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及核心含义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及核心含义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以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为此跨行政区的区域环境开发和保护成为区域协调的重要内容。其中,产业协调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区域功能定位协调,主要体现在基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实际,确定区域发展定位,在总体发展格局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定位。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及核心含义

区域由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两大系统组成,并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域以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6]区域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系统组成,其协调内容既要注重各子系统内部协调发展,也要注重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跨区域的系统之间的协调。主要有:

(一)区域生态环境协调

自然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各种自然资源或要素相互联系与制约,具有本身的运动规律。如违反客观规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使资源遭到破坏,尤其是对于可再生资源和可更新资源而言。如农业生产中的滥垦滥伐,必然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使水、土等可更新循环的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退化,自然环境日趋恶化。[7]

区域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影响是跨行政区的,甚至是全球性的,为此区域生态环境还涉及跨区域协调发展。如,汽车尾气污染当地空气,并产生影响全球的温室效应湿地消失破坏当地的水资源,损害全球生物多样性。开发河流水资源时,上游、中游和下游各有所求,甚至以邻为壑。为此跨行政区的区域环境开发和保护成为区域协调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屏弃从单一地区需要出发进行资源环境开发,而是从区域整体利益角度,进行跨区域合作,共同管治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

区域经济系统是由多个经济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调节控制各个经济要素的独立运动以及要素之间的关联运动,使经济要素之间的关联支配各个要素的独立发展,达到经济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发展态势。进而主导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向,使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由旧结构状态发展变化为新结构状态;从而实现经济要素合乎规律发展、区域经济系统内部与外部互惠共赢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

区域经济资源共轭是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优势产业转化为优势功能,推进区域经济系统实现初级协同,并向高级协同转化。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各种优势资源条件,进行资源共轭,使各种经济资源之间保持相互依赖的状态,并将区域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在开放的条件下,以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为核心,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主导,引导其他经济要素围绕优势产业进行协调发展产生协同效应,使区域经济发展获得比所有经济资源综合叠加还要大得多的倍增的协同历练,共同推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中,产业协调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盲目投资恶性竞争,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以旅游产业为例,其既涉及跨部门合作,又涉及跨区域合作。例如,旅游往往涉及宗教文物、旅游、林业交通等多个部门。还有部分景区涉及跨行政地区合作,如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跨陕、晋两省。两省分别开发,将整个景区分成两半。游客不能从一岸进入另一岸观赏。如果进入对岸景区,先要退出景区,绕行4.5千米,重新购票进入,不但耗时耗钱,也有损景区的旅游价值。

(三)区域社会系统协调(www.xing528.com)

区域社会系统的协调,是指区域内组成社会的各子系统或各社会体制之间在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等方面相互适应、相互匹配、相互一致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社会系统的相互协调不仅意味着其子系统在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上能够相互匹配,而且还意味着各子系统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社会功能,使每个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能够为社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做到各得其所,从而有力地促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区域社会系统协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如交通、能源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跨行政区的协调发展。每个行政区自建一套可能形成重复建设,效益下降。大型基础设施往往是跨部门的。长江上的大桥公路和铁路兼用的较少,大都是单一通途的桥梁。原因是它们分属两个主管部门。1960年建的南京长江大桥净高24米,丰水期3000吨以上船舶无法通行。后来南京以上大桥江面净高都仿南京长江大桥,影响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在城市化高潮中,城市间一体化趋势加强。规划实施统一供水、供气、供电,统一公交系统,统一治理污水等任务十分紧迫。

另一方面,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通过经济适度发展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享受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统一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基础教育条件等,从而使不同区域人民生活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

(四)区域政策制度协调

区域政策制度协调是主要基于区域优势和战略发展需要,对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时序等进行的政策制度的安排,使区域发展呈现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同维度的协调发展。

区域功能定位协调,主要体现在基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实际,确定区域发展定位,在总体发展格局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定位。区域定位既要从本区的实际出发,发挥本区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又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和整体目标,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趋势。区域定位要体现服务于全国,在全国总体布局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确定区域的主攻方向,使区域发展与全国总体目标有机结合。

区域发展时序协调。区域发展存在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在有限投资的情况下,政府更多倾向于在重点地区先行启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投资,进而引领企业等市场资本向重点地区投资,并可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引导企业投资区域。例如,我国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时,对东南沿海地区在地价、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向重点地区汇集。随着东南沿海的开放开发,我国又推行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由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