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市党的建设发展报告 (2007年)

宁波市党的建设发展报告 (2007年)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是宁波市党建工作极不平常的一年。早在2006年10月,中共宁波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就对宁波市2007年的党建工作进行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2007年宁波市的党建工作要点。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

宁波市党的建设发展报告 (2007年)

刘彦昌

摘要:2007年是宁波党建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以四级党代会的相继召开为契机,宁波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自己的市情,突出重点,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在城市区域化党建模式、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切实推进作风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加强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亮点纷呈,很多探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宁波的党建工作应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2007年发展的基础和要求,着重在继续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探讨进一步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路径,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加强党建理论的研究,总结宁波党建工作的经验,做好市内市外的相互交流等方面下工夫。

2007年是宁波市党建工作极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既有中共宁波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和宁波所辖各县(市)、区的党代会相继召开,又适逢中共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和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四级党代会的相继召开,使得宁波党建大事不断,党建工作的内容极为丰富,也为宁波市加强和推进党建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契机。

早在2006年10月,中共宁波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就对宁波市2007年的党建工作进行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2007年宁波市的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强调:2007年全市党建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围绕“开好党代会,迎接十七大”这条主线,深入研究我市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拓创新、促进发展,不断探索加强党建工作的方法和路子,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为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在具体工作内容方面,市委党建工作要点明确提出,2007年宁波市的党建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一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二是认真抓好市、县(市)区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全面实施“十一五”人才规划,着力构筑区域人才高地;四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五是积极推进党内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党的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六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七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细致地做好省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和市十一次党代会有关工作。为保证这些工作能够切实落实,还同时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以保证这些工作要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人负责。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根据中央安排,2007年宁波市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文选》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了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故略思想,增强了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使学习能够收到实效,还进一步健全了理论学习的考核制度,在办好“宁波论坛”的同时,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述学、评学、督学制度,把干部理论学习的考核与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建设,扎实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按照中共宁波市委的安排,各级党组织都依据党章和党内其他法规的规定,结合各自实际,在建立健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共产党人道德行为规范方面进行了部署,同时,还采取各种形式,切实加强道德教育,以促进党员干部提升道德境界,带头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评议党员、考核干部时,将道德品质作为重要内容,激发了党员干部提高道德水准的内在动力。

开展领导干部读书活动。为提升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素质,中共宁波市委决定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读书活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学有所用”的原则,确定2007年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把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通过领导干部读书活动,带动机关干部的学习,努力营造“宁波干部爱学习”的浓厚氛围。一年来,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读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从发表的读书体会看,这些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网上教育全面展开。为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要求,化解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工学矛盾突出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影响学习的因素,宁波市在党员干部学习场所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成立了“宁波市干部网上学院”,建立了宁波市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提升“宁波干部党员学习网”功能。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全市统一联网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

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得到加强。以市党建研究会为主要阵地,协调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力量,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研究,注重对理论工作者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定期交流和研讨制度,重视发挥党建理论研究队伍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宁波党建理论的研究水平。加强对我市党建工作中现实课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由市党建研究会牵头,召题研讨会两次,对“新农村建设与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组织开展了2007年党建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推进了“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研究成果的转化。

充实和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圆满完成了市“两委”人选和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的各项人事安排工作,组织实施了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面考察及调整充实工作,同时进行了社会管理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对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改进,加强对领导班子调整后的跟踪了解,完善领导班子建设定期分析制度。对新进班子人员及时进行了集中学习和培训。调整充实了后备干部队伍,建立了新的市、县(市)区两级管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党政正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后备干部的特点,落实培养锻炼措施,强化责任,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通报制度,在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堪当重任的县(市)区党政正职后备干部队伍方面有重要进展。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持续推进。根据换届后的新情况、新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民主集中制教育、廉洁从政教育,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开展以“团结和谐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推动领导班子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树立新形象,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取信于民。

“作风建设年”活动有声有色。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的部署,宁波市认真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月至4月,为动员部署、全面发动阶段;第二阶段:5月至8月,为查找问题,边整边改阶段;第三阶段:9月至12月,为建章立制、全面提高阶段。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全省“作风建设年”动员会议精神,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在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过程中,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全市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促进各项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使活动切实展开,宁波市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广泛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在相关刊物开辟“领导干部谈作风建设”专栏,在市县两级领导班子中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活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课题调研,把“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百名书记蹲点”活动收效明显。在活动中市领导带头轻车简从,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工地及广交会现场,与工人、企业家谈发展,与农民、村干部聊农事,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把搞好调研与办实事结合起来,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他们还特别注重访贫问苦,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受到群众的好评。2007年4月初,“百名书记联镇带村谋发展蹲点调研”活动启动后,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陆续到基层开展蹲点调研,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切实帮助基层解决突出问题,并结合蹲点调研感受撰写了一批手记,记录蹲点调研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摸清社情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等领导公开发表自己的蹲点手记,以此来带动和鼓励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全市迅速形成了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的热潮。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整体推进。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努力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县(市)区委书记履行抓党建工作的职责,全面推广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在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主要加强了社区党建工作,推行社区党员分类量化管理办法,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区域性党组织运作新机制,探索适合“两新”组织特点的党组织工作方法和发挥作用的途径。深入开展“争五星创五好”活动和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部署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强重点区域的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

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长效机制文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形成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体系。在宁波市委的带动下,各级党组织还结合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研究了如何进一步落实这些文件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

党的基层干部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得到加强。继续实施《宁波市2005 — 2010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开展农村党员轮训工作,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党员全程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力度,建立全市流动党员信息库和市高校毕业生党员信息库。深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立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实施“一村一大学生”工程,推动优秀大学生到村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着手制定基层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的意见,建立基层党务干部人才库。切实加强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坚持开办农村基层干部远程教育大专班。深入实施关爱党员工作,探索设立“党员互助基金”,开展党内互助。着手探索解决基层干部报酬问题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针对副职减少后的实际,探索并建立健全县(市)区领导班子新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新体制的优势。指导和帮助县(市)区领导班子改进和完善领导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着手合理界定书记、副书记、常委的职责权限,科学划分党委、政府的议事决策范围。加强对县(市)区领导班子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情况的检查,落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强化工作责任意识。进一步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级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组织的领导,形成了党建带群团、群团促党建的互动局面。

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已出台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宁波干部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完善了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研究制定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实施细则、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实施办法等制度,理顺干部双重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能岗相适的干部调配机制,建立干部调配信息库,出台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规程。试点探索干部选拔任用质量评价办法。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方式。认真做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有关配套政策法规

推进党的组织制度创新。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研究制定宁波市实施党内情况通报、党内情况反映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的相关规定。探索推进党务公开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深化落实党内监督制度。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着重抓了《宁波市党内监督十项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落实工作,建立健全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着手建立信息化监督体系,增强监督效果。重视《关于规范市委及县(市)区委主要负责人用人行为的意见(试行)》的贯彻实施,制定规范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用人行为的意见。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探索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和审计结果整改回访督查制度。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从强化学习、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规范公务接待、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厉行节约等方面着手,认真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百名书记蹲点”活动为契机,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切实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在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勤政廉政的自觉性。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完善民主评议机关工作。

强化反腐倡廉教育。研究制定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意见,积极开展示范教育和瞥示教育。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加大利用宣传媒体进行廉政教育的力度。深化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工作,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评价和文明道德的社会风尚。加强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建设,着手探索建立具有宁波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

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按照中纪委的要求,坚决清理纠正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各种行为。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以及参与赌博等方面的问题。认真治理不正当商业行为,依法惩处商业贿赂,特别是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投标、低价批地或变更规划获取暴利的案件。严肃查办违反津贴补贴有关规定的案件,以及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社保基金管理、环境污染方面侵害群众的案件。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切实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深化“三重一大”保廉体系建设。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党组牵头负责,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评估和重大项目事后评价制度。加强对杭州湾大桥、东部新城建设等重点项目以及政府投资性项目的监管。推进科技促廉工作,逐步建立电子监察系统。

推进基层廉洁工程建设。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宁波市基层廉洁工程建设实施意见》为载体,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国有企业保廉促效工作,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资产评估、产权流转、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努力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企业惩防体系。

综观2007年宁波市的党建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一是紧紧围绕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部署开展工作。由于2007年是从中央、浙江省到宁波市和所辖县(市)区四级党代会相继召开的特殊年份,2007年宁波的党建工作呈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党代会的精神和工作部署开展工作。各级党代会结束后,宁波市各级党组织,都把学习领会该级党代会的精神、贯彻落实及部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时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通过不同形式和载体,掀起学习高潮,让各级党代会精神深入人心,使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尽快统一到党代会的精神上来,为贯彻落实各级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和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尤其是党的十七大闭幕后,中共宁波市委及时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甬党〔2007〕21号)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出具体部署。区县(市)以下各级党委,也都根据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和市委通知的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宣传和学习活动,组织了多场学习十七大精神座谈会,开展“百场报告会”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基层宣讲或上党课,市委还组建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团,赴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及在甬高校开展宣讲活动,力争尽快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并结合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客观实际,着重研究和提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意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领和指导本地区的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开创本地区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突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一题。这两项建设是我们党在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环境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主线。自觉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党建工作,是2007年宁波党建工作的又一重要特点,还是在年初制定2007年宁波党建工作要点时,就明确提出,“2007年全市党建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一年来,宁波的党建工作紧密围绕这一主线,把两者结合起来,寓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之中。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通过培训和读书活动,重点加深广大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重点探索如何让基层党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在作风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促进全市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促进各项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围绕中心抓党建的思路明确、方向坚定。围绕中心抓党建工作,是宁波的一贯做法,自1980年中共宁波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以来,历届中共宁波市委始终坚持这一思路,有效地保证和推动了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对此,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保证中心工作的健康运行。但国内却有人借机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之路提出质疑。尤其是到2007年年初,国内出现了一股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定改革开放、要求回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治国道路的思潮。在这种复杂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宁波市毫不动摇地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明确强调,党建工作要为“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显示出了政治方向上高度的坚定性,做到了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继续围绕中心开展工作,不给经济建设增加干扰,不分散对经济建设的注意力,确保了宁波经济社会的继续健康发展。

四是针对宁波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问题而有所侧重。注意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宁波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要求而有所侧重,是2007年宁波党建工作的又一重要特点。宁波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部发达地区,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有部分属于全国共性的问题,更多的则是作为先走一步的沿海地区特有的问题。比如,随着宁波社会经济的发展,村改居后,社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如何及时跟上,这在全国没有先例和经验可供参考。宁波市探索采取网格化、区域化的模式进行城市社区党建,探索城乡一体的党员全程动态管理机制等做法,正是适应宁波当前特殊市情要求的结果,这种探索不仅具有宁波特点,对中西部未来在发展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再比如,2007年宁波党员关爱行动,把重点定在“关爱流动党员,共建和谐社会”上,推出81890710全市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热线,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对外来流动党员的就业帮扶、建立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和结对帮扶制度,设立流动党员困难救助金,维护外来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协调机构等十大举措。之所以在其他地方还在集中精力解决流动党员的组织问题时,宁波率先推出这十大关爱流动党员措施,也是缘于宁波地区的流动人口过多,社会和谐面临的问题比其他地方严峻,通过关爱流动党员,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对宁波社会的和谐意义重大。(www.xing528.com)

2007年是宁波市党建工作创新成效明显的一年。一年来,宁波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乘着从中央到县(市)区各级党代会相继召开的东风,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结合宁波的实际,大胆探索和创新,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工作亮点纷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宁波的城市区域化党建模式创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随着宁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党员队伍的急剧扩大和党员结构的巨大变化,需要社区党组织进一步合理设置基层组织。宁波市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在社区成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社区党建工作研究会,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和党员联络站及党员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创新了社区党建组织形式。同时根据辖区内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团组织以及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分类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逐步建立起纵横延伸、全员覆盖的区域性组织网络。开展扩大社区党组织职能的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社区建党委和楼道建党小组的成功经验,在党员人数100人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党委,综合运用地域相近、行业相同、年龄相仿的三种方式设置党小组,以墙门、楼道、里弄为单位划分党小组。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基础,努力建立以组织网络共建、基础设施共用、思想教育共抓、党员队伍共管、党员教育共促、志愿服务共有为主要内容的“六共”党建工作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利用的最大化、高效化,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区域化、社会化新格局。宁波在城市区域化党建方面进行的这一探索,形成的这一新模式,受到国内党建专家的关注,认为这是在基层党的建设方面,宁波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在《“新华网”》《辉煌的五年,奋进的五年——专家解读党的十六大以来大事记》中,高层党建专家也对宁波的这一创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篇文章随即被全国很多媒体所转载,宁波的创新被介绍到了全国,并在全国引起了重视。

二是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如何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是自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党建工作一直面临的难题。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这个问题愈加凸现。各地虽然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从问题的解决情况看,还没有哪个地方已经找到了一个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仍然需要探索。宁波市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水平,大胆创新,由地方党组织负责,向缺乏党务工作人才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务工作者,在解决党组织的覆盖面上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和大胆探索。同时启动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系统培训,并进行跟踪分析,不断改进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管理,这对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做法作为宁波在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方面的探索,在全国也属开先河之举。

三是开展“走进矛盾、化解难题”活动,探索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路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但是.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具体的路径。宁波市各级党组织有意识地把“走进矛盾、化解难题”专项活动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将其作为提高的一个重要路径。由于宁波市各级党组织的有意引导,各地党委组织部门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倡导领导干部勇挑重担,在化解矛盾中接受考验,在破解难题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形成了“群众心坎上‘找题'”,“攻坚克难中‘啃题’”,“排难解忧中‘凝心’”的工作方式。使这次专项活动成了,'既是展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舞台,也是锻炼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际效果是,群众对干部的印象好了,干部的执政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参与活动的领导干部普遍反映,通过这次专项活动,他们接受了一次“民本思想”的心灵洗礼,还在这场“实战”中提高了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四是公开发表部分干部的“蹲点手记”,探索作风建设的保证措施。开展“百名书记蹲点调研”活动的目的,是促使领导干部深入各自的基层联系点,通过走访座谈,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真诚问计于民,探寻发展良策,以实际行动推进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为保证能够切实达到这一目的,省委要求蹲点的书记写调研报告和蹲点手记,并在报刊上发表。这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达到相互启迪的目的,同时也有通过这种公开方式,让社会监督,防止活动目的被打折扣的考虑。这是中共浙江省委加强作风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宁波市在这方面更是走在前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蹲点调研中,不折不扣落实省委要求,撰写了《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让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民心工程》的调研报告和《从“三变”“三盼”“三烦”看民生》、《新农村建设既要创“亮点”更要破“盲点”》等四篇蹲点手记,在《市委办通报》上发表,并把蹲点手记《从“三变”“三盼”“三烦"看民生》,交《宁波日报》公开发表。其他市委负责人也把自己的蹲点手记交《宁波日报》公开发表,各县(市)区的主要负责人也照此,将自己的蹲点手记在所在县(市)区的媒体公开发表。把主要领导蹲点调研的结果向社会公布,使社会各界通过他们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解他们蹲点调研的深入程度和思想倾向,实际上是将其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不仅如此,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为切实促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找到了一个有效方式,意味着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模式已在创新。

五是开展领导干部读书活动,探索使之收到实效的路径。开展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为提高执政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学习如何才能真正“人脑人心”,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太忙,把读书当成软任务,往往深入不进去,或能拖就拖,结果使得读书活动的效果总是不够理想。为改变这种情况,宁波市委在2007年的读书活动中,对领导干部提了一条要求,每名领导干部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文章,供报刊选登,意在借以交流学习体会,推进学习能够切实深入,收到实效。由于采取了这一措施,在学习中,很多领导干部认真研读了部分指定书目,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大量的读书体会文章,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根据计划,在《宁波日报》的理论版选登了部分领导干部的学习体会文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是对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关于党建的理论研究工作得到加强。以往宁波在党建工作方面,比较注意探索和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从事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是研究主体,务实的色彩明显,而对宁波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弱。近年来,宁波在党建工作上虽然有很多探索和创新,有很多开全国先河之举,但总结、提升却没有相应跟上。比如,在1996年-2007年的10年间,收入《中国期刊网》的有关宁波党建的理论文章和经验介绍文章,总共没有超过10篇,这和宁波在全国日益提高的沿海发达城市的地位很不协调。2007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市委带头,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我市的相关人员一起研讨宁波党建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区也都分别邀请专家来共同研讨本地区党建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在宁波市社科规划课题中,党建方面课题的分量有所增加。2007年宁波发展蓝皮书,一改往常的布局,首次把党建作为一个专题列入。2007年度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宁波当代发展研究”项目除总论外,共有七个专题,党建篇作为第五篇也名列其中。市党建研究会也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已经召开了“新农村建设与基层党的建设专题研讨会”,还计划年内再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座谈会”。在一年里召开两次宁波党建问题的研讨会,这在宁波党建研究会成立以来也是不多见的。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为主筹建的宁波市党建研究所,也已经完成了各项前期工作,即将开展工作。

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列。因此,宁波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其他地区没有的全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索、需要创新是毫无疑问的。而要探索、要创新,就更加迫切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否则,如果总是缺乏理论研究的支撑和指导,就要多付探索的成本,或者难免陷入盲目性,或者难以深入。

综观2007年宁波的党建工作,可以发现,理论研究的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社会对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视不够。2007年宁波对党建工作的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务实,主要是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如何解决的办法,对策性研究的特点特别突出,而对基础性研究,对相关的理论问题的探索却相对薄弱、重视不够。比如,2007年宁波的一些相关的党建问题研讨会,应用色彩明显,基本都是偏重于对实践难题的破解,“技术性”色彩突出,缺乏理论的论证和支撑;2007年宁波的各种党建课题,也大部分是集中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路径探索上,由于对理论的重视不够,使研究和探索显得缺乏深度,也使现有的一些做法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和推广。

二是学者、知识界对党建问题的重视和参与不够.使现有理论研究的“官方”色彩过于浓厚。虽然宁波的各级党组织对吸纳学者的参与已经引起重视,邀请著名专家参与研讨,但在调动本地学者的参与方面还有待加强。比如,相关学会作为在民政局备案的研究者所组成的群体,本应以研究志向为标准,不应该像机关一样。但实际上,从其成员的身份看,主要是官员和“官员型学者”,纯学者身份的成员不多。尤其是在举办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时,能够参与会议的大多数是担负一定党内职务的领导干部和“官员型学者”,在大会发言、评审课题、成果评奖时更是这样。当然,党建工作由于和领导工作密切联系,具有领导干部身份的官员和学者,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对情况的把握更全面,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更有发言权。但这样活动的结果,是使官员型学者以外的学者们产生了被边缘化的无奈感,降低了他们对党建问题的关注度和兴趣。由于社会力量参与研究不够,官员型学者以外的声音较弱,使我市党建研究的视角因研究者身份大体相同而显得单一,研究的视野和考虑问题的思路自然都受到了局限。而且,以官员为主体的研讨会,通常是每个发言者谈一个问题,互不重叠,更像是一个汇报会或经验交流会,难以形成研讨的氛围,缺乏不同观点的切磋和相反观点的交锋,使通过研讨问题深化认识的目的大打折扣。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和宁波文化的务实取向有密切的关系。宁波文化特有的务实取向,使得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是虚的,是讲“大道理”的,在宏观上对全党可能有意义,但对宁波发展的作用不是那么显著。而且,还有不少人把发展是硬道理中的发展,主要理解为经济的发展。因此,表现在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上,稳的特点明显,由于理论支撑不够,也导致宁波在全国有影响、有分量的探索不够,和宁波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还有,对外宣传和展示的意识不强,鼓励引导不够,使得有影响的结合宁波党建实践的理论研究性文章在全国公开发表的不多。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使得对宁波党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价值的做法,缺乏及时总结和应有的提升,更使推广受到影响。不张扬,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经济发展方面是必要的,但党建工作是一个需要共同探索、相互启迪和借鉴才能推进的工作。这里没有专利竞争,其探索形成的做法和经验,应该拿来共享,这是责任,也是形成党建大氛围,共同推进党建创新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到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会议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对未来工作进行了重要的部署。中共中央已经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区分层次,领导干部要学深学透,广大党员和群众要掌握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本内容。要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党的学习贯彻。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中心内容,制定系统学习计划,列出专题进行研讨。领导干部要在认真参加集中学习的同时加强自学,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各地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班,集中一段时间分期分批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一遍。这就是说,认真学习、领会和把握十七大精神.将是2008年全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

宁波如何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把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对宁波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对此,中共宁波市委已经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对下一步宁波如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出了具体部署。2008年的学习,是面上普及后的深入学习。根据2007年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的经验,坚持发表学习心得的做法,结合宁波的实际思考宁波的发展,能够提高学习的实效。组织部门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宣传部门应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围绕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过程中提出的难点问题,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理论界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干部群众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未来党的建设的主线。确定这样一条主线,不仅意味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将是未来我们党的建设的长期性任务,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动态性任务,也预示着这两项建设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又是一个需要全党高度重视、共同努力的复杂性任务。宁波的各级党组织近年来围绕这条建设主线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这两项建设对我们党来说,也还处于刚主动意识到不久的阶段,有意识地进行探索的时间还不长,对其内涵和规律的认识还是初步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其的把握还需要不断提升。所有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完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这个意义上讲,宁波近年来所进行的探索和努力,也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两项建设又会不断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结合宁波的实际予以解决。

2008年,应该乘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的有利时机,本着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之中的思路,把这两项建设和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结合起来,对这两项建设的推进定出具体可行的五年规划,明确每年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调动全市各方面的力量,进行重点攻关。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建设重点,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结合宁波的实际,分析和明确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内涵,将其进行科学分类,力争每年在一到两个问题上有所进展,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检查我市已有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运行和落实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这一机制。

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党的十七大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方面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对政党而言本应是一个不应该忽略的基本问题,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这个问题却成了一个被长期忽略了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写进报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创新性意义,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体现。就我们党的现实状况而言,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还有个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问题。因此,探讨落实的具体路径就显得特别重要,预计这将成为未来几年党的建设,特别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研究和突破的问题之一。

自2004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来,特别是自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以来,宁波市对党员主体地位问题就已高度重视。一年来,宁波在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方面,已经有意识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创新党员教育培养模式,整体提升党员主体能力;创新党员管理服务机制,不断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创新党员活动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拓宽参与党内事务渠道,切实保障党员主体权利等,使党员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党员的权利得到较好落实,党员作用发挥明显。但是,由于这方面的工作还在探索中进行,因此,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比如,在党员主体意识方面,一些党员主体意识还不够强,自我发展的驱动力还不够;在党员主体作用发挥方面,一些党员的主体作用表现得不很突出,党内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平台和途径还不够完善;在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机制方面,党员主体的参与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及监督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进一步解决。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同时,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可以预见,2008年各地将更加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近年来,宁波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很多做法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比如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方面实行的区域化党建模式,在党员关爱方面实行的党员服务中心和开通了党员咨询服务电话81890710,提供24小时服务。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方面,向不具备条件的企业派遣并统一培训党务工作者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些工作很多还属于探索性的阶段性成就,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深化。比如,在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虽然形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打造一支优秀‘指挥员‘队伍"、“建设农村村民服务中心,夯实农村党建工作基础”、“构建新型农村干部考核体系”等有效做法经验,但从建设的整体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创新型的体系,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覆盖到,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

创新性实践活动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有效指导下才能减少探索路程中的曲折和成本;实践中的经验需要进行总结和提炼,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不断深化,才能为更多的党组织所共享,被其他人所借鉴,成为财富,在启迪他人的同时,大家一起提高,共同进步。2007年宁波在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从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看,对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也还需要进一步加速。目前宁波在党的建设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比如,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方面实行的区域化党建模式,因理论研究的支撑不够,还没有得到更高水平的提炼和总结,因此虽然有提升的空间,但提升的速度还不够理想。在宣传、普及,在惠及更多的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让更多的党务工作者知道我们的做法,借鉴我们的经验,从中受到启迪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方面下工夫。

为此,一要确立党建工作是一个需要共同探索、相互启迪和借鉴才能整体推进,不存在有专利和竞争的理念,不能把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理念,比如不张扬,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等带入党的建设上来。树立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探索所形成的做法和经验,应该拿来共享,这是责任,也是形成党建大氛围,共同推进党建创新发展的需要。二要进一步调动相关学者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把吸引更多的相关学者来研究、提升、展示宁波党建工作的已有经验和做法,探索解决宁波党建工作的问题,作为基本工作思路,把宁波党建研究的主体从党务工作者和领导干部向宁波各相关学校、研究单位的相关学者转移,采取切实的措施,调动更多的人关注宁波的党建工作,吸引更多的相关学者共同投身党建工作的研究行列,推进宁波党建工作和宁波社会经济的发展良性互动,在自身建设不断上台阶的同时,为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2]赵承、李斌、刘铮,《辉煌的五年奋进的五年——专家解读党的十六大以来大事记》,新华网,2007年10月8日

[3]中共宁波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z]

[4]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网站,www.dfdj.gov.cn

[5]中共宁波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www.dflz.gov.cn

[6]宁波日报,2007年的相关文章[z]

(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