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市廉政建设发展报告:回顾与展望(2007年)

宁波市廉政建设发展报告:回顾与展望(2007年)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宁波廉政建设,要继续深化指导思想,坚持战略方针,完善惩防体系,拓展防腐领域,扎实构建思想教育机制、制街控制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惩处治理机制和廉情预警机制,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宁波市廉政建设发展报告:回顾与展望(2007年)

李鸣皋

摘要:2007年,全市廉政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履行职能,务实求新创优,加快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惩防体系,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域,廉政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特别是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反腐倡廉任务仍然艰巨。2008年宁波廉政建设,要继续深化指导思想,坚持战略方针,完善惩防体系,拓展防腐领域,扎实构建思想教育机制、制街控制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惩处治理机制和廉情预警机制,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纪律保证。

2007年,在中纪委、省纪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廉政建设放到全局中去认识和把握,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践之中去谋划和开展,把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作为今年廉政建设的主线来抓。

1.围绕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深入推进“六大联动”、加强宏观调控、建设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护环境等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深入一线,加强督查。开展土地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对非法占用农田、买卖土地、开采矿产资源等19起国土资源违法典型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7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选拔任用干部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各级换届工作中严明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情况的监督检查,2007年初,对县局级领导班子2006年贯彻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督查,对11个县(市)区和市直14个单位进行了抽查并进行了廉政检查、考核。5月,针对廉政检查反馈情况,又结合检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市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和回头看。开展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工作,自我纠正2个,上报省里16个。

3.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加强监督检查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了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强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督检查,探索建立县乡两级的食品安全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和应急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集中开展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对北仑加贝购物俱乐部租赁房屋装修“3·24”坍塌重大责任事故等3起安全事故进行了调查处理,追究了6名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的监督检查,监察局: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强化各县(市)区、各部门的环保责任意识,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47件,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44家。

全市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紧紧牵住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把“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1.抓领导示范

2007年初,按照省委总体要求,市委常委会率先垂范,就作风建设问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带头查找问题,提出了转变作风的具体措施。结合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开展“百名书记联镇带村谋发展蹲点调研”活动,市、县领导干部带头蹲点调研,重心下移,走村入户,访问民情,真情为民办事。在此基础上,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围绕集中解决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问题,努力解决一些久拖不结的信访问题等3项重点工作,走进矛盾,正视困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全市确定破解的2301个难题,基本得到了破解。

2.抓载体结合

在严格执行“四条禁令”的基础上,推行会议自助餐或者便餐、快餐,实行“四不规定”,即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待单位不得在辖区边界迎送,不挂欢迎标语,不摆香烟水果,不送土特产。扎实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举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大讨论,不断增强全市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意识、创先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81890”公共服务平台品牌,开通"百姓事马上办”热线,推出“民生快递站”绿色通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81890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经验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并作为省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1号通报推介到全省各地。加强对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兴建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情况的清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规模、占地面积、装修及设备标准、项目工程造价和资金来源,完善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和监管机制,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下发《关于禁止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炒股的通知》,并开展专项检查,严肃办公纪律,规范办公秩序;慈溪等地开展“查庸”系列行动,出台“庸情”追究办法,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全市96178效能投诉中心共受理群众有效投诉1844件,办结1733件,办结率94%,全市共有228人因效能问题受到追究。

3.抓规范运作

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意见》,X寸“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步骤、做法、任务和目标作出总体规范。针对活动中暴露出来的箪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初步形成了以制度规范干部行为、推动作风建设、巩固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各市直机关、县(市)区也把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认真贯彻中央《实施纲要》、省委《实施意见》和市委《实施办法》,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五环并举,以“三重一大”、基层廉洁工程、国有企业保廉促效工作为重点,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制度,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扎实、有序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着眼整体统筹

2007年初,对《实施办法》部署的任务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哪些已经完成,哪些要在2007年底前完成。同时,又坚持与时俱进,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纪委对反腐倡廉提出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等新任务、新要求,以及宁波结合实际提出的新任务、新举措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吸收到惩防体系建设中来,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和市纪委全会上进行了部署,并列入全年39项任务之中,按照“分级、分线、分项”的原则进行细化分解,以《建议书》的形式明确责任领导,以《任务书》的形式明确责任工作牵头单位和参与配合单位,从总体1二推进体系构建。

2.着眼重点突破

召开“三重一大”保廉工作会议,向18家“三重一大”保廉工作成员单位下发保廉任务分解责任书,明确完成时限;加强重点项目监管,先后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书城和宁波东部新城行政中心等重大项目的保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推进统一招投标平台建设,建立全市招投标工作联动机制和交流机制,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出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规范招投标当事人的行为,严格依法受理相关投诉。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监督,实行重要岗位轮换制度,推行重点岗位干部任前施政承诺制度。加强对重大活动资金和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完善节能资金等9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制度,跟踪监管,对浙洽会等重大活动采取派员进驻等方式,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合法、有效使用。

3.着眼基层延伸

按照《宁波市基层廉洁工程建设实施意见》总体要求,坚持乡镇(街道)、基层站所、村(社区)“三位一体”,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相关部门“三力合用”,把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向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及农村延伸,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网络和格局。坚持把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加强对涉农资金使用的监管,加大农资打假市场监管力度,查处涉农价格和收费案件23起,涉及金额18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200万元;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查处涉企案件20起,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切实维护基层群众的合法利益。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基层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深入开展“四民主两公开一廉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干部廉洁)建设,推行民情恳谈会、村民监督员、村民代表议事会、重大村务公决制、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和勤政廉政激励机制等制度,全市所有行政村村级干部按照规定的内容、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述职述廉。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在全市开展廉情预警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廉情收集、分析、评价、反馈功能,完善廉情测评和“廉情指数”发布制度,全市2336个行政村和社区发布了“廉情指数”。各县(市)区也都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把基层廉洁工程建设作为惩防体系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载体,纳入了构建惩防体系总体框架

4.着眼面上拓展

围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对8家市属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考核。加强产权管理、规范产权交易,出台《关于市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的实施意见》,对转让的对象、主体、程序、分级审批权限等进行了细化,从源头上堵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深入开展效能监察,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规范企业重大决策、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监督和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等制度,基本遏制了乱投资、乱担保、乱借贷的现象。

5.着眼科技促廉

丰富和发展科技促建的工作途径,建立全市横向和纵向互通互联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加快电子政务实时监督系统建设步伐,对行政审批、重大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教育收费等进行实时监督,重点推进了“一库二平台”建设,即电子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共享数据库、电子行政审批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逐步以科技手段实现对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和投诉处理,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程实时监控和对关键部位、环节及异常情况的重点监控。加快“阳光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政务公开程度,政府及其部门的服务内容、工作程序、办事方式、力、事结果、监督方式等可随时上网查询,促进了政府部门有效实施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反腐倡廉工作既是严肃的政治斗争,也是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较量:。2007年,紧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廉政建设和文化、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文化规范和政治规范双管齐下,积极探索运用先进文化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1.加强廉政宣传工作

坚持以宣传反腐倡廉战略思想为重点,组织和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胡锦涛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围绕“强化纪律保障功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完善构建网络,形成惩防体系”、“深化反腐倡廉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宣传报道重点,大力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新创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先进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向象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何利彩和慈溪市湖塘新村党支部书记马家富同志学习的活动,唱响反腐倡廉、廉荣腐耻的主旋律,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以“加强作风建设”为主题,举办新任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培训班和作风建设专题报告会,成立作风建设宣讲团,以“菜单”的形式为基层提供100多场专题辅导报告。坚持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市开展“六个一”活动为载体的警示教育活动,即上好一堂党风党纪教育课,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组织一次法纪教育基地参观活动,开展一次廉政谈话,学好一份警示教育资料和开展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回头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解决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3.深化廉政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市、县两级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群,编写《廉政文化“六进”工作手册》,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廉政文化“六进”工作网络;积极探索发挥廉政文化示范点作用的途径和办法,整合现有廉政文化资源,发挥“清风园”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作用,建立“常青藤廉政文化圈”、“环月湖廉政文化圈"、“滕头廉政文化带”,形成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农村,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探索建立“六进”示范点的创建标准和评价办法,规范和提升创建“六进”活动;继续打造“中国廉政文化网”和“中国廉政文化名人讲坛”等品牌工程,网站日均点击率达2万人次左右;组织开展“廉政小小说”、“廉政诗歌”、“书画摄影”三大赛事,进一步发挥文化力量在防治腐败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尊廉崇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市法纪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利用黄湖监狱现有资源,组织2500多名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地接受法纪与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章》赋予的职责,认真总结和研究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办案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加强了案件查办的组织协调工作,提高依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2007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3678件(次),立案852件,涉及地厅级干部2人,县处级干部30人,结案749件,处分党员干部699人,移送司法机关68人,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69万元。严肃查处了原市交通党工委书记、交通局局长奚际斌渎职、受贿案和原市轻工建材行业办副主任、宁波钢铁总厂厂长韩志雄受贿案等大要案。认真贯彻全国治理商业贿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大商业贿赂案件查办力度,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33件,查结220件,涉案金额3382万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做到文明办案、安全办案。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坚持大要案“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整改”制度,不断扩大办案的教育警示功能、制度改进功能和监督规范功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开设专项举报电话和信箱,通过信访举报、媒体监督、党风巡视、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排查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重点排查疑似问题,不断加大并保持预防和惩治权钱交易行为的力度;加强对廉洁自律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治理,禁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办理“一号双机”业务,叫停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个人使用的小灵通与单位固定电话同号使用。坚决纠正不廉洁行为,共收到上交的礼金礼券礼卡折合人民币313万元。

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把开展专项治理和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结合起来,创新思路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疗机构的诊疗、用药、收费行为,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总金额占用药金额80%以上,严肃查处医院“开单提成”、医生收受“红包”等问题,涉及250人(次),金额52万元。加大对教育收费、教育经费到位情况和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了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的问题和案件,共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20件,涉及违规金额700余万元。查处和纠正拖欠工程款事件30起,清欠工程款4000余万元,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5000余万元。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清理活动,全市共清理涉及75个部门和单位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912个,撤销909个项目(含合并61项),减少财政支出13547.8万元,基本实现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大幅减少、保留项目发挥积极作用、基层企业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的目标;开展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清理工作,清减违规车辆160辆;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对33个系统的3455个基层站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站所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做好“阳光热线”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选择热线内容,优先安排教育、卫生、建设等部门上线,使热线活动更加贴近群众。2007年,播出“阳光热线”63期,受理群众咨询投诉1400件,为群众协调解决各类问题412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县(市)区也利用“阳光热线”,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各地各部门还从实际出发,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创新制度,着力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

积极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既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又注重研究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努力通过体制机制制度上的创新,探索建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不断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1.加强党内监督工作

各级党委紧紧围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完善党委领导体制,改进党委工作方式,市委制定了工作规则,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和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接受监督以及由全委会投票表决作出重大决定的制度。认真抓好《宁波市党内监督十项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贯彻落实,开展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管理工作,完善领导班子责任分工,实行党政正职”四个不直接分管”。继续扩大党内询问和质询的试点工作,全市普遍推行党政机关正职向纪委全委会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制度。认真落实市直单位党委(党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8名县(市)区一把手进行了离任审计。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对市卫生局、体育局等4家单位进行了巡视;注重巩固和扩大巡视成果,对市经委、水利局进行了“回头看”。加强对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派驻出机构的联系机制、协作机制和考核机制,较好地发挥了派驻(出)机构在所驻部门的作用。余姚、象山等地探索县直属单位纪检组织统一管理模式,促进所在单位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2.稳步推进“四项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党委全委会和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度,普遍推行乡镇党委委员候选人“公推”提名、支部“海选直推";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下发《建立健全宁波市干部监督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监督合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对具有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职能的市、县(市)区政府部门和直属单位分三批进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制定《宁波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方案》和《宁波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行为;积极推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21个重点项目实施评价,进一步扩大评价工作的覆盖面。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探索政府投资工程组织实施方式改革,一些县(市)区建立了“公建中心”、建筑工务局,负责本级财政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和核准制,全市投资领域基本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深入推进职务消费改革。坚持改革与规范相结合,加快公车改革步伐,五区(含高新园区)一市实行了公车改革,一些县(市)区探索实施以货币调节需求代替实物调节的机关公务用车制度和“三统一”公车管理新模式;开展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和公务接待改革试点工作,宁海、象山、海曙、鄞州等地积极开展公用经费包干、公务用卡结算、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等改革探索工作;制定《市直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统一接待标准和规范管理制度,切实解决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意见》

3.严格执行“四项制度”

切实加强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建设,着力完善相关交易制度,促进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市本级通过公开招投标发包建设工程3697宗360亿元,累计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308宗139亿多元,办理产权交易123宗6亿多元。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探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协作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签证中介机构等政府公开服务项目实行政府采购的新路子;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市政府采购2540宗10亿多元,节约资金近28亿元。(www.xing528.com)

1.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一是大局观念有待增强。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很好把本地本部门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全国一盘棋进行考虑,不同程度存在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倾向,政令不畅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的急功近利,与民争利,态度粗暴生硬,服务“收钱收费”,管理“吃拿卡要”,甚至由此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奢靡之风有所抬头。有些党员干部贪图享受,铺张浪费,违反规定搞豪华楼堂馆所;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费接待等“四公”现象屡禁不止,且有花样不断翻新、程度不断加深之势。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的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有的忙于迎来送往,陷于文山会海,精力不到位,成效不明显;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四是生活情趣不够健康。有的好傍大款,滥交朋友,不自觉陷入“温水效应”;有的生活不检点,甚至违反党纪政纪,参与赌博、嫖娼,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群众对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反映也比较大。据统计,我市96178廉政投诉中心今年以来受理行政不作为和效能低下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28%。

2.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

从我市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仍然呈多发态势,特别是土地、交通等一些重点领域案件频发,极少数党员干部通过干预或插手工程发包承包、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从中收受贿赂,中饱私囊。2007年1-10月,工程建设领域共发生商业贿赂案件91件,涉案金额624.36万元,且41.8%以上的案件是大要案;查处涉及土地的违纪违法案件79件;交通领域违纪违法案件12件。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状况看,不廉洁行为依然大量存在。有的不顾中央三令五申,顶风收受礼金礼券礼卡;有的以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非法利益;有的不法商人低价卖给领导干部房子,或采取借用、不过户等方式向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提供住房、小汽车等;有的滥用手中权力,拿掌握的公共资源做交易,为家属子女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好的工作或职位,慷公家之慨,谋个人之利,造成了就业不公平、不公正,严重影响了政府机关的公众形象。

3.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些地方农村征收征用土地和城镇房屋拆迁中安置补偿不到位,在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近几年经过整治,有了一些好转,但老百姓反映仍然比较强烈。从2006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情况看,在对当前群众反映突出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的调查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排在前几位的是“看病贵”、“食品药品安全”、“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上学贵”、“打官司难”等。这些问题在我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老百姓反映还比较强烈。

4.反腐倡廉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认识还有差距。有的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没有很好地将廉政建设工作融入自己的岗位职责,“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有的齐抓共管意识不强,各自为政、配合不力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对掌管“人、财、物”的权力部门、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总体上比较重视,而对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或不直接掌管公共权力的岗位,存在松懈麻痹思想。二是责任不够落实。有些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状况不够理想;有些单位在责任制落实上还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现象,执行力度不够,措施的刚性不足;个别领导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方法手段不多。三是追究不够有力。有的领导干部存在好人主义倾向,不敢坚持原则,不愿得罪下属,对出现的问题或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或查而不处、不了了之。四是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反腐倡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进行足够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多,工作机制和工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廉政建设的需要。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其主要因素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体制机制看,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多变动的社会结构是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根源

我市改革先发,发展先行,体制先立,特别是民营经济占主体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露,反腐倡廉也越来越多地面对深层利益关系的变革,更多地面对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多地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社会权力结构来看,权力过于集中在“一把手”身上,权力过多地介入市场,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监督措施不够到位,容易导致权力寻租。从社会运行机制来分析,社会转型期旧的秩序已被打破,新的机制又尚未建立,消极腐败现象还有其滋生的土壤和空间。从行政管理体制来看,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投入不足,甚至直接推向市场,加剧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结构型短缺问题,加重了群众的社会不公平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容易与有一定权力特别是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司法权的部门和个人相勾结,钻体制机制制度的漏洞,从事违纪违法活动。

2.从社会利益看,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利益矛盾日益增多,利益协调难度加大,是诱发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主要因素

当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整个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新变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由于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利益差异.不少利益关系和矛盾交织在一起,诱发了一些不规范、不正当竞争,引发了损害群众利益以及行贿受贿等行为。一些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职工谋福利上,个别部门利用政府和人民赋予的行政管理权,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逃避收支两条线管理。有的垄断行业和准垄断行业,利用其垄断地位或行业优势,提高服务价格,转移企业成本,把本应由企业承担的负担转移给政府、社会和消费者,甚至影响立法和决策。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一些单位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制度化,产生合法外衣隐蔽下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对自己收入低和不同部门人员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不满意,少数人心理失衡,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一些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为谋求最大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干部。

3.从市场环境看,一些市场主体诚信意识缺乏、经营行为不规范和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导致监管失范

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诚信意识的缺乏和商业行为的不规范,导致商业贿赂的滋长。如在医药卫生、建设、交通、电信、电力、商贸、金融等重点行业和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企业运行的“潜规则”。一些经营者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以重金腐蚀、收买商业活动中相关单位和人员。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加之市场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为其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有的领导干部专钻制度和政策空子,贪污受贿,转移赃款,甚至潜逃国外。有的领导干部利用其出国考察和子女出国留学之机,官商勾结,谋取不正当利益。一些市场中介组织法律意识淡薄,违反独立、公正、诚信的基本职业道德,出具虚假验资报告,做假账,帮助企业偷税漏税,甚至帮助腐败分子掩盖真相、逃避罪责,加剧了腐败行为的滋生,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4.从主观方面看,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适应和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不”:一是不愿,缺乏宗旨观念,颠倒公仆位置,不愿与群众接触交流,不愿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二是不敢,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身在基层不下农村,接触群众不深入家庭,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矛盾就上交,不敢抓、不敢管。三是不强,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不善于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不善于建立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处理具体问题时工作不得法、措施不得力,特别是处理突出矛盾、控制复杂局面的时候,本能恐慌,无所作为。四是不公,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权利观,在原则面前丧失理性,在权力面前迷失方向,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五是不实,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本领不强,办法不多,措施不实,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讲起来夸夸其谈,做起来华而不实,以至于人民群众的权益难以维护,冤屈无处申诉。凡此种种,如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处置不当使小矛盾变成大问题,就会酿成严重后果。

200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重要一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8年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深入推进“六大联动”,努力实现“六大提升”,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宁波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之路,为我市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1.深化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党中央提出的“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把服务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努力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反腐倡廉建设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宁波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去。

2.坚持战略方针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正确处理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的关系,自觉推动反腐倡廉由标本兼治、侧重治标向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转变,做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以更好地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

3.完善惩防体系

必须坚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工作主线,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深入贯彻中央《实施纲要》,坚持深化拓展,科学严密,规范有效,提升效能,全面深化构建途径,进一步拓展构建内容和方式,努力提高体系构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

4.拓展防腐领域

必须坚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客观需要,善于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谋划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的同时,更加关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防治腐败工作新格局。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五个机制”建设。

1.构建思想教育机制

以信念、法纪、道德教育为先导,依托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思想引导、行为规范和营造氛围,构建起教育有效、行为自律的思想教育机制。一是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教育,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想、责任、能力、形象、警示教育人手,加强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以及价值观、利益观、诚信观等方面的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养成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的良好作风。二是提高教育实效。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依托,加强面向全党全社会的教育,深化“六进”活动,大力建设廉洁的社会文化、组织文化和职业文化,不断完善清风园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四明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黄湖监狱法纪教育基地建设,巩固中国廉政文化网、中国廉政文化名人讲坛和《廉政文化研究》刊物等阵地,创造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作品,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完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大宣教”的优势,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工作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中,努力构建全党动手、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大格局,形成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2.构建制衡控制机制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网络技术的优势,推进机制制度创新,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制衡控制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宁波特色的惩防体系构建工作。坚持统警谋划,组织力量起草符合宁波实际的《贯彻落实〈实施纲要〉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探索建立惩防体系绩效测评体系,着力提高体系的构建效能。继续深化“三重.一大“保廉工作和国有企业保廉促效工作,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发挥体系的整体预防功能。二是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制度、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经营体制等改革,落实全市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公共权利依法规范运行。加快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按照“统一进场、管办分离、规则主导、依法监督”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设,把工程建设、土地管理、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统一纳入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严格规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严格规范政府机关公务接待,改革公务接待方式,探索公务接待社会化的途径;严格控制会议、差旅、出国考察和公务用车等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

3.构建监督制约机制

把握权力运行和权力监督的内在规律,创新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构建起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对权力运用的监督。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加强对重点领域、垄断行业的监督管理,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重点防范部门权力利益化、垄断利益法制化。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财政资金运行过程,国有资产运营过程,金融、证券运作过程,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权运用等环节的监督,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减少、压缩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二是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抓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的落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岗位变动、职务升迁、乔迁新居、逢年过节以及换届选举、重大人事安排等重点时间和重要环节的专项监督。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扩大巡视范围,改进巡视方法,探索交叉巡视,提高巡视能力。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发挥机关党的纪检组织的职能作用。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三是深入开展“阳光行政”。加快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降低行政管理运作成本。认真开展行政监察工作,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规范行政权力,改善行政管理,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效能,保证政令畅通。加强对重特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推进“基层廉洁工程”,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村级行政费用限额包干、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落实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措施,规范村级公务活动,不断拓宽群众有序参与监督的渠道。

4.构建惩处治理机制

以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和查纠不廉洁行为和纠正不正之风为重点,严肃党纪政纪,构建起“不敢腐败”的惩处治理机制。一是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重点查办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着力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土地管理、金融、司法、干部人事领域以及国有企业中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落实《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权钱交易案件的力度,重点查处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八种行为,并选择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进行警示教育。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突出办案重点,积极扩大案源,建立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联动协作机制和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要完善案件线索分析机制和案件移送、协同办案等制度,探索建立案件线索信息库,改进方式方法,提高案件查办能力和水平。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劳动安全、坑农害农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办在征地拆迁、农村土地承包、教育收费、医疗服务、企业重组改制、安全生产、社保基金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因工作敷衍塞责、官僚主义、失职渎职,导致问题解决不力,造成矛盾激化,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严肃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以专项治理、民主评议、阳光热线等为载体,不断健全以查促纠、以评促建、纠建并举的工作机制,强化行业监管,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三是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化治理借委托理财获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问题,对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进行专项清理,对违反规定的典型案件进行严肃处理,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防止苗头性、个别性问题演化为倾向性、普遍性问题。

5.构建廉情预警机制

按照更加注重预防的要求,以廉情预警、畅通群众诉求为主要内容,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廉情网络,分析识别腐败高风险的领域和部位,及时监控和掌握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构建起防范在先、关口前移,超前教育、化解矛盾的廉情预警机制,不断提高廉政建设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一是建立健全廉情预警机制。认真落实《宁波市廉情预警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对重要信息报送工作,实行预警信息通报制度,设置廉情直报点,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的预警信息网,运用外部公开和内部通报两种方式对外发布预警信息通报,形成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二是建立健全快捷畅通的群众诉求机制。加快81890公共服务平台品牌建设推广步伐,开办“百姓事马上办”等群众诉求热线,向社会公布信访的接待地点、通讯方式、领导接待日,建立“绿色通道”、“信访代理”、“领导下访”等制度,畅通与群众直接对话系统,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构筑起党委政府通民意、察民情、解民困、帮民富、联民心的“连心桥”。三是建立健全协调有序的社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沟通协调有关部门的廉情预警工作,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使廉情预警信息从分散状态向集中管理转变,从初级形式向系统全面的高级形式转变,从个体预警向社会联动预警转变,切实提高廉情预警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整合社会各种资源,搭建党员、群众参与的平台网络,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信访监督制、民主评议行风制、重大决策征求群众意见制、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制,构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直通车”,形成立体式的监督网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邵景均,《正确理解和把握十七大精神》,《党风廉政建设》,第10期,P25-38

[2]浙江省纪委,《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纪检监察调研》总第106期,P14-18

[3]毛昭辉,《论行政效能与行政管理及其关系》,《深圳监察研究》,2007年第9期,P32

(作者单位:宁波市纪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