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高等教育论坛: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陕西高等教育论坛: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强化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新模式郝瑜[1]户思社[2]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为国内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西安外国语大学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外语教育教学优势,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化办学,建立国际化的培养体系,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探索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新模式。今年5月,学校又与德国明斯特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的协议。出国留学人员培训。

陕西高等教育论坛: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强化办学特色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新模式

郝 瑜[1] 户思社[2]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为国内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西安外国语大学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外语教育教学优势,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化办学,建立国际化的培养体系,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探索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新模式。

【关键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竞争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家对于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显得愈来愈迫切。中国经济能否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关键在于有没有国际化人才的智力支撑。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更少地趋向于本国,更多地趋向于国际发展,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项目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涵盖了办学理念国际化、学科和专业建设国际化、教学过程的国际化、办学体制国际化等各个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手段包括: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与规则,从本国本校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扩大人员交流数量;调整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外语教学,增加国际知识和外国文化等课程的比重;加强信息交流和网络、学术期刊等基础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实现本校与其他国家学校之间的学分、学历与学位的相互承认;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努力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增强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外国语大学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外语教育教学优势,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外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之路,并使之内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不仅把国际化视为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更将其视为学校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使命,逐步从外事交流、项目合作等浅层次国际合作延伸至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深层次领域,积极营造独特的国际化育人环境和多元化的人文环境,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强、素质高,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服务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

1.开展多层次、多样性的国际合作办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出国留学机会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高校学生的国际交流。学生到国外留学,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增进各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开展跨文化交际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安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国际交流广泛的优势,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学校目前与境外118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自2004年以来,与国外知名高校签订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合作交流协议75个。通过合作双方相互之间对各自所开设课程的评估,采取学分互认、学生互换、学费互免等措施,给学生创造了优惠、便捷、可靠的出国学习机会。学生通过“双校园”学习,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这种模式结合了中西方的教育优势,让本国学生直接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而且使学生对国外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有了直观深层的了解,加深了专业知识学习。这种合作模式还节省了学习费用,缩短了学习时间,广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本科生交流项目:学校与国外43所高校开展1+2+1双学士学位、2+2双学士学位、3+1公派留学等形式多样的“双校园”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近年来与美国高校本科生交流实现了较大突破。如,学校2005年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1+2+ 1’项目中美人才培养项目院校”,近3年来共输送19名学生赴美国项目交流院校学习。与俄克拉何马大学、罗文大学签订交流项目,3年共选送26名学生免学费赴这两所学校学习。

硕士层次合作项目:目前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洪堡州立大学、休斯顿维多利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3+1+1或4+1本硕连读项目。今年9月,将有13名学生赴休斯顿维多利亚大学,有20名学生赴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学校为教育部指定的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2005年,开始与法国里摩日大学、普罗旺斯大学开展2年国内+2年国外、1年国内+3年国外等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今年已经有了首届毕业生。今年5月,学校又与德国明斯特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的协议。与美国鲍林格林大学、英国戈拉摩根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正在协商中。

国际学院项目:学校于2007年成立国际学院,为国内高中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升读大学并留学海外、获得国外品牌大学文凭的学习途径。国际学院目前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和国外大学基础课程的培训计划。国际学院2007级韩语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集中学习,全部通过韩方考核和面试,于2008年2月25日赴韩国翰林大学学习。2007级英语班申请到美国洪堡大学的学生已被全部录取,于2008年8月赴美学习。

出国留学人员培训。从1978年到2007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人,尤其进入新世纪以后增长迅猛,仅2007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广大渴望出国深造的青年学子在走出国门前急需得到一流和优质的出国培训。学校早在1979年就成立教育部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承担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培训,先后为国家培养公派留学人员近3000人次,培训其他各类学员近10万人次。奥运圣火在法传递时涌现出的留法爱国学生李洹就曾在我校学习法语。近年来,自费出国留学人员逐年增多,仅2007年达到12.9万人,占当年出国留学人员的90%。为了给广大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提供全面的语言培训和全方位的出国留学服务,今年3月,学校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建立了全国第4家、西部地区首家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国外实习项目。学校先后在美国、英国、新加坡建立了国外实习基地。从2005年开展赴新加坡实习项目,几年来共组织近300名学生到全球著名的航空公司DNATA集团下属的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实习。学校还与该集团联合举办空乘人员培训项目,2007年培训毕业生已经全部就业。从2008年开展学生赴美暑期实习项目,今年有36名学生赴美国波音公司、环球影城等大型企业实习。

形成国际化的规模效应。单个的国际合作项目是一个个“点”,学校在加强项目合作的基础上,由“点”延伸到“面”,积极探索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合作办学的规模。先后开办了ACCA教改班、美国休斯顿维多利亚大学GMBA项目班、美国洪堡大学MBA预科班、香港理工大学传译与文学硕士项目班、韩国又松大学商学硕士项目班、世宗学堂、培材韩国语教育中心、歌德语言中心、秦苏珊英语中心等。与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建立了西安外国语大学洪堡学院,实施1+2+1双学士联合培养模式。2007年,洪堡学院16名学生全部获得签证赴美学习,今年又有19名学生顺利通过签证面试赴美学习。与法国巴黎摩达尔时装艺术学院合作创办了巴黎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实施2+2双学位培养模式,已经招收24人,今年计划招收40人。

随着各类项目的广泛深入开展,学校派往国外交流院校留学的学生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354人,约占当年学校招生数的10%。其中,2004级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全部出国留学;2007级西班牙语专业一个班新生一入校门就出国深造。2008年上半年已经达到285人。同时,每年接收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交流院校近50名学生来我校英文学院、商学院、汉学院的相关专业学习。

2.建立国际化的培养体系,使学生在国内即可享受到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

国内学生不可能全部都出国学习。因此,国内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就必须优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机制,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加快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国际化步伐,构建国际化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开设利于学生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的国际性课程,着力提高学生外语的应用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和在国际化及多元文化环境下生存的能力。(www.xing528.com)

(1)专业和课程国际化。近年来,随着与世界多所高校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主动借鉴国际一流的高校,最大限度地与国际接轨,与市场需求接轨,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延伸专业内涵,拓展专业外延,加快外语专业精品化步伐。2007年,学校英语专业被评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旅游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07年10月,在教育部组织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我校英语专业20项评估指标全部被评为A级,评估结果为优秀。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发展到了实质阶段。为此,2004~2005年,全校围绕国际化,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改,增加了跨文化沟通和其他国际化课程,许多课程融入国际化内容,使其更符合国际要求。积极引进和使用国外最好的原版教材,使教师逐步吸收消化。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经济活动的基本做法都要遵循国际惯例。为此,我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积极引进、补充国外最前沿的知识。不是单独开设“国际”课程,重要的是把“国际”的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此外,学校强化非外语专业的外语特色,将其前两年英语课程增加到936课时,基本达到了外语专业的标准。

学校与审计署合作的ACCA教改班,将国际化办学与国际专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国际化特色。一是核心课程与国际完全接轨:ACCA方向的培养计划具有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特点,14门核心课程紧跟国际财经新潮流,全面引入国际最新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贸易和信息系统等课程,课程内容全部与国际接轨。二是全面采用英文原版教材:14门核心课程,均采用国际同步的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充分体现职业界最新思想和最先进技术。三是双语教学:第一学年强化英语,从第二学年起,用英语或双语开始14门ACCA核心课程的教学。再比如,我校与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的洪堡MBA预科班,将HSU指定的7门硕士基础课全部纳入洪堡MBA预科班集中学习,让学生在大四一学年的学习中可修完这7门硕士基础课,并达到洪堡州立大学的要求,以便前往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商学院攻读MBA。学校与休斯敦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开展GMBA项目,已选派了2名教师赴该校进修相关课程。

洪堡学院、巴黎时装艺术设计学院等重点合作项目,更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中外两所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全面引进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课堂讨论、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等相关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国内直接享受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国内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这种模式既满足了学生渴望接受外国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又避免了在国外学习的巨大经济压力;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克服了与国外教育的巨大梯度,学生能在较缓冲的进程中适应国外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国外认可的教学质量。

(2)师资队伍国际化。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差距,就是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办国际化大学,更需要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因为,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学校按照“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内引外聘,延揽了一批高水平的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带动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常年聘请50名左右外国文教专家和教师来校讲学,聘请80位国内外知名的高级管理人员、外交官、专家作为学校客座教授。著名外交家吴建民,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利奇,翻译理论家奈达和赫曼斯,国际著名文艺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费伦、杜特莱、托多罗夫、刘军、陈融等许多专家站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讲台,为师生介绍各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拓宽本校教师的学术视野。学校注重发挥校友的作用,聘请了8位在美国知名大学担任教授的博士为学校英语教授,借助他们在学科前沿的优势提升我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层次。这些英语教授每年回校授课,做系列学术讲座,指导青年教师,策划科研项目,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并比照国际通行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对我校的外语类学科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学校为来校从教的高级学者配备助教,培养学校教师逐步掌握专家的教学内容,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使这些教师渐渐也能开设大师、专家的课程,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土化”。由于引进外国智力成绩突出,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及陕西省引智先进单位。

在“请进来”的同时,学校积极实施“送出去”战略,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项目派出3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进修、访问,每年通过外交部、教育部选派干部到驻外使领馆工作,掌握最新的国际教育动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和理念。近年来共有18人分别受美国富布莱特、德国DAAD、法国政府奖译金等项目资助,作为高访学者赴国外从事科学研究。全校三分之一的教师有在国外学习、进修或工作的经历。在今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遴选青年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培训项目中,我校3名青年以优异成绩顺利过关,其中1人成绩位列全国应考青年教师榜首。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国际化,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教师的大量交流与合作,学校教师的国际视野、学术视野越来越开阔。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和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我校70%以上的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非外语类专业双语授课比率平均达24.55%,最高达50%。学校引进了blackboard网上教学平台后,共有65名教师开设的73门课程实现了网上授课。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适应和接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blackboard网上教学平台的2000个用户全部在使用,今年还将继续增加用户数。

3.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

在国家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发挥主要通用语种齐全的优势,敞开校门,广开渠道,加强国际交流。近五年来学校国际交流活动较前有了飞速的发展,外事交往的频繁程度居陕西省高校前列。每年平均接待来访团组100多个,来访人数达500人次。近年来访问学校的重要外宾包括:联合国原秘书长、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理,埃及、阿曼、也门、巴林、科威特等国驻华大使等。学校每年邀请30多位国外知名学者、校友、专家或艺术团体来校访问讲学、合作研究、学术讲座、文艺表演、文化展示等。蓬勃开展的交流活动丰富了校园学术气氛,拓展了师生的教学科研视野,更为学校各方面解放思想、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管理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拓宽科学研究视野、争取国际项目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多次主办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如中国第九届美国文学研讨会、英国文学研讨会、全国中译外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德语文学研讨会、第九届全国日本文学研讨会、第四届美洲欧洲中国旅游及探险文献国际研讨会、日本遣隋使入大兴城1400周年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七届外交学学科建设会等。这些高层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同时,还使师生吸纳了国际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校每年都主办或承办如陕西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国际英语辩论赛、陕西省外国留学生汉语朗读大赛、锦湖韩亚杯中国大学生韩国语演讲大赛之类的国际性大赛和外国文化节、文化周等活动。学校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可接受不同语种国家电视节目,校园广播每天课余时间播放外语节目。这些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更增添了校园的异域氛围,扩大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多项国际性或全国性的演讲、翻译、写作等大型竞赛,仅2007年一年,先后有48人次获奖,不仅检验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其中,商学院曾光同学荣获“2007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冠军,并光荣地参加了奥运圣火在香港的传递;今年5月,我校学生代表队在国内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全国性英语辩论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中,从120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亚军。我校学生代表队还在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大赛中创立了品牌,连年获得优异成绩。2007年“模联最佳个人奖”获得者刘佳同学还光荣地参加了奥运圣火在延安的传递。

近年来,学校先后积极组织师生为国家、陕西省、西安市组织的大型涉外活动提供翻译和志愿者服务,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许多国家元首政要访问西安,欧亚财长会议、非洲教育部部长代表团会议、世界古遗址大会、杨凌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等。今年,北京奥组委还从我校选拔了301名学生志愿者,这些学生已赶赴北京为奥运会网球馆、曲棍球馆、奥运国际赞助商接待计划和奥运会、残奥会观众呼叫中心进行全程服务。2007年,学校青年志愿者总队被评为“西安市杰出志愿服务集体”。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服务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更增长了学生国际交往的才干,丰富他们国际交往的经验,为今后早日成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国际化人才。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国家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寻找与大国地位相符合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为满足国家需求,服从国家利益,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服务竞争中去。学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国际化战略作了这样的描述:在继续保持富有成果的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探索新的合作办学模式。继续加强与国外大学合作与交流,加快与欧美国家的知名大学合作建设研究生课程以及培养博士生、硕士生。以“双校园”办学模式为基础,不断提高合作办学层次。在扩大硕士生层次合作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开发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旅游管理等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办学项目。

今后我们将沿着“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继续发挥自身长期发展中积淀的人才培养国际化优势和特色,大胆创新,在推进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找准自身的定位,逐步确立品牌学科的鲜明特色和领先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的整体水平,为把陕西建设成西部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注释】

[1]郝瑜,男,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2]户思社,男,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