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湾区需加强配送服务:探讨顺丰模式优化

大湾区需加强配送服务:探讨顺丰模式优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卫依靠广东和香港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创立了“顺丰”。在2017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的顺丰创始人王卫也现身会场,讨论湾区的未来。1993年3月26日,王卫在广东顺德注册成立顺丰公司,创业初期公司只有6个人。大湾区要想涌现更多像顺丰和大疆科技这样的企业,当务之急就是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

大湾区需加强配送服务:探讨顺丰模式优化

王卫依靠广东和香港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创立了“顺丰”。尽管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流动已经越来越便利了,但仍存在一些有形和无形的制度障碍,比如税收问题。

在2017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的顺丰创始人王卫也现身会场,讨论湾区的未来。为此,王卫幽默地说:“我的低调牌坊这次真的没有了。”王卫之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露面,是因为他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亲历者,正如马化腾所言,“从顺丰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成长历程”。

与一般企业家的经历不同,王卫出生在上海,童年时移居香港,后来回到内地,依靠广东和香港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创立了顺丰。

王卫最初在广东顺德做印染生意,当时把样品寄给香港的客户看,要花比较长的时间,王卫还试过在码头边请求他人帮忙捎样品去香港。那时很多香港人都在广东开工厂,都有这方面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经常往返于香港和内地的王卫有时会受人之托捎带货物往来于两岸。由此王卫萌生了自己做快递公司的想法。22岁的王卫从父亲那里借来10万元启动资金,和几个伙伴合作成立了专门送快件的公司。1993年3月26日,王卫在广东顺德注册成立顺丰公司,创业初期公司只有6个人。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的运营模式从代理制改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随后,顺丰开始确立在国内高端快递行业的地位。

2003年,随着顺丰公司不断扩大,王卫又把他的目光投向了天空。与扬子江快运签订合同后,顺丰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运企业。

后来,顺丰的业务量越来越大,并成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2017年年初,顺丰借壳鼎泰新材在深交所上市,随着顺丰控股股价的上涨,王卫的个人资产一度超过李嘉诚

关于王卫成功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王卫作为企业家有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他看到了粤港两地巨大的物流需求,于是只身北上从零开始创立了顺丰公司。顺丰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龙头,主要凭借的是它的优质服务。这和王卫在香港的生活经历分不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本身已有敦豪(DHL)、联邦快递等世界知名的速运公司在此服务,而且香港客户对服务品质要求严格,顺丰可以随时学习这些公司的服务模式。正因为如此,顺丰迅速崛起,将市场从粤港两地扩展至整个中国内地,乃至全世界。

顺丰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就是王卫北上创立顺丰,这也是王卫和当时几乎所有北上港商的最大不同。其他到广东投资设厂的港商几乎在香港都有一定的积累或产业,而王卫当时是赤手空拳北上,就连10万元的启动资金也是从父亲那里借来的。但正是这个举动成就了今天的王卫,也让顺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创新的典型代表。(www.xing528.com)

王卫的创业经历给“树挪死,人挪活”这句俗语提供了充分的佐证。如果王卫当初不是在广东顺德开设公司,而是在香港,顺丰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香港是一个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城市,即便顺丰占据了粤港之间100%的快递服务市场,还是不足以支撑今天市值已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公司。

对于当时的港商来说,将公司的主要业务放在内地是不可想象的。2010年,为了不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关于“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的规定,顺丰速运转变为注册地在深圳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

如果王卫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中国内地蓬勃发展的快递市场就和顺丰公司没有太大关系了。但这也意味着当年快递行业的准入门槛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成了制度性障碍,限制了人才在粤港澳之间的正常流动。对此马化腾建议在出入境政策方面推行适用于高科技人才的绿卡。马化腾还建议在个税方面实行补贴,让港澳的高端人才在大湾区范围内的工作、生活都如同在港澳时一般便利。

近年来,随着粤港两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有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来广东工作和创业。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广东省长期居住、工作及上学的香港人口约有51万。大疆科技就是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大疆科技的创始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4名毕业生,公司的天使投资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今天,大疆科技已经占据了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的近七成,并吸引了上百名香港青年加盟。

尽管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人才流动已经越来越便利了,但仍存在一些有形和无形的制度障碍阻碍人才的流动。虽然通关便利化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也出现了24小时通关服务,但仍存在其他一些障碍,比如税收问题。这样的因素会成为人才流动的障碍。

大湾区要想涌现更多像顺丰和大疆科技这样的企业,当务之急就是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如果人才流动的障碍不能在短时期内被清除,粤港澳三地就应该用更多的制度创新来弥补这个短板,让人才真正在大湾区内流动起来。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判断:湾区之间不断流动的人才能够为所在区域提供新的增长点,就像当年顺丰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优质服务一样。

傅蔚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