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学教育高速发展下的就业难题

法学教育高速发展下的就业难题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是名牌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

法学教育高速发展下的就业难题

一、法学教育高速发展和就业难现象的浮现

(一)法学教育超常规发展

近十年以来,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法学教育进入超速、超规模发展时期。新的法学院系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各层次的法学招生规模均年年大幅增长。目前,我国现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20所,法学专业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30多万人,其中本科生为20多万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万多人,法学硕士研究生6万多人,法学博士研究生6000多人。

2005年以来,每年的各层次法学毕业生总数已超过10万,法学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占了其中大部分。以2005年为例,2005年全国法学本科实际毕业生数为50469名,法学专科实际毕业生数为52773名,合计103242名。[3]笔者未找到2005年法学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数量的统计资料,暂以2004年的统计作为参照,2004年法学博士毕业生数为1022名,法学硕士毕业生数为10075名。[4]近两三年来,法学专科生的招生数量已呈快速下降趋势;法学本科生的招生单位仍在不断增多,但很多单位的法学本科招生数量都比往年有小幅下降;而法学硕士、法律硕士以及法学博士无论是招生单位的数量还是每单位招生人数都还处于增长期。(www.xing528.com)

(二)法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

近几年来,与法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增长情况形成对比的是,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就业的岗位质量也已渐不如人意。即使是名牌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早在2002年时,法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有初步迹象,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02年发布的数据,国务院部委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的综合就业率为7%,在全部214个专业中排在第187位。2006年,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进行的一项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中,法学专业以37.85%的就业率排在末尾,被认为“最难就业”。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2006年法学本科毕业生共1400多人,升学读研究生的300人左右,出国深造的50人左右,进入公检法的760人,从事律师职业的30人左右,公务员的400多人,还有400多人“进入各行各业”,涵盖各种企业、事业单位。所谓“进入各行各业”,多数是离开本行(法学)就业,情形不尽如人意的,或者未就业的。中国政法大学在中国无疑是一所名校,其生源非常好,“每年都有各省市的状元报考”,师资力量非常强大,其毕业生的素质是很出色的,然而如今的就业形势也已不尽如人意,“上世纪90年代初公检法争抢法大毕业生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5]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差一些的法律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更差了。概括起来,这几年法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由于存在司法考试门槛的限制,法学毕业生从事传统法律职业(法官检察官与律师)的比例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法学毕业生在其他行业就业。第二,国家公务员对法学毕业生的吸纳量越来越大,而且对法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公务员考试竞争异常激烈。第三,企事业单位已成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第四,多种原因造成的临时就业、不就业、假就业现象在逐渐增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