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泽民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新华社稿第二,明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

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代表着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特邀代表(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46人。此外,不是十四大代表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不是十四大代表或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负责同志307人列席了这次大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大会的使命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14年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大会的议程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江泽民代表中共第十三届 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个部分:一、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二、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三、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报告通篇体现了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作了系统、深刻的总结,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精辟的概括;确定了90年代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外政策;阐述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这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前进的纲领性文件。

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稿

经过充分讨论,大会作出了3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

第一,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对14年的伟大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大会报告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14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强调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不可缺少的。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报告高度赞扬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并强调14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图为邓小平和江泽民等同志与十四大代表会面。
新华社稿(www.xing528.com)

第二,明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这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全局的大问题,其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飞跃,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三,大会还作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大决策。十四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三大以后的5年里,我们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考验。在这5年里,我们党遇到了国民经济在加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遇到了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还遇到了国际政治风云的急剧变化。正是在这种尖锐、复杂的矛盾面前,我们党坚定沉着,作出一系列重大而正确的决策,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后,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好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上述三大决策是党的十四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大会还就90年代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等作出了重要部署。

党的十四大对党的建设作了重要部署。

党的十四大提出,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为此,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总体要求:第一,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第三,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第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五,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10月18日下午,大会举行全体会议。会议首先通过了由34人组成的总监票人和监票人名单。在大会监票人的监督下,到会的2007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189位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30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共319人;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人。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既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考验的老同志,又有一批年富力强、担负重要领导职务的中年同志,还有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平均年龄56.3岁。一大批新人进入中央委员会,新进的占46.7%,他们多数是中青年干部,55岁以下的占61%,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83.7%,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44.5%。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会议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主席江泽民,副主席刘华清、张震;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尉健行和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后,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新华社稿

大会依次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对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表示满意,赞成报告对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同意报告提出的加快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策和部署,同意报告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阐述的对外政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并向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表示满意。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认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午6时,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国际歌》乐声中闭幕。

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党中央努力推进改革开放。一是迈出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步伐。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按照这一规划,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纵深领域拓展,启动了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汇率开始并轨,外贸体制、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价格管理体制、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纷纷展开,迈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扎实步伐。二是提出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重大关系和制定跨世纪纲领。1995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重大关系问题,包括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等。这对全党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全会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这个历史文献,展示了从1996年至2010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前景,是指引全国人民胜利跨入21世纪的宏伟纲领。三是加强宏观调控,成功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199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出现投资需求膨胀、货币投放过量,金融秩序混乱,物价大幅上涨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就此果断作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采取了加强证券管理,完善房地产开发管理、制止乱集资、严格审批、加强财税、投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重点整顿了金融秩序、财政秩序和市场秩序,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同时经济实现“软着陆”。

此外,这一阶段还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也得到加强。

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