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工业发展报告:回顾2007年成果与趋势展望

宁波工业发展报告:回顾2007年成果与趋势展望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首的宁波前十大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十大行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274.28亿元,增长25.65%,高于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2007年,宁波工业名牌产品实现销售产值近2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34%。2007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076亿元,增长44.1%,高于生产增速18.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20.9%;累计新产品产值率13.8%,比2006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宁波工业发展报告:回顾2007年成果与趋势展望

叶春华 周铁平

摘要:2007年,宁波工业努力克服资源要素制约、能源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贸易摩擦高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着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努力种好工业”高产田”,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新的提高。2008年,宁波工业经济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效益型工业工程,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宁波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716亿元,增氏15.8%,占宁波市生产总值的50%,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16.4%;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9513亿元,增长24.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销分别达到7785亿元和7611亿元,分别增长25.5%和25.4%,继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双双突破5000亿元后,又连跨两个千亿元新台阶;完成出口交货值2363亿元,增长35.3%;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640亿元,增长22.5%;利润总额398亿元,增长24.6%;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216.8分,比2006年提高10.8分。

2007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质量提高、速度较快、结构趋优、创新加快的良好态势,主耍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007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增速分别达到25.5%和25.4%,分别高于2006年2」和2.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近几年来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增速保持在20%以上,没有大起大落,实现了在较高增长平台的平稳增长;产、销衔接良好,2007年累计产销率97.8%,同比略降°0.1个百分点;35个大类行业产销率普遍在96%以上,其中有5个行业产销率超过100%(见图1)

图1 2005年以来各季度生产、利润、出口增幅走势困(%)

分县(市)、区看,各地区产销普遍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宁波保税区随着奇美电子等液晶光电企业的迅速崛起,近两年来增长势头强劲,在2006年生产增长76.4%的基础上,2007年猛增184.6%,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已超过江北区。另有4个地区产销增幅高于全市平均,生产增幅分别为大榭区52.6%、象山县39.4%、宁海县29.1%和北仑区27.7%。

从轻重工业结构看,重工业继续快于轻工业增氏,工业重型化特征进一步明显。2007年,轻、重工业累计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557亿元和5228亿元,分别增长18.6%和29.1%,重工业快于轻工业增速10.6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宁波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67.2%,比2006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首(2007年7月份起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经济总量超过石油加工业)的宁波前十大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07年,十大行业合计完成工业产值5466.87亿元,增长26.27%;销售产值5344.91亿元,增长26.79%,产、销增幅分别高于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0.8和1.4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均实现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十大行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274.28亿元,增长25.65%,高于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

综观十大行业2004年以来产、销、利增长情况,产、销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宁波平均水平,而且占宁波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逐年提高,到2007年已超过70%,比2004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利润增幅和销售利润率总体上也好于宁波平均水平,利润总额占宁波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稳定在70%左右。重点行业对宁波工业经济的骨干支撑作用显著。(见表1)

表1 10大行业2004年以来有关经济指标变动表

创新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宁波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2.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21.5亿元,增长52%,增幅高出2006年3.6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销售增幅26.6个百分点。科研经费支出超过亿元的行业11个,分别是电气机械、通信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业,比2006年增加2个行业。企业的创新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第十四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继雅戈尔、波导、海天、天邦、奥克斯之后宁波市第六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7329件,增长46.1%。

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品牌建设进一步深化。2007年,全市新增“驰名商标”80余件、“中国名牌产品”17个,累计培育近120件驰名商标、61个“中国名牌产品”;另有20个商品品牌被评为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还有214件浙江著名商标(至2006年底)、209个浙江名牌(其中2007年新增22个)、599件宁波知名商标(其中2007年新增154个)、524个宁波名牌(其中2007年新增137个)。2007年,宁波工业名牌产品实现销售产值近2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34%。宁波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一品牌城市”的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

新产品开发实现高位加速增长。2007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076亿元,增长44.1%,高于生产增速18.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20.9%;累计新产品产值率13.8%,比2006年提高1.8个百分点。

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国际贸易摩擦高发等多重因素的挑战,全市广大企业采取强化企业管理、加强节能降耗、加快产品创新、提高议价能力、多元拓展市场、积极规避汇率风险、开辟境外制造基地等多种有效途径,实现了工业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宁波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363亿元,增长35.3%,分别高于产、销售增速9.8和9.9个百分点,高于2006年增速11.6个百分点。

重工业出口持续快于轻工业,多年来以轻工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正在发生转变,重工业出口已占半壁江山。2007年,宁波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72亿元,增长58%,快于轻工业出口增速39.5个百分点;重工业所占出口比重已达49.6%,比2006年提高7.2个百分点。

,从出口行业看,通信设备业2007年以来月度出口增速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年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30.8亿元,增长158.3%,出口总量占全市的18.2%,自2007年10月份起超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居全市各大类行业第一,通信设备业对宁波工业出口的增长贡献率达42.9%。

2007年,宁波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28.9亿元,增长1.9%。受土地、资金制约、大项目审批进度减缓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投资继续低位运行,但回升志势明显,工业投资增幅由前3季度的-21.4%、-5.8%和-3.3%,提高到四季度的1.9%o制造业全年完成投资536.9亿元,增长2.6%,略高于工业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列入宁波市优先发展的行业,投资分别增长69.7%和68.6%;而国家重点监测的行业投资继续呈现负增长趋势,其中,能源工业、纺织服装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4.5%、25.5%和19.3%。内部挖潜、零土地技改等内涵式技术改造投资增长加快。2007年,宁波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86.1亿元,增长13.4%,累计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9.2个百分点。

2007年,宁波110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利税总额640亿元,增长22.5%;其中利润总额389亿元,增长24.6%,分别高于上年增幅7.8个和8.6个百分点,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216.8分,比2006年提高10.8分。产值与利润、利税同步增长,经济效益增长良好。

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2007年以来工业效益增长呈“前高后低”态势。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从上半年的不到60美元/桶上涨到年底接近100美元/桶,使得上半年拉动宁波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石油加工业,自6月份以来经济效益逐步下滑。10-12月,该行业连续3个月出现亏损(10月亏损1.75亿元,11月亏损700万元,12月亏损3.05亿元),也造成下半年宁波工业效益的回落(见图2)。2007年,石油加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8.2亿元,占全市利润总额的7.3%,所占比重比上半年下降10.9个百分点;利润增长贡献率由上半年的45.9%下降到珍年的12.6%。(如剔除石油加工业,宁波规模小区工业利润累计增长22.8%。

在经济效益较快增长的同时,职工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73.9万人,比上年增长7.7%,新增12.5万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加69.7亿元,增幅达24.2%,人均劳动报酬增加2370元比2006年增长15.3%。

图2 2006年7月以来伦敦布伦特原油各月平均价格(美元/桶)与全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利润增幅走势

一是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节能降耗。2007年修订完善了《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2007年新增2800万元财政资金,使市级节能专项资金达到4300万元。宁波市还安排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各地依法关停粘土砖瓦窑的补助。此外,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级相关主耍涉能部门签订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节能降耗。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持“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有保有压”,全力组织实施关停小火电机组和粘土砖瓦窑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关修粘土砖瓦窑157座,超过计划1.3个百分点。三是依靠技术进步支持节能降耗。强化政策导向,编制并发布了《宁波市节能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向全社会推广58项节能技术(产品),并对应用这些节能技术(产品)的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四是规范管理强化节能降耗。切实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全面启动实施市重点用能单位“333”节能行动方案。着力抓好石油化工、造纸、钢铁等重点耗能行业、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316家重点用能企业(单位)的节能工作。

预计2007年,宁波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1%,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5%左右,完成了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

总体来看,经过四年多持续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宁波工业经济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进入平稳较快的运行期,呈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态势,进一步朝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

纵向对比,宁波工业经济总体上延续了2005年以来的平稳发展态势,但从横向对比看,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规模企业总数和经济总量平稳扩张,但企业规模偏小

2007年1-8月份,宁波9816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529.8亿元,同比增长25.2%;规模以上企业比2006年同期新增1103家,继续位居全国47个中心城市第1位;销售收入绝对额居第6位,销售收入增幅居47个中心城市第32位,低于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居包括15个副省级城市及苏州、无锡在内的17个城市(以下简称17个城市)第7位,高于17个城市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见图3)。但企业规模偏小,户均销售收入4615万元,低于全国47个中心城市的户均8779万元和17个城市的户均8938万元。上述情况一方面体现出宁波企业家积极的创业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宁波企业在规模化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

图3 15个副省级城市与苏州、无锡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2007年1-8月)

2.规模企业利税、利润总额居前,但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继续低于中心城市平均水平

从盈利情况看,1-8月份,宁波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利税总额388.91亿元,同比增长35.44%;其中利润总额235.82亿元,同比增长42.4%;实现利税和利润绝对额分别居全国47个中心城市第7和6位,比2006年同期下降1位和上升1位,利税、利润增幅排名分别为第25位和第28位(分别居17个城市第10位和第12位),名次虽较2006年同期分别上升4位和5位,但是利税增幅分别低于47个中心城市和17个城市平均增幅3和0.4个百分点,利润增幅分别低7和4.5个百分点。企业的盈利能力虽比2006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中心城市平均水平。1-8月,宁波企业销售利润率5.21%,比2006年同期上升0.63个百分点,而47个中心城市和17个城市平均销售利润率5.74%和5.37%,比2006年同期分别提高0.9和087个百分点。(见图4)

图4 15个副省级城市与苏州、无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及增长情况(2007年1-8月)

1.工业经济效益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较大,产业层次依然不高

宁波工业结构多处于产业链下游和末端,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最为严重,且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从近两年经济效益增长趋势分析,一方面,效益增长明显受制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另一方面,工业增加值率始终难有起色。2005、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分别为17.68%和17.99%,2007年,在效益与产销同步快速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率反而下降到16.93%,远低于全国和浙江省水平。因此,提高工业新项目包括引进项目的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强抗击基础性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能力,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2.生产要素制约依然严重

2008年,国家继续加大和完善宏观调控,依然严把土地和资金两大闸门,有可能影响宁波市工业企业新开工项目建设,削弱了投资增长的动力。此外,价格倒挂持续且有扩大的趋势。2007年,宁波工业出厂价格累计指数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累计指数倒挂2.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扩大1.5个百分点。

3.企业劳动用工特别是中高级人才抉乏的制约

一方面,劳动用工成本增长快,主要是员工劳动报酬的增长,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劳动用工紧张、招工难、高层次人才紧缺,特别是金融资本运作、研发设计、品牌经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中高级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工业出口增长难度加大(www.xing528.com)

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宁波市工业企业出口形势日趋严峻,出口难度将加大,出口企业赢利空间受到抗压。2008年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履行到期,纺织品出口面临新商机和新考验。

5.工业能耗下降的难度依然较大

宁波的临港型大工业发展与节能降耗是短期内难以有效克服的矛盾,随着宁波钢铁等临港大工业项目的竣工投产,综合能耗水平有可能在2007年下降之后,2008年出现攀升态势。

1.国际国内经济走势

世界经济看,2007年,受美国房地产价格下降和次贷风险的影响,世界经济出现回落态势,经济增长率预计为5%。虽然次贷危机增大了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但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平稳较快发展仍是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制造业更深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越来越显示比较优势,外需动力不会有大的减弱。但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原油价格持续高位波动,通货膨胀预期形成,并向我国传导。国内宏观调控日益受到国际经济因素影响,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大,调控政策效果受到一定制约。

从国内经济看,我国经济仍处在一个稳定上升的长周期中,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十七大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信息化不断发展,城镇化有序展开,市场化快速推进,国际化明显提速。宏观调控保持基本取向和实施力度,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首要任务,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地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伏。但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三过”问题依然突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资产价格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潜在的金融风险和企业资金风险不容低估。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不断释放,相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趋向表面化。连续多年的宏观调控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并将出台新的调控措施,总的政策动向是稳中适度从紧。

从宁波市情况看,全市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增长质量得到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一批优势产业已具较强的发展后劲,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一些重点投资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形成新的增长点。但近年来宁波市工业发展中面临的工业用地供给普遍不足、资金供应结构性紧缺、中高级人才缺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临港型工业与节能减排的矛盾加剧等因素没有明显转变,200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适当放缓。

因此,我们对2008年工业经济形势总的估计是: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是银根不断紧缩、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退税继续下降、非关税贸易壁垒时而实现、节能减排压力增加、新劳动法实施等等因素,都将使2008年工业经济面临更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扎实应对。

2.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2008年宁波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工业创新大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以创新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创新效益型工业工程,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创新效益型工业工程,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产业为支掾,大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融合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经济效益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业形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十一五”时期,实施创新效益型工业工程的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先进制造业基地。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初定预期目标是:

——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900元,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00亿元左右,增长15%;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800亿元,增长20%;

——力争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

——全面超额完成“十百千万企业”梯队工程目标。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总数达10家)、超十亿元以上企业20家(总数超过105家)、超亿元企业80家(总数突破1170家)、规模以上企业800家(总数超过11800家)。

1.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构筑创新效益型工业发展的强大基础

一是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提高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发展10大装备重点产业。实行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相结合,加快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较强的重点优势产品,争取在专用装备、成套装备、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整体提升上取得新突破。建立装备制造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通报体系,推进“动态管理、滚动发展”。

二是大力扶持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为重点,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发展高校和科研事业、政府采购、市场拓展等措施,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坚持发展提高与整合重组相结合,加快扶持家电、文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品升级、结构优化。立足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着力推动石化、钢铁、能源、造纸等临港重化工业改造,加快提升产业素质。

三是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强产业链招商,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中小企业的衍生,强化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结,加快上下游领域资源整合,推进产业高度化,以资产重组和制度、管理、技术、人才为切入点,增强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群和区域的竞争力。加强研发、制造、物流、贸易等各个功能的紧密衔接,加强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和办作,降低产业集群的运营成本,提高附加值。2008年,争取在先进机械装备制造、石化等临港重化工业领域形成一批比较完整的优势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是着力保持工业有效投资的适度增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围绕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发展高端产业、增强竞争力,加快建设一批的工业信息化重大项目。进一步明确技术改造方向、目标和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加强挖潜改造,积极实施“零土地”技改,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结构。破解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制约的难题,顺应产业高度化的发展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低端产业的梯度转移。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加强和完善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服务,提高项目开工率,加快建设进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宁波市产业发展重点,按照“种好高产田”的要求,制定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的产业投资目录,建立单位土地增加值指标、单位能耗指标和环保指标等工业用地项目准入评价体系,从注重投资规模向注重投资质量转变,努力保障符合产业政策、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提高项目供地率。进一步加强协调,大力盘活中心城区存量土地和厂房资源,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和总部经济。

2.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创新效益型工业发展的竞争力

一是大力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健全工业创新机制,加快实行“三个转变”:从注重技术、项目向培育创新型企业转变、从注重单一企业技术创新向推动产业集群创新转变,从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为主向主要依靠通过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转变,着力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优势项目、优势企业、优势行业、优势区域集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强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按照“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则,大力扶持节能监察、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宁波企业研发和科研投入少,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0.8%,对企业的创新造成严重的制约,应引导企业加强研发经费的投入,争取“十一五”末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评选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家,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推崇创新创业、尊重创新型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围绕宁波市产业发展需求,联合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智力资源,大力吸引国内外高科技领军和拔尖人才到宁波创新创业。推动有关部门整合各类扶持政策,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领导、各类技术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培训。

三是深入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坚持“质量、创新、标准、品牌”四位一体的发展方针,以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和采用国际、国内行业标准为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全面推进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把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始终作为品牌创建的基石和市场制胜的法宝,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的激励作用,全面推行实施卓越管理。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核心,作为企业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工程,支撑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提升。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行业标准,并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内外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积极参加国际环保、质量和安全等各类体系的认可认证,努力促进企业把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并进而上升为标准。努力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坚持创立品牌、提升品牌、保护品牌和经营品牌相结合,以创牌工作为起点,不断提升品牌的档次和含金量,建立有效保护品牌的机制,加强品牌的经营运作,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这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拓展品牌的升值空间。树立创精品品牌、铸世界名牌的观念,推进大企业、大集团的品牌提升,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品牌向全球市场挺进,使品牌走向世界。重视中小企业自主出口品牌的建设,坚持贴牌与创牌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品牌的出口比例,把制造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效益优势。在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创建。政府着力构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良好氛围,营造品牌文化,引导品牌消费,推进品牌创新,加强品牌保护,使“品牌宁波”成为“宁波制造”和“宁波创造”的标志,成为区域竞争力的象征。

四是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据统计,宁波制造企业每年委托外地企业进行开发、设计的业务量超过100亿元。要以宁波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契机,加强规划,培育发展集研发、设计、创意于一体的宁波“创意引擎”基地和孵化平台。要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建设,使之成为宁波设计创意产业的核心示范区和城市创新发展的引领区。

3.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增强创新效益型工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以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节能。研究制定《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强制性门槛,大力鼓励发展能耗低、排放少、效益好的项目,依法关停低效的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能耗标准的落后设备和装置。根据《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制定宁波市超限额用能加价政策。

二是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电力系统节能、锅炉节能改造、车船节油等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引导、鼓励用能单位应用先进成熟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节能技术开发,积极组织实施兆瓦级风电机组、百瓦级LED灯等一批可再生能源、新型照明、建筑保温等节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攻关。

三是进一步强化节能监管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强节能执法稽查,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监督检查力度。推进节能监察能力建设,争取落实市县两级节能监察队伍的人员编制、经费和执法条件,更新节能检测仪器和设备,提高节能监管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节能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扶持专业化、市场化节能服务中介机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创新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

四是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完善宁波市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新培育一批清洁生产企业。研究制定加快全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各县(市、区)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工业节水、节材工作,进一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凸显创新效益型工业发展的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深化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快培育一批上市公司,重点是推进优势企业分期分批在境内外上市。通过培育企业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能有效、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经营决策机制,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2008年,争取10家以上工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累计上市工业企业超过35家。引进和培育职业经理人队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扩大担保面,提高担保效益。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多层次、宽范围的银企沟通渠道,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积极向金融机构予以推介。继续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技术开发、产品检测、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扶持一批符合条件、具有连续滚动孵化小企业功能的创业基地。制定管理和考核办法,着力引导市“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增强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依托现有的“81890”服务平台,开通覆盖全大市的“中小企业公共咨询服务平台“。

三是着力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在进一步健全网络的基础上,有效开展行业运行情况监测、分析,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科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行业协会的管理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监测、企业交流合作、产业发展导向、市场信息提供、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办好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

四是不断完善引导企业科学发展的方式。进一步打造“宁波工业风云榜”品牌。完善先进典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从注重规模性指标向更加注重单位效益指标的转变,以人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土地面积增加值、增加值率、单位产品能耗(水耗)降低率、员工人均收入、单位资金税收贡献率等单位效益指标为标准,评选进入“工业风云榜”的候选企业,切实把“工业风云榜”打造成为宁波企业科学发展的示范榜、宣传榜、促进榜。举办全市工业创新成果展,编写《宁波工业创新发展报告》,引导各地和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工业创新发展。根据《宁波市工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试行意见》,进一步做好一年一度的评价工作。

(作者单位:宁波市经济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