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行业层面的应对建议和方案

宏观行业层面的应对建议和方案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政府可以成立非营利性的海外私人投资支持机构,并建立一个覆盖全世界的海外投资贸易工作网,为本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提供中短期资金借贷、保险或担保服务,协助公司进行海外投资项目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定期发布新闻通讯和专题报道,提供投资东道国的经济产业政策、投资情报,搭建海外投资经验交流平台,提供对外投资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进行投资分析,把握投资机会。

宏观行业层面的应对建议和方案

(一)创新协调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研究制订专项发展规划。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研究制订促进民营跨国公司成长的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对民营跨国公司成长的扶持力度、对象、区位、领域、节奏等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在此过程中,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国际经济界进行广泛接触,了解各国经济社会行情,为国家宏观、行业中观和企业微观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要开展国际公关活动创造机会提高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积极组织和发挥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团体及友好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向他们做决策咨询,请他们向政府提出政策性建议,做跨国公司参谋,协助企业开拓海外业务。同时要与国际金融界、实业投资界加强合作,以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国际化。二是建立专题协调机制。强化商务部门对民营跨国公司成长的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加强发改、税务、财政、金融、外汇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最大程度解决“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问题。三是简化海外投资审批手续。进一步下放海外投资的审核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对一些重大项目争取“一事一议”。对于企业国际投资经营活动的审批和登记,可以在项目分类和企业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减少需审批的类别,使审批过程更加合理化,同时也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使企业集中精力规划国际化战略。鼓励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协助当地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制,只对必须审批,或者得到政府财政或非财政支持以及不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限制类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

(二)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扶持

一是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磋商和沟通,为企业搭建国际化通道。加快与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步伐;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增强区域影响力,为我国民营跨国公司成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建立信息披露与风险预警,加强信息指导。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驻外使领事馆、海外侨商组织及国际经济组织等信息资源打造海外投资信息平台;发挥科研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力量,准确评估投资风险,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为我国民营跨国公司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鉴于市场经济国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拓展的疑虑,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本身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引导,避免引起国家政治因素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和消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跨国经营的效率。三是加强财税政策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对海外投资企业按照投资额度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对其境外所得已经被东道国政府征税的部分不再重复征收,建立体现国家政策导向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海外投资税收激励制度体系。政府应利用税收减免和延期纳税,鼓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即纳税人获得境外所得按照类别进行归类,对于向发达国家进行获取优势型的企业按优惠税率计算抵免限额,直接抵免外国所得税税款。为支持本国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当地公司开展竞争,对本国企业开展获取优势型的国外所得实行延迟纳税或者给予一定年数的免税待遇,即对公司未汇回的国外投资收入不予征税,在一段时间内免收国外投资收入部分的税收,鼓励企业将所得继续投入。

(三)提升金融与社会中介服务水平(www.xing528.com)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国内银行及其境外分支机构为海外投资项目提供融资便利,鼓励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商业银行为我国民营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提供贷款支持。支持有条件的民营跨国公司采取资产证券化、境内外发行股票及债券、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支持民营跨国公司以境外资产、股权、矿业开采权、土地等作抵押,通过“外保内贷”方式获取融资。国家可由国家进出口银行为竞争优势获取型海外投资提供项目总投资的优惠贷款,设立经济发展基金,为风险太大或经济收益太低的与发达国家经济合作项目提供信贷,资助我国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从事创新研究投资。此外,政府可以建立向竞争优势获取型倾斜的专项扶持基金,选择合适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政府奖励基金,设立新技术鼓励计划,为其派遣技术人员到海外提供费用补贴,或者政府设立投资研究津贴基金,承担一定比例的本地企业为推动海外投资项目所需产品商标境外注册费用、境外产品广告费、产品出口认证的检测费及开拓市场的境外展览会摊位费、公共布展费、研发费用或适当补贴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学习研究性投资的资金缺口。二是政府可以成立非营利性的海外私人投资支持机构,并建立一个覆盖全世界的海外投资贸易工作网,为本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提供中短期资金借贷、保险或担保服务,协助公司进行海外投资项目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定期发布新闻通讯和专题报道,提供投资东道国的经济产业政策、投资情报,搭建海外投资经验交流平台,提供对外投资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进行投资分析,把握投资机会。此外,还可以设立国际经营服务队,为本国跨国公司培训技术人员和跨国经营人才,提供技术援助。设立经济商业情报中心。在驻外使领馆设立经济商业情报中心,利用外交资源为本国公司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服务。三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培育面向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信息、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水平,鼓励国内中介服务机构“走出去”设立境外服务站点,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有力的综合服务。由于中国企业的自身规模和能力有限,而且国内信息收集条件差,不具备获得所有相关投资信息的能力,政府提供有关东道国地理的、经济的和法律条件的信息,包括政治风险在内的国家风险预警、行业调研和具体的投资机会信息,对于圈定的投资机会给予项目开发和可行性研究。为海外投资提供担保,担保风险包括东道国征用、毁约险、战争险、资本自由流动等。

(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

宁波在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方面起步较早,自2002年成立北欧工业园以来,宁波陆续建立了中意宁波生态园、中捷产业园等园区,现有4个国际产业园,承接合作国家产业转移,集聚高端项目。现有4家园区合作层次较高,3家是政府主导国家间的合作项目,1家为园区间合作项目。经过园区实地走访及相关企业调研了解到,园区建设中存在合作双方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明确的问题。不能重复发挥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因此,一是合作园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进一步壮大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服务外包、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提高对合作园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二是为实现园区产业引导、集聚及培育的发展目标,园区建设应顺应开放型经济投资基地化、产业链条化趋势,加快推进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的进驻。同时,要积极适应和调整投资主体的产业布局方式的转变,开展产业链条招商和产业引导培育,将产品、产业生产的前道、后序企业都招引过来,增强合作园产业聚集,形成完整产业链。三是不断完善园区管理服务体系。根据国际企业偏好轻资产化、集约式经营等方式的投资特点,建议园区要高度重视合作园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以满足投资需求。建议加快200亩标准化厂房建设,提供多样化、集约式的厂房供应,以满足不同投资方的需求。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对各部门参与和服务园区建设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