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羽:一个伟大的茶人及其历史评价。

陆羽:一个伟大的茶人及其历史评价。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陆羽的个性及其历史评价关于陆羽的功绩,历史上早有定评。毫无疑义,陆羽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人。准确地说,陆羽是个杰出的茶学家,也是一个书法家、方志学家和诗人。陆羽是茶与文化结合的排头兵。关于陆羽身份的问题一直有争议。著者认为陆羽是和尚,所以说陆羽“吃素不吃荤,饮茶不饮酒”,在饥寒中熬过了70余载,获得了不朽之名。有一个明确的事实:历代墨人骚客从不认为与佛特别有缘分的陆羽是个和尚。

陆羽:一个伟大的茶人及其历史评价。

第六节 陆羽的个性及其历史评价

关于陆羽的功绩,历史上早有定评。毫无疑义,陆羽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人。他以7000字的《茶经》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茶学界的崇高地位,赢得了“茶神”、“茶圣”、“茶仙”之类的美誉——这一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此外,他还被人称作是“诗人”、“书法家”、“方志家”、“地理学家”、“谱牒学家”等等,人们不管那一顶顶桂冠戴在陆羽头上合不合尺寸,尽管“加冕”,足见对陆羽是何等的尊崇!

准确地说,陆羽是个杰出的茶学家,也是一个书法家、方志学家和诗人。著名茶人皮日休对陆羽有很精当的评价,他在《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中言道:

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痟而去疠,虽疾医之未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余始得季疵书,以为备矣,后又获其《顾渚山记》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温从云、武威段磶之,各补茶事十数节,并存于方策。茶之事由周而至于今,竟无纤遗矣。

陆羽是茶与文化结合的排头兵。他是诗人和茶人,他的《茶经》写得文采斐然,既是科技论文,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他铸的风炉体现了先秦的文化思想。

文人著书立说就是将自己的见解符号化,借助排列有序的文字方阵传播当代和后世,既裨益社会,又有益于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有著作存世,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生命的足迹,无异于延长了有限的生命,实为人生一大快事!茶人著茶书,品茗之乐加上著书之乐,获得双份的精神享受!

陆羽个性鲜明,《陆文学自传》中夫子自道云:“少好属文,多所讽喻,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之,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之。”“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燕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愆也。”

历史上对陆羽的个性与才学亦有定评:《因话录》、《新唐书·陆羽传》等书称誉他“聪俊多能,学赡辞逸,诙谐纵辩”;《唐才子传》称他“工古调歌词,兴极贤雅,著书甚多”;唐《国史补》说他“有文学,多意思,耻一物不尽其妙”;河间诗人刘长卿说他“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湖州武康诗人孟郊说他“高洁”(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关中诗人裴迪称赞他“高风味有余”(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皎然说他“宅心常远”、“戎佐推兄弟,诗流得友朋”(皎然《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湖州长城县丞潘述说他“从他白眼看,终恋青山郭”(《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童承叙《题〈陆羽传〉后》云说他“性甘茗荈,味辨淄渑,清风雅趣,脍炙今古”……总而言之,他孤高不俗,谦而不卑,庄而不亢,宅心宽厚,珍重友情。有青云之志,有烟霞之趣,是个高人逸士、骚人墨客,诙谐如东方朔,善辩如苏秦、张仪,既入世又出世,亦儒亦道亦佛,然又非儒非道非佛。

陆羽经历复杂、人生坎坷,生活方式多元化,个性是个多面体,细究其行止,且多违情悖理之处:他无视积公再生之德,不肯皈依佛门,“执儒典不屈”;既为士子理该入世出仕,诏拜太子文学不受,荐为太常寺太祝不就;既不肯涉足庙堂,却又和官员们打得火热,并有所依附;既为俗人,却又不婚,有家无室;既孑然独处,却又有道姑为红颜知己;不肯当和尚,却又喜诵佛经,交和尚朋友……

陆羽不入佛门而熟悉佛法,不是禅僧而善解禅理。他一生亲近禅门,30岁前居竟陵时,那一带禅风鼎盛,毫不奇怪,禅宗六祖慧能(638—713)就是在离竟陵不远的荆州悟道,后有菏泽神会(684—758)去荆州师从慧能习禅。马祖道一(709—788)晚年在洪州创业,影响颇大,而陆羽当时也旅居洪州。按佛门的话说,这是一大因缘

陆羽亲近禅门受益匪浅。禅宗的“淡泊”为他的茶道理念注入了思想营养,禅学“斗机锋”时敏捷的应答和富哲理的思辨色彩,为他的伶人生涯铺垫了艺术表演基础。多年的寺院生活养成了他安贫若素和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格

关于陆羽身份的问题一直有争议。杭州的钱时霖先生认为“陆羽应是一个亦僧亦儒的人。陆羽原是一个小和尚,由于种种原因,在他11岁时,离开了寺院,从邹夫子读书,以后广交诗人、文人,著书立说,并成为隐士,而同时他是一位僧人。”(钱时霖《陆羽轶文及随想》《陆羽茶文化研究》第4期)陆羽当然是“儒者”、“隐士”,但说“同时他是一位僧人”就难苟同了。

钱先生确认陆羽是“僧人”的举证有七条,不外乎是说陆羽“常诵佛经”、喜与僧人往来、常住寺院、过独身生活、有僧人的心态、死后和诗僧皎然葬在一起、死后有复州一老僧“云是陆弟子”……所以认为“《宋史》称陆羽为‘僧’应该是有根据的”。钱先生以“随想”命题,说明因缺乏史料的支撑他也不敢肯定陆羽就是僧人。

著者还可举出几个例子“支持”反方的辩论,例如:北宋孙迪(一作孙觌作)《过惠山皞老试茶》(《全宋诗》卷九百四十九:“萧萧阿兰若,桑苎有故家。佛屋倚高寒,僧蹊抱欹斜。”)该诗前四句写寺,其中谈到陆羽(桑苎)曾在此住过。

最突出的是南宋杨万里《题陆子泉上祠堂》(《诚斋诗集·朝天续集》卷三十一)一诗,竟说“先生吃茶不吃肉,先生饮泉不饮酒。饥寒只忍七十年,万岁千秋名不朽。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传。一瓣佛香炷遗像,几多衲子拜茶仙。”著者认为陆羽是和尚,所以说陆羽“吃素不吃荤,饮茶不饮酒”,在饥寒中熬过了70余载,获得了不朽之名。为纪念他,惠泉便称为“陆子泉”,泉和陆羽之名共同流传于后世。在陆子祠堂内,许多僧人都来参拜这位茶仙。曾煊赫一时的“麒麟阁”、“凌烟阁”冷冷清清,而陆子祠堂香火依旧。(www.xing528.com)

有一个明确的事实:历代墨人骚客从不认为与佛特别有缘分的陆羽是个和尚。

童承叙《题〈陆羽传〉后》云:“夫羽少厌髡缁,笃嗜坟素,本非忘世者。”他不认为陆羽做过小和尚。据《陆文学自传》所述,陆羽在龙盖寺先是“收养”,后做寺童或者寺奴,并未剃度为僧。

陆羽去世后,唐代诗人皇甫曾写了《哭陆处士》,他是陆羽挚友中为数不多的存世者之一。诗中说“汉家遍访道,独畏鹤书来”,似乎死的是“道者”陆羽。若陆羽是个和尚,皇甫曾不会刻意渲染“道家气象”。

陆羽去世后,唐代苦吟诗人孟郊写了一首《送陆畅回湖州,因凭吊故人皎然塔、陆羽坟》,诗中说“杼山砖塔禅,竟陵广宵翁”,称皎然“禅”,称陆羽“翁”,一僧一俗,泾渭分明。

钱文所引唐代高僧齐己上人《过陆鸿渐旧居》中“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两句诗,恰巧说明陆羽不是和尚,“佛书”不是他宗教信仰中理应尊崇的非读不可的“宗经”。

北宋张耒《予官竟陵时李文举尝以事至郡同游西禅刹,陆子泉烹茶酌酒甚欢也。今岁予移官齐安,文举自武昌渡江过,我与之饮酒,念西禅旧事相与慨然》(童承叙《题〈陆羽传〉后》卷一千一百六十三),诗中说“西禅旧游已陈迹,壁间陆子尘生供,西禅刹即西塔寺,原名龙盖寺。“壁间陆子尘生供”,壁间供着陆羽像已积满了灰尘,这说明宋代是将陆羽作为道教中的职业神祇享祀。

南宋陆游在诗中说“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陆游《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煎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传云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饮泉而愈,赐名“报国灵泉”云》,《剑南诗稿校注》卷三)、“《水品》《茶经》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陆游《戏书燕几》,《剑南诗稿校注》卷七十一)、“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陆游《八十三吟》,《剑南诗稿校注》卷七十)。诗人姓陆,自与陆羽联宗,以“江南桑苎家”自诩,认为自己前生可能就是“竟陵翁”(陆羽),愿自己将来也能如陆羽一样被人尊为“茶神”。在陆游眼中,陆羽是俗世的成功者,与佛无关。

南宋朱熹在《康王谷水帘》(《宋诗钞·文公集钞》)中说“敬酹古陆子,何年复来游”,作者用泉水来煎饮极品茶,以祭奠陆羽,表示对他的怀念。陆羽若是和尚,朱熹若用水酒之礼那就唐突了。

南宋洪咨夔《作茶行》(《平斋文集》卷七)中说“太一真人走上莲花航,维摩居士惊起狮子床。……桑苎翁,玉川子,款门未暇相倒屣”,道教神祇太一真人和佛门的维摩居士都来饮茶了,陆羽、卢仝也来饮茶了,似乎陆羽又成为在茶事中的代表人物,代表儒教与僧道人物共品香茗

元代王沂《芍药茶》(《伊滨集》卷十一)中说“陆羽似闻茶具在,谪仙空载酒船回”,诗人将茶仙陆羽与酒仙李白相提并论,道教有神仙崇拜,陆羽已被世人列为道教职业神祇。

明代钱子义《九龙峰》(《种菊庵集》卷二)中说“陆羽祠前旧茶灶,道人留试小龙团”,为陆羽建祠,道人在陆羽祠里煎饮小龙团,陆羽若是僧人,谁敢如此造次!

其实,佛门从不认为陆羽是个标准的僧人。湖北天门西塔寺僧众在1933年重刻了《陆子茶经》,新明禅师写了一篇颇有禅味的序,序中对陆羽有一段十分精到的评语,曰:陆羽“非僧非俗,亦僧亦俗。无僧相也无无僧相,无俗相也无无俗相。……茶经亦当粉碎,虚空杳杳冥冥而不尽然也。茶之为经,无翼无胫,不飞不走,而亦飞亦走。空仍是色,则又不得不染之楷墨。”这一段话算是说透了陆羽的身份,也算得上是最权威的评定。

陆羽就是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人物:半儒半僧、半官半民、亦庄亦谐,又是文学家又是科学家,他的《茶经》亦半是文化书半是科技书,但有一点毫不含糊: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今第一茶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