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强合作,协同创新,康平纳引领智能染整装备发展。

强强合作,协同创新,康平纳引领智能染整装备发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平纳以“强强合作”促“转型升级”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集纺织染整、染整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纺织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二是寻求强强合作,提升智能染整装备设计制造水平。与山东鲁泰纺织合作,共同承担国内首个筒子纱染色数字化车间研制建设任务。中集来福士通过这一平台,积极联合国际船级社、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协同创新。

强强合作,协同创新,康平纳引领智能染整装备发展。

康平纳以“强强合作”促“转型升级”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集纺织染整、染整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纺织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现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智能染整装备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智能制造专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0多项,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坚持“工艺创新驱动装备创新”,致力于智能染整装备的研究与推广。康平纳创建了纺织新材料、染整工艺、染整设备三维立体创新体系。通过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工艺创新驱动装备创新”的原则,将机械行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应用于传统纺织行业,实现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纺织工艺与智能装备的有机结合,解决了装备无法完全满足工艺的缺陷,成为工艺创新驱动装备技术创新的典范。公司已研制出六大系列40多个品种的智能染整系列设备,并已在鲁泰纺织、孚日家纺、雅戈尔毛纺、济宁欧化、江苏强声等3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智能染整装备设计制造水平。康平纳集团积极建设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一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建平台、共育人才,利益共享,合作双赢。康平纳坚持借助“外力”,积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先后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山东大学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研发平台,共育科研人才。康平纳产学研合作摒弃传统的单一式合作,建立双方成果共享的深度合作模式,企业拥有成果技术的所有权、使用权及经营权,院企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寻求强强合作,提升智能染整装备设计制造水平。企业长期与国内外纺织印染及纺织机械强企保持合作关系。与山东鲁泰纺织合作,共同承担国内首个筒子纱染色数字化车间研制建设任务。与荷兰万维公司合作,引进染料助剂自动配送的关键技术,开发适合国内企业工艺需求的染料助剂自动称量配送设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染整智能制造研究与生产基地。目前我国3 000多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中有2/3需要改造升级,拥有500亿—600亿元的市场空间。面对印染行业改造升级的发展需求,康平纳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起点,组织优势力量和资金,加快为纺织印染企业改造升级提供智能装备。在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示范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升级,建设筒子纱染色智能工厂,实现工厂级数据采集、分析、判断和执行等功能,染色一次合格率达96%,提高生产效率20%,综合生产成本降低20%。

软控全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体”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由部分青岛科技大学教授、老师,按照“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原则发展起来的集团化上市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公司根据学校橡胶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对应成立研究所,大学实验室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业跟进进行中试放大,直至成果产业化。通过市场化手段运作,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软控也由此成为大学名副其实的“不同体制的放大了的实验室”。

积极“筑巢引凤”,聚集行业精英。近年来,软控先后承建了行业唯一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依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平台,把全国信息控制、机械、橡胶、轮胎行业的100余位权威专家邀请加入公司行业专家委员会,为技术研发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咨询。软控与青科大联合共建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共同承担装备、材料、信息化等领域的各级科研项目任务,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直至有机融合,使产、学、研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7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1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承担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逾50项,荣获“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围绕国际巨头搭建全球研发平台。组建软控研究院,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和北美研发中心,与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气动实验室,与西门子力士乐等国际知名自动化供应商联合共建自动化仿真实验室,为米其林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开展炭黑等橡胶材料的输送测试,实现了研发战略的全球布局。(www.xing528.com)

依托产业集聚区,构建行业生态圈。发起设立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以行业协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知名橡胶企业和相关中介服务为支撑的高端产业集聚区,构造高度融合的化工橡胶行业生态圈。

积极开拓市场,形成全球创新格局。软控产品遍布国内近30个省市,并远销欧、美等地区,为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巨头所选用。

中集来福士进入世界高端深海装备“俱乐部”

2005年以前,深水平台建造被新加坡韩国少数几家海工企业垄断,我国与新、韩相比有30多年的差距。但中集来福士先后在烟台上海和瑞典建立三大研发设计中心,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实现“以平台造平台”,构建起强大的创新体系,在国内领先实现了半潜式钻井平台技术定型和批量化制造,已交付和在建平台占2010年以来国际这一市场新建半潜式钻井平台50%的市场份额。十年磨一剑,如今的中集来福士已是闻名世界的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企业,成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的使者

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是国家级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装备产业联盟基地。中集来福士通过这一平台,积极联合国际船级社、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协同创新。2013年,公司收购瑞典知名海工设计公司BT,在集团内实现了中欧企业创新互动,使欧洲前沿技术和中国总装技术深度融合,进而联合推出具有100%知识产权的新型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BT5000。

打造全球供应链平台。一座深水半潜式平台有1 000多个子系统,700多台轮机设备,需要整合整个供应链进行系统化创新。中集来福士发挥自主创新和国际化优势,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以设计拉动平台整体水平提升;同时带动400家山东企业的配套产品,整体达到国际海工最高标准(NORSOK标准)。

打造金融创新平台。海洋工程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金融创新平台是实现海工装备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中集来福士通过融资租赁、过桥贷款等金融创新方式,与工银租赁、民生租赁、海油租赁、中集租赁等进行了项目合作。

打造大数据平台。深水平台设计建造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如一座深水平台完工交船文件折合A4纸共有840万页,叠起来相当于150层楼高。中集来福士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利用P6工程计划软件管理建造过程大数据,有效管理26 000项作业任务,智能处理54 470个逻辑关系,确保深水平台设计建造工程在30年作业期间,设备和材料可追溯,为平台交付作业后的几十年全球运营维护提供大数据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