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碳城市与城乡规划的发展关系

低碳城市与城乡规划的发展关系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通过城乡规划建构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气候变化时期,城乡规划更多的是考虑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能源效率、城市结构组织、交通与土地利用效率、低碳城市实施管理等层面的规划与设计,以适应城市低碳发展。以城乡规划引导城市低碳发展城市整体要实现高效、低耗发展的图景就需要系统且彼此协同的规划体系来控制城市低碳发展。

低碳城市与城乡规划的发展关系

1.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向低碳演进的发展历程

从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史来看,较早的城市规划思想萌芽时期应从乌托邦思想的提出算起,是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一种愿景,思想范畴带有空想(或理想)属于不实际、理想的社会改良计划。与其相比,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从社会现象和问题出发,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试图从城市整体规划观角度,探寻一种能克服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城市病”、能促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从“田园城市”之后,城市规划思想也从乌托邦的传统理想主义走向了理性主义。为此从20世纪围绕该主题,提出了很多新理论和观点,诸如沙里宁有机疏散论、雅各布斯功能混合论、设计结合自然、新城市主义,倡导紧凑城市等理念成为这一阶段引导城市建设风向标。从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现代城市规划逐步走向复杂化、内涵化,涉及的问题也非常广泛。早期的城市规划针对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而现代城市规划所针对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城市化、能源危机、城市安全等更为严峻的挑战,城市规划的功能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为此,现代城市规划的研究范畴、研究内容、主要思想等方面都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和延异过程,为低碳城市规划概念的合理性提出奠定了基础(表7-6)。

表7-6 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潮演变对低碳城市规划理念的借鉴意义

(续表)

2.低碳规划是实现低碳城市的关键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艾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荷兰的国家空间规划以及日本的国土规划都是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典范。梳理规划理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麦克劳林和查德威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系统理论到后来的理性规划理论(安德鲁斯·法卢迪1973年提出)、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桑德库克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协作式规划理论(哈马贝斯和福柯)等研究一直在向更加科学的规划体系努力,寻求最佳的方法和可操作手段。从城市规划的功能和作用来看,规划是以最佳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规划活动(指规划编制)是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规划本质上是一种有组织、有意识的和连续的尝试,并通过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决策中,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

气候变化时期,城市碳排放备受全球关注。目前,各个行业都以低碳为目标,期望从各个环节中实现减少碳排放的途径,为探索低碳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努力。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中国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不前。”这说明从国家宏观发展层面,到具体的个体城市发展都要控制、引导、协调和优化等方面发挥规划调控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www.xing528.com)

我国经过40年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基本达到现代化中期阶段,然而由于资源和经济模式采用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从目前的环境污染程度来看,已经进入超自然负荷阶段,是一种与自然不协同的发展模式。如何解决过去40年城市发展中造成的不平衡问题,实现节地、节水、节能的目标成为未来城市规划关注的主要内容。因而,我们必须扭转传统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需要寻求低碳经济增长模式,引导社会低碳发展,建立城市与自然协同平衡发展模式。

气候变化时期,对于城市转向低碳发展来说,要发挥低碳规划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要重新认识规划对于节能减排责任和意义。因为城市规划学科特点是具有从宏观和微观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功能,因而具有从全局进行统领城市低碳发展的效能作用,同时又有灵活而有弹性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控制手段,因而从空间规划角度,低碳规划对于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15)来看,低碳城市建设将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趋势。

3.通过城乡规划建构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

气候变化时期,城乡规划更多的是考虑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能源效率、城市结构组织、交通与土地利用效率、低碳城市实施管理等层面的规划与设计,以适应城市低碳发展。

(1)以城乡规划引导城市低碳发展

城市整体要实现高效、低耗发展的图景就需要系统且彼此协同的规划体系来控制城市低碳发展。这首先从城市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以及到具体的规划用地布局中都需要融入低碳发展的规划理念和低碳规划技术。其次,在各层次规划中要建立彼此协同、相互关联度较强的规划控制体系,从城市低碳发展目标的逐级落实,到具体的低碳控制指标的执行,使城市开发建设带来的碳排放影响在可控制的状态下进行。从城市规划学科而言,需要遵循“碳排放审计”下的碳减排目标(图7-6),从而对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开发以及政策制定出科学规划。

图7-6 “碳排放审计”下碳减排目标实现流程图

(2)通过低碳规划重建城市微循环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全球气候变化、城市碳排放过量、城市环境恶化等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手段和措施减缓这些现象的发生或者真正扭转事态的发展局势,导致我们不得不从城市整体系统或空间方面思考减少城市碳排放的途径和方法。从城市规划学科而言,自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以来,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直在寻求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也不断的进行空间发展模式理论和实践探索,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规划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最终的奋斗目标和宗旨一直在延续。同时,从城市规划的功能和作用来看,规划是以最佳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规划活动(指规划编制)是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规划本质上是一种有组织、有意识的和连续的尝试,并通过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决策中,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从规划的功能和作用的分析来看,可以看出人类行动的“理性安排”是规划的根本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