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晋士族以茶养廉:金陵茶文化

东晋士族以茶养廉:金陵茶文化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祸难连绵,朝代更迭,东晋王朝的一些有识之士,从西晋帝王贵族聚敛成风,奢侈败亡中吸取教训,提出了迥异于奢侈的价值取向,倡导“俭约养廉”的社会时尚。茶与东晋士族中有识之士倡导的“素业”精神上相通,成了这些人附庸风雅、励志清白的尚好之物,于是出现了不少“以茶养廉”的茶事。尽管东晋政权里的有识之士提倡“以茶养廉”,这只是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做法,改变不了门阀统治的本质。

东晋士族以茶养廉:金陵茶文化

290年,晋武帝亡,随即爆发了宫廷内部互相火并的“八王之乱”,搅得西晋王朝元气大伤,京城洛阳最终被匈奴攻陷,中原士族纷纷避乱南渡。晋室琅琊王司马睿退守江南,移镇建业。317年,以王导、谢安为首的世家大族拥立司马睿在建康(改建业为建康)称帝,建立东晋王朝。

西晋是在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打击下灭亡的。残余的皇族、北方大族和一般民众共有几十万人南渡到建康和江南一带。北方士族向南方迁徙,大都不是单门独户来的。到南方以后,东晋政权便以士族为核心,把他们安插在相应的地区,设置侨郡县以维持原有的组织和系统,这样他们和南方士族一样,拥有大批依附人口和土地。东晋时期,士族掌握着军政大权,掌握社会的经济命脉,王、谢、恒、庾大族轮番执政,皇帝不过是国家的象征、士族的陈设而已。

晋朝的统治者在推翻曹魏取而代之的过程中,为了笼络为其卖命的官吏,任其贪婪估掠,巧取豪夺。西晋建立后,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粱厚味。再加上政治上的门阀制度,确立了贵族士大夫阶级的特殊地位,更加助长了贪婪奢侈,腐败暴虐的社会风气

祸难连绵,朝代更迭,东晋王朝的一些有识之士,从西晋帝王贵族聚敛成风,奢侈败亡中吸取教训,提出了迥异于奢侈的价值取向,倡导“俭约养廉”的社会时尚。

唐代房玄龄晋书•王述传》载:王导“简素寡欲,食无储谷,衣不重帛”,王导之子王荟“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晋书•谢安传》载:“(谢)鲲通简有识,不修威仪”,谢鲲之从子谢安“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到了南朝,谢氏这种家风仍有传人。《南史•谢瞻传》载:谢晦当时汲汲于功名。谢瞻谓之曰:“吾家以素退为业,汝随势倾朝野,以岂门户福邪”。

王导(276—339),出身大族,献策司马睿出镇建业,建立东晋王朝,辅助元、明、成三帝,是为东晋第一中兴名臣(图2-2)。谢安(320—385),出身西晋末南迁的谢氏士族,与王氏同列大族之首。策划指挥“淝水之战”,击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在危难中挽救了东晋,而成为东晋名相(图2-3)。他们这样权位的人士能提出“养廉”问题,对当时士族官员必然有很大影响。东晋有识之士倡导“素业”,素是朴素、纯洁的意思,“素业”就是清素之业。

图2-2 王导

图2-3 谢安

二(www.xing528.com)

东晋时期,茶叶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茶是人地间的灵物,它包含了大自然中洁净美好的品性,虽没有酒的浓烈与醇厚,但却有着茶的清洌与高洁。茶与东晋士族中有识之士倡导的“素业”精神上相通,成了这些人附庸风雅、励志清白的尚好之物,于是出现了不少“以茶养廉”的茶事。

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4]:东晋初年,颇负才名的北方文士任瞻南渡过江来到石头城丞相王导亲自率一批名流到石头城迎接他。在接风会上,没有浓烈的酒,只有清香的茶。当任瞻喝了茶水后,问道:“这是茶,还是茗?”茶和茗其实是一回事,名流们听了这句问话颇觉可笑,不置可否。任瞻看到人们异样的目光时,他赶紧用“刚才问是热的还是冷的?”质疑来加以掩盖,更引起大家一阵哄笑。当时对饮茶基本常识的把握已成为名流的一个条件,饮茶之举成为品评人物举止风度的一项手段。尽管任瞻在众人面前的表现不佳,但是王导仍然按照昔日在北方时一样,对他热情相待,反映了王导的待人之道,容人之量。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5]:东晋时王濛历任中书郎、左长史等职。他少年时放纵不羁,晚年开始克己励行,以清约见称,他也喜爱饮茶。每当有客人来访,无论是谁,必定是以茶待客。那时客人中有不少是从北方南渡过来的,还没有喝茶的习惯,难以忍受初喝茶时的涩苦。每次到王濛府上赴约,都略带苦恼地说:“今天又有水厄了”,以至于当时有人把“水厄”当成了茶的戏称,但也说明王濛已把饮茶作为提倡清廉之举,以茶招待客人了。

南朝宋代何法盛《晋中兴书》也记载了一件茶事[6]:有一次宰相谢安要拜访吴兴太守陆纳。陆纳没有为此做特别的准备,“所设唯茶果而已”,陆纳招待谢安的只是普通的茶果,既清雅又俭朴,可以说是君子之交。陆纳的侄子陆俶见叔叔没什么准备,怕慢待了贵客,就背着陆纳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馔肴,献了上来。等客人走后,陆纳对侄儿大为不满,说:你既然不能为我增光添彩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还要“秽我素业”?说是败坏了他的清白节操的形象。于是命家人把陆俶拖下去,打了四十大板。陆纳上承父辈陆玩的素风,仅用茶果待客,并非吝啬,也不是清高简便,而是在实践清操节俭。

《晋书•桓温列传》中也记载:“(桓)温性俭,每宴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7]。桓温是东晋明帝之婿,与陆纳同时代,其政治军事才干卓著,三度北伐,威名大振。桓温当时也提倡节俭,常以俭朴示人。桓温每次设宴仅有七盘果品、茶水待客,这与酒宴上摆设山珍海味、鱼肉荤腥有着天壤之别。而他待客的茶果还有“七奠拌”的数量限制,充分表现了桓温节俭的品格

陆纳自诩素业,桓温标榜节俭,他们都以个人的做法影响着当时的社交方式。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对于西晋时皇家贵族奢华风气,他们这样做,对矫正时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陆纳、桓温那里,饮茶已不仅仅是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有了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的一种情操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开始进入了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东晋是典型的门阀统治,士族的权势地位依然是封建统治的支柱。在这一政治背景下,权豪肆意鱼肉人民,兼并土地。尽管东晋政权里的有识之士提倡“以茶养廉”,这只是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做法,改变不了门阀统治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