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白栖霞寺写茶诗,金陵茶文化增光彩

李白栖霞寺写茶诗,金陵茶文化增光彩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孚拜见李白以后,拿出自己的诗稿,请叔父评改,并以他在玉泉寺采制的茶相赠。李白这首诗及序文,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仙人掌茶的形状、品质、生长环境及其功效。《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是李白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茶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以名茶为题的茶诗。这首诗是在栖霞山写就,李白为金陵茶文化增添了光彩。李白不仅是一位酒仙,也是一位茶人。

李白栖霞寺写茶诗,金陵茶文化增光彩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诗人,多次游历金陵,并留下许多诗作(图3-1)。

图3-1 李白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25岁的李白走出巴蜀,辞亲远游,顺长江来到金陵。此时距六朝覆亡已130多年,曾经繁华的大都市,现在只是一个小县城,但这里的山川秀色,人文景观,历史典故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赋予诗人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李白凭吊了六朝皇宫台城的遗址,登临了城西南的凤凰台,游览了秦淮河岸的长干里等处。初访金陵的李白对一切都难以忘怀。在金陵友人的送别酒宴上,李白十分动情地写道:“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万里长江也比不上他对金陵友人留恋的情意长。

李白42岁时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但在长安3年的御用文人生活和亲眼所见的朝廷政治腐败,使他失望了。他又开始了游历,又一次来到了金陵。这以后李白到各地游历,多次往返于金陵,写下了近百首感怀金陵的诗篇。

李白最后一次到金陵是760年,他已经61岁,安史之乱过去7年了。期间,李白参加李璘军队,参与抵抗叛军的战争,后因李璘乘乱夺权被杀,李白也获罪被流放。流放途中遇上大赦,李白又得自由。这时的李白身体已很虚弱了,他回到金陵的寺庙里休息。

这一年,荆州(湖北当阳)玉泉寺僧中孚禅师云游吴越名山古刹,在金陵栖霞寺遇见了久别的李白,欣喜万分。中孚禅师俗姓李,名英,是李白的族侄。他深通佛理,善于写诗,尤喜品茶。每年春天,茶树萌芽时,他和小沙弥一起,从玉泉溪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嫩叶,制成一种扁形如掌的清香滑热、余味甘甜的好茶,以供奉过往香客。

中孚拜见李白以后,拿出自己的诗稿,请叔父评改,并以他在玉泉寺采制的茶相赠。李白听了侄儿有关此茶情况的述说,边品尝煎好的茶,边修改诗稿,李白沉思了一会儿,当即赋诗一首: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丛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馀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逐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www.xing528.com)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渐西子研。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李白这首诗及序文,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仙人掌茶的形状、品质、生长环境及其功效。先作序,以叙其由,然后赋诗,歌之颂之。序下的五言长诗,前四句写景,描绘此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以衬序文。接下来八句写茶,赞美此茶品质上乘。此茶是饮乳水而生长,以水之神隐衬茶必优异,又写茶生长在水边,枝叶茂盛,碧绿如玉,玉泉真公(惠真禅师)常常采饮,80余岁了,脸色还如桃花般红润,还能“还童振枯”,使人延年益寿,称赞此茶的神奇。再写此茶的外形及茶名的由来,“拳然重叠,其状如手”,故称之仙人掌茶。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说此茶是新出,举世未见,更显得此茶的珍贵,抒发了诗人对此茶的嗜好和深厚的感情。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所作的一首赠答诗,除“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诗句还有点浪漫主义特色外,其余诗句基本上是写实。恰恰是这个写实,显示出了这首诗在茶文化中的文献价值。

诗的序文中说“茶数十片”。唐代产的饼茶是以片论,所以饼茶又称片茶。片茶一般为圆形,中间有孔,茶被烘干后用竹丝穿成串,一串饼茶从数片到数十片不等,茶饼穿成串后,片片相叠,如同人握拳时手指相叠一般,所以称为“拳然重叠”,既似人的手掌,也像仙人掌的肉茎,李白雅称其为“仙人掌”。

诗中说此茶是“曝成仙人掌”。可知加工此茶时是采取自然地日晒干燥,是用晒青技术制成的。这是我国制茶中“晒青”的最早记载,说明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人们已用晒青方法制茶了。

这首诗也是阐明茶与佛教关系的珍贵文献。用诗歌反映僧人制茶史实的,李白是第一人。李白在诗的序文中说:“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李白对自己与中孚禅子一起,能够命名仙人掌茶是感到非常自豪的。正是因为李白的笔下留下了仙人掌茶的记录,使此茶得以传世千年,其族侄中孚也得以名传后世,佛教对茶的贡献也被载入史册。

第二年,李白准备离开金陵去宣城(安徽宣州)。南朝著名诗人谢朓曾在此做过太守,李白十分向往当涂县谢朓旧居所在的青山,李白把金陵和宣城当做他敬仰谢朓的圣地。

李白在去当涂的途中,专程到金陵梅岗岭高座寺看望在那里的族侄中孚,又写了一首诗《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抒写了对金陵山川名胜的颂扬和眷恋之情。并通过对中孚禅师讲经论佛、“于世事绝”的生活赞赏,显示了李白意欲远离尘俗,向往遁迹山林的心态。诗中最后写了“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与族侄中孚依依不舍的临别告慰。两年后,即762年李白病逝于当涂。

李白对有着六朝文明的金陵情有独钟。他一生给后世留下900多首名篇佳作,其中咏叹金陵的诗作就有100多首。《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是李白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茶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以名茶为题的茶诗。这首诗是在栖霞山写就,李白为金陵茶文化增添了光彩。

李白不仅是一位酒仙,也是一位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