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陵茶文化:岁时节令里的茶习俗

金陵茶文化:岁时节令里的茶习俗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岁时习俗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族习惯。我国农历把一年12个月,按气候变化过程分为二十四节气,构成了岁时节令的计算基础。春节拜年时请客人吃煨莲子,也是金陵相沿的饮茶习俗。二春节期间金陵饮茶习俗内容丰富,其他节令饮茶习俗也很有特点。

金陵茶文化:岁时节令里的茶习俗

岁时习俗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族习惯。我国农历把一年12个月,按气候变化过程分为二十四节气,构成了岁时节令的计算基础。由于生产、生活、信仰活动的安排,逐步形成了民族传统节日

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茶,四时八节总可见到茶的风情习俗,以饮茶表敬意、叙友情、明伦理的习俗,更是随着岁月的轮转而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在众多的节日中,最为隆重莫过春节了。春节,古称元旦,俗称过年。

金陵人心目中,茶不仅是饮品,而且是礼俗的媒介,客来敬茶是习以为常的礼俗。春节拜年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主人敬客时双手奉送茶,客人接茶时也用双手,并说声“谢谢”。“茶三酒四饭五六”,斟茶要浅,过满了是对客人不尊。客人为对主人表示感谢,不论是否口渴都要喝点茶。在告辞前,尽量将茶水喝完,以表示对茶的赞赏。

金陵人家过年要用“茶叶元宝蛋”敬来访的客人。晋代时是吃生鸡蛋。晋周处《风土记》载:“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炼形”。到了清代,改为吃“茶叶元宝蛋”。民国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载:“茶煮鸡子以当点心,名曰元宝蛋,客至,必争献数枚,俗谓进元宝。高淳县俗,主人出茶煮鸡子,俾贺客怀之而归”[1]。后来春节待客又改为先敬一杯香茶,再上一碗“打蛋泡炒米”,加白糖,以示甜甜蜜蜜。

春节拜年时请客人吃煨莲子,也是金陵相沿的饮茶习俗。民国夏仁虎《岁华忆语》载:“家有新妇、亲长来,必携红毯出拜,具茶盘。中置煨莲子,曰献茶”[2]

金陵人春节拜年还要制作茶泡。《岁华忆语》载:“款拜年客阙物推旨,曰茶盘,以小漆盒分格置糕点。曰茶泡,以白芹稍点盐,加松子、胡桃仁,沸汤芼之极芳香”[3]。民国潘宗鼎《金陵岁时记》也载:“盐渍白芹芽杂以松子仁、胡桃仁、荸荠点茶,谓之茶泡。客至,则与欢喜团及果盒同献。果盒以山楂糕镂成双喜字及福寿字式,最为精巧,余则随时物备之而已”[4]

清代袁菘生《戢影琐记》收《新年竹枝词》,其中咏欢喜团、咏茶泡、咏茶喜包的词都写有金陵春节茶俗的内容。

《咏欢喜团》:“贺年客至肃衣冠,茗瀹清泉荐果盘。更捧一瓯如雪白,为言欢喜又团圆”[5]。客人来拜年时,先献上茗茶,后献上欢喜团。

《咏茶泡》:“芹菜风味重江城,点入茶汤色更清。一嚼余香生齿颊,配将佳果祝长生”[6]。食茶泡时还要配一盘长生果(花生)。

《咏茶喜包》:“殷勤留客捧茶色,恭茶人前强致词。七八青蚨(钱币)红纸裹,最关心是客行时”[7]。这种给恭喜包(红包)之俗也贯穿有饮茶习俗,即先由童仆献茶,殷勤留客人,客人送红包,包中放上七八枚钱币。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人们称之为小年。旧时,金陵人家有围坐饮清茶春饼的习俗。以祝全家和睦幸福。清代袁枚曾赞赏金陵春饼“薄如蝉翼,大若茶盘,柔润绝伦”。《岁华忆语》载:“十五日元宵节,祭供与上元灯日同。或供春饼,大如碗,薄如纸,裹韭芽肉丝食之,风味致美。唐人说部谓‘金陵士大夫家饼可映字’,所纪为不虚也”[8]

元宵节这天,人们还全家去夫子庙看花灯。走累了就上茶馆吃茶,《岁华忆语》载:“新年灯市,旧聚于评事街,迤北至笪桥市,近年则夫子庙为多,鱼龙曼衍,士女杂沓,游人稍倦,咸就得月台啜茗,面钟山而临淮水,风景殊佳。茗碗加青果,曰送元宝。食品之佳者,曰梅豆,以梅子与豆同煮,染以红面,加木樨及糖,色香均美”[9]。这里说的就是饮青果茶,吃梅子豆。

如果是正月初一到初三上夫子庙茶馆吃茶,老板会向每位茶客赠送两枚橄榄泡茶。先在茶杯内放茶叶,再用两只橄榄切成四片,混合茶叶内一起冲泡,茶味清香,初上口时有些涩味,过后就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橄榄形似元宝,饮此茶吉利,含有元宝进门,恭喜发财之意。

二(www.xing528.com)

春节期间金陵饮茶习俗内容丰富,其他节令饮茶习俗也很有特点。

民间传说吃荠菜花煮鸡蛋能治头昏,因此在三月三这天,金陵人家会泡上一壶茶,人人都吃荠菜花煮鸡蛋。

清明时节是一年一度扫墓的日子,全家老小到中华门外祖坟上坟。人们一般是步行去,沿途野茶馆很多。上坟的人走累了,就在茶馆喝上一口粗茶,歇歇脚。民国时期,金陵学者王东培曾在清明《游雨花台》写道:“茶薄休评水,绵轻犹憩亭,年年当此节,因雨不曾经。”

清明前后,是郊游的佳期。金陵人大多去游牛首山、雨花台,有的还去放风筝,并到茶社去吃茶。《金陵岁时记》载:“吾乡每岁届清明节,放风筝者麇集,南城外之雨花台。山半有永宁泉茶社,佐茗之具,盛称梅豆。其法以黄豆和梅子拌糖煮之,最饶风味”[10]。《岁华忆语》也载:“人家率于是日诣雨花台永宁泉品茗为乐。泉水清洌,足湔烦渴。往往谈笑竟日,看夕阳而归”[11]。20世纪50年代,一位老人回忆儿时踏青扫墓情景写诗道:“破寺僧炉第二泉,踏青扫墓一流连,村茶新汲饶新味,此景依稀四十年”。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金陵人讲究在谷雨这天吃香椿头炒鸡蛋,还要喝“雨前茶”,也就是谷雨之前采摘下来的新茶,谷雨时节请客人喝新茶,清香的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农历四至六月进入夏季,季节性饮茶习俗的特征很鲜明。

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暖,小麦油菜已经成熟,这时人们有尝新的习俗。在此时尝新,人们可以在繁忙农事活动之前增添一点欢乐、迎接丰收。金陵人除喜爱尝新茶外,还有“立夏尝三新”,即樱桃青梅、鲫鱼。人们将梅子与玫瑰花混合一起制成“玫瑰酱茶”。《岁华忆语》载:“四月间,人家妇女采取鲜玫瑰花,细杵捣烂,和以梅子、糖霜渍(浸)之,为玫瑰酱,夏秋间,沸水冲饮,色香味均绝”[12]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传统的端午节有两大主题,一是为了水稻丰收而期盼雨水;一是为了避瘟逐疫,康健太平。后来又把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丰富了节日的人文色彩。清代,金陵城中双龙巷有妙相庵。道光年间,主持请来一位高僧讲佛。后来,这位高僧为救一位落水的听讲僧人,不幸身亡。为了纪念这位高僧及同样落水身亡的屈原,在妙相庵修建了屈子祠。清代中后期直至民国。每逢端午节,这里都举行纪念屈原的赛诗会,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他们相聚在妙相庵,小尼娴熟地端上梅雨茶。文人们品茶赏景,吟诗作赋,泼墨挥毫,形成“雨集”。清代陈作霖《可园备忘录》记载了“五月雨集妙相庵”。年复一年,相沿成俗。

六月金陵天气炎热,人们纳凉时总要饮茶,以解热降燥,止渴生津。清代孔尚任曾写道:“连日亢旱积热,惟茗碗清谈,可涤烦襟,汲泉品之,两腋之习习者已来”。清末陈散原在金陵寓所小院纳凉,一边品茗一边和儿女们数天上星星,说家常话。一杯杯清茶,不仅消减了暑热,还品出了茶外的人生韵味。他在《小院纳凉》诗中写道:“小院风疏萤火流,依依儿女映茶瓯,看星数点新凉味,不在人间乞巧楼”。

金陵有山有水,秦淮河是人们夏日爱去的纳凉之地。清代有首《秦淮竹枝词》道:“东关曲处柳条条,赤日行天暑正骄,饭罢游人争打桨,招凉齐泊大中桥”。《岁华忆语》载:“暑月游船,为金陵岁时行乐中一大集会。其名盖为趁凉来也。……时有佳友挐舟踵至,呼茗清谈,庄谐间作”[13]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秋高气爽,是赏月的佳节。金陵人家亲友之间互送月饼、菱藕等。旧时,月饼都是茶食店生产制作。“几家月饼最驰名,盼到中秋卖不清,椒盐豆沙五仁美,每斤价目注分明”,竹枝词唱的就是指茶食店生产的月饼。月饼是重油食品,人们吃月饼时泡一壶茶,喝茶就着吃香、甜、酥的美味月饼,既爽口又解油腻。

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带上茶水爬城墙,到清凉山、雨花台等处登高览胜。《岁华忆语》载:“金陵人九日登高,北则鸡鸣山北极阁,南则雨花台,要以登雨花台者为最多。携佳茗,沏雨花泉品之”[14]。《清稗类钞》也载(雨花台)“山之麓,茅屋三楹,茶档竹具,可供游人休憩”(图8-1)。《南朝佛寺志》载:“每当丛桂盛开,游履咸萃,煮茗剥栗子,作登高之会”[15]。登高回来,有的还要到澡堂泡个澡。《十二月品茶歌》唱道:“九月里吃茶菊正黄,登高佳节是重阳,登高还是吃茶好,眠眠坐坐两无妨”。登高回来在澡堂里喝喝茶,聊聊天,睡个觉,生活更觉惬意。

图8-1 20世纪30年代,雨花台第二泉和永宁寺旧影

重阳节人们爱喝菊花茶。还有的把菊花茶作为礼品赠送给友朋。清代曹寅有首《重阳》诗:“一秋肺热苦耽茶,草草重阳就菊花,归去双匏好封寄,西轩泉品缺浮槎”。曹寅与朋友同饮菊花茶后,还送给朋友两个装满干菊花的葫芦

农历十至十二月份,农事渐渐少了,新年快要来到,金陵乡镇开展的游艺活动日益增多,锣鼓、龙灯、采茶灯舞蹈等在乡间演出,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庆心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