕西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目标。我院发展战略研究和“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走在了全省新批高职院校的前列。

2006年秋季,学院集中整合四所中专学校教育资源,果断决策,租赁陕西科技大学咸阳校区的部分校舍,完成了“统一校园,统一人事,统一财务,统一机构,统一管理”的整合任务,实现了集中办学目标,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内部管理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一流学院

我院新校区项目是咸阳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选址位于咸阳市沣河新区阳光大道,规划建设用地1000亩,其中一期征地585亩,规划建设总面积21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可满足800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就学需要。面对建设时间短、任务重、资金短缺、困难重重的实际,学院班子不等不靠,群策群力,积极通过争取上级财政投入、开发银行贷款、旧校资产置换、向教职工借款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2.5亿元,解决了一期征地、规划设计、前期建设的部分资金问题。按照“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施工、一流监理、一流质量”的总体要求,学院通过公开招标,委托西北建筑设计院承担了新校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工作,保证了新校区规划设计的较高水平;通过公开竞标,选择资质等级高、实力强的8家国家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直接承担工程建设任务,6家监理公司进行施工监理,保证了工程质量。目前,我院新校区主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师生公寓、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等工程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开工面积19万平方米,占一期建设总面积的90.5%。整个工程建设计划2008年年底全面完成,2009年秋季,学院将在新校区办学。

3.重视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www.xing528.com)

专业是市场需求与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我们把开发设置专业作为加强教学质量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突破口,按照“建强工科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办好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专业”的思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合理专业布局。2006年,成功申报增设了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脑艺术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11个高、中职专业。2007年,又申报增设了护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机电器建筑工程管理4个三年制高职专业。目前,我院共有三年制高职专业23个,五年制大专专业15个,三年制中职专业21个。设置各专业的职业教育特征日趋明显,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脑艺术设计等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得到强力培育,一个以工科为支撑,兼顾师、农、体、艺、医等的专业构架已经基本形成。

我们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建设的切入点,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制定了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集中精力,保证急需,突出重点”的建设思路,先后投资1100多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建成了院内实验室和实训中心50个,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院外实训基地61个,基本满足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2007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院校,并争取到中央和省财政专项建设资金440万元;我院数控实训中心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学院大力推行“双证”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开辟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先后被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确定为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点和培训中心,被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予“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点”,被省教育厅授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点”。

学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围绕育人根本,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严格日常管理,重视监督考核,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立了各级领导带头听课、评课制度,广泛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客观评析教学现状,通报教师授课情况,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007年11月,在陕西省职业院校“华西杯”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王珂荣获计算机操作员(高职组)全省唯一的一等奖,218名参赛学生全部荣获中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学院荣获了最佳组织奖。

4.做好招生就业,实现进出两旺

学院要做强,必须先做大。三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委统一领导、院长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包抓、职能部门策划、处室系部实施、教职工全员参与”的招生工作机制,全院各级部门抓招生工作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参与招生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建院初期的招生窘迫状况得到迅速扭转,招生工作一举冲出了低谷。2006、2007年两年,学院招生形势良好,考生报考第一志愿人数、录取分数线和新生报到率持续走高。2007年,省教育厅批准我院三年制高职计划1100名,而第一志愿填报人数超过了2000名,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比省划线高出了20分和30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学院改革的重点,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了院、系两级就业指导机构和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加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通过构建产学一体,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了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基地。2007年以来,学院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先后与西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公司、核工业局二一五医院、陕西华荣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协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咨询师”制度,派出驻外大学生创业咨询师,常驻广州、上海天津等1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收集用人单位信息,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到目前为止,我院已开通20多个城市的就业渠道,与全国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关系。同时,学院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和就业跟踪服务制度,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回访,力求对学生负责到底,确保学生实现有效就业。2006、2007年连续两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保持在96%和98%以上。

5.改善师资结构,提高队伍素质

面对学院合并升格后的新形式和新要求,结合学院原有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及时提出了“人才强院”战略,制定并实施了《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行业的能工巧匠、专业人才和行家里手到学院担任兼职专业教师,招聘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对于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鼓励他们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达到研究生学历,并至少取得一种专业技能证书。同时利用职称转评、社会考证、参加培训、下企业实践、科研开发等途径,帮助、引导教师获得“双师”资格,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院还制定出台了《选拔引进优秀拔尖人才暂行办法》,着力引进高层次重点专业人才。对于正式调入我院的博士研究生、教授等优秀拔尖人才,除执行国家现行工资制度和院内有关福利待遇外,还将提供房源一套,补助安家费10万元,配备计算机1台,提供3~5万元科研经费,并报销读博学费。其配偶,如符合国家人事调动政策和学院工作实际需要,由学院与上级人事部门协调,调入学院安排工作。对于外聘优秀人才,教学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年薪一般在3万~6万元之间;对于专业带头人、“双师型”人才实行课时计费制,逐月发放薪酬。对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完成规定的科研、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任务的同时享受相应的特殊津贴。对于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学历教育等方式引导其向高校教师转型。2007年,有267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学院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业绩与岗位考核、竞争上岗和工资发放挂钩,营造出了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6.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学院成立以来,我们按照高等学校管理模式的要求,积极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包括党建、教学、财务、学生、资产、后勤等管理制度100多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依法治院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已经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学院积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岗位绩效为主要形式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倡导重实绩、重贡献、向教学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导向,全面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为了尽快适应高等学校管理特点,提高学院内部管理水平,建立符合学院实际的管理制度,我们在充分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系两级管理实施意见》。按照下移重心,责权统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学院和各教学系、部的管理职能,建立了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突出强化了学院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能,明确了系部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权力和责任,给予系部更多的自主权,强化了系部责任,激活了系部活力,充分调动了系部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释】

[1]刘文理,男,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2]刘聪博,男,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