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玉门市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土地流转,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

玉门市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土地流转,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进一步加快玉门市县域经济发展,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玉门市发展现代农业应依托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智慧农业、戈壁农业及草食畜牧业,同时积极融入全域旅游,以各村镇的特色农业、农产品为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将智慧农业看作现代农业的升级版本,由现代化向智慧化转型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玉门市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土地流转,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

1.玉门市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需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2018 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与“南向通道建设”背景下,玉门市农产品不仅面临国际竞争准备,还要满足区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清洁化,是玉门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近年来,玉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培育壮大枸杞韭菜人参果葡萄、制种、肉羊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农民持续稳步增收。玉门市积极推行“互联网+特色农业”模式,成功争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实现人参果、枸杞、孜然等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站和县级追溯管理平台,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具备较好基础。为进一步加快玉门市县域经济发展,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玉门市发展现代农业应依托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智慧农业、戈壁农业及草食畜牧业,同时积极融入全域旅游,以各村镇的特色农业、农产品为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1)以创新驱动为途径,发展智慧农业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态势,提出针对农业农村新的发展路径的指导性文件,指出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绿色、有机为指导,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农业科技、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相结合,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智慧农业是在现代农业特点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环保、有机、文化等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将智慧农业看作现代农业的升级版本,由现代化向智慧化转型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带动智慧农业发展,除了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外,还能够与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以科技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此外,智慧农业还能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对玉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集中应用高新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将物联网、大数据、定位系统、传感器设备等,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环境以及质量进行监控,达到农业生产的清洁化;采用无人机机器人等实现农业劳作的智能化;改良种植技术,实现农业种植的绿色、清洁,提高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提升农业产出收益。注重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传性生物资源等知识产权与农业高新技术的结合,共同打造智慧农业产业链。此外,玉门市要紧密结合“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继续积极推行“互联网+特色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并及时反馈给农户,实现“订单式”生产,避免无意义的浪费。

(2)以创新驱动为抓手,积极打造戈壁农业

戈壁农业是在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载体,以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现代设施农业先进技术,发展设施优质蔬菜及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

2017 年甘肃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发展戈壁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玉门市通过利用河西走廊戈壁天然无污染的空气、水质、土壤等条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高效节水、绿色有机、知名品牌为目标,带动戈壁农业规模迅速扩张。

玉门市现辖12个农业乡镇,农业人口9.78万,土地总面积2000万亩,可用于发展戈壁农业的面积达52万亩。玉门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沙漠、戈壁滩、盐碱地等大多无污染,空间隔离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灌溉条件便利,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等明显优势,是甘肃省最适合发展戈壁绿色农业的县市之一。截至2017 年年底,全市建成了玉门顺兴、玉门恒旺等6 个戈壁农业示范园、4个戈壁瓜菜育苗基地、2 个特色林果基地,戈壁利用面积达1.49 万亩(其中,特色林果基地1.1 万亩,戈壁日光温室3893 亩)。在现有的戈壁农业规模基础上,玉门市应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平台,规划建设标准农业产业园区,以高效节水、绿色有机、知名品牌为目标,着力打造甘肃省的戈壁农业示范基地。

同时,玉门市还将光伏产业与戈壁农业有机结合,开发建设光伏日光温室,实现光伏与农业一体化、立体式生产,推动现代农业与新能源产业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此外,玉门市还加强戈壁农业生产队伍建设,对玉门市现有科技人员进行戈壁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农民的本领;引导广大农村青年积极投身戈壁农业发展事业,优化种植者年龄结构,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元投入,积极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实现企业与农民的互利共赢,实现戈壁温室由“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建的多元化投资建设模式。在培育戈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玉门市还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利用电商平台辐射建立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促进戈壁农产品流通外销,并鼓励园区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充分利用戈壁自然景观和绿色无公害生产优势,大力发展采摘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农业。

(3)以创新驱动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草食畜牧业

作为肉羊大县的玉门市,发展草食畜牧业有利于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可以提升玉门市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是玉门市坚持以草业发展为基础,藏粮于草,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玉门市在发展草食畜牧业过程中,紧抓饲草料生产、良种繁育、产品精深加工、疫病防控、流通营销等重点和关键环节,科学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平衡草食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生产效率,促进各环节协调同步发展。扶持肉羊生产龙头企业改善肉羊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提升饲草水平,积极引导大型肉羊生产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式生产、品牌运营、统一销售等多种经营方式,延伸和拉长产业链条,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冷链配送能力,实现产加销有机对接。深度开发肉羊特色产品、创建精品品牌、完善产品营销手段,着力打造绿色、安全、优质、特色肉羊产品品牌,推动玉门市肉羊产品走出去,拓展市场渠道。

此外,在运营模式上,玉门市通过引导、扶持肉羊等养殖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等,构建种养结合的规模化养殖新模式,提高肉羊养殖技术含量和增强盈利能力,使新型生产管理及经营主体成为引领草食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畜牧产业的有生力量。积极扶持经营理念更新快的龙头企业采取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多种组织管理形式,增强经营能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构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互惠互利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双方利益联结共同体,实现分散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推进草食畜牧业全产业链持续发展。

2.榆中县(www.xing528.com)

农业是榆中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榆中县立足县情,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质量兴农战略,开展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种植、经营,抓住全产业链构建、质量保证、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推动榆中县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榆中县的农业发展主要聚焦发展蔬菜、粮食、畜牧等“三大主导产业”,中草药百合“两大特色产业”以及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业“两大延伸产业”。立足优质农产品生产功能和生态农业观光功能,打造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1)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重点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榆中县按照“抓特色、建基地、强技术、提标准、创品牌、促效益”的发展思路,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高原夏菜品牌。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原夏菜的绿色化、规模化种植,培育各具特色的蔬菜标准化种植区域。坚持“稳中东扩”,适度扩大种植面积,并在土质优良,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川水地区建立一批高原夏菜种植基地。

在农业主导产业中,榆中县坚定实施“科技兴菜”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有机种植新技术,促进榆中高原夏菜从量向质的转变;重视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生产基地的监管,积极推广黄板杀虫、性诱杀虫灯、绿色防控等生物防治措施,杜绝高毒和禁限农药的使用,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倡导清洁生产方式,加强尾菜的处理利用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按照农工贸衔接、产供销一体的主体路径,依托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进一步完善农超、农校、农社的对接,提高蔬菜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延伸蔬菜产业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培训工作,为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发展高原夏菜品牌,建立健全榆中高原夏菜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扩大榆中县高原夏菜的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榆中县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市场”的带动模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规模经营,推进种养结合,建成养殖产业优势聚集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实现饲草与养殖业的双向促进。扎实推进畜牧养殖业发展转型升级。

积极稳定地发展生猪肉牛奶牛养殖,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生猪、肉牛和奶牛的养殖良种化、设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以实施“养殖业增量工程”为抓手,加强种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扩大充实现有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加快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扩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推广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及农业有机废弃物,加工生产饲料、有机营养枕和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

(2)以创新驱动为基础,大力建设田园综合体

围绕“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六大体系,按照“1+3+2+X”(核心引领区+示范带动区+辐射发展区+择优推广区)的发展模式,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以李家庄村田园综合体为工作重点,创建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吃、住、游、购、娱一条龙的田园综合体。同时,榆中县通过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鼓励发展休闲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产业;壮大农业经营体系,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建设电商销售中心及“双创”基地;优化生态体系,实施生态绿化造林、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发展循环农业;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耕博物馆民俗餐饮区、生态田园区等配套区域,提高游客接待中心及民宿窑洞等服务水平;优化运行体系,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好宣传工作。

(3)以创新驱动为方向,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着力建设带动力强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结合国家级出口高原夏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瞄准百合、中药材、高原夏菜、畜牧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瑞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升级,以绿色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做好尾菜处理、蔬菜深加工等相关工作,全面提升榆中县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在各大景区设立特产购物中心,宣传推介榆中县特色农产品。

突破榆中县地理位置和交通的限制,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以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商贸物流工业园区的联系,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设立电商物流仓储中转中心,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建立农产品电商经营标准化体系,探索农业跨境电商,通过各产业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地等对接国内外销售市场,推广“互联网+农业”“企业+基地+APP”“集团连基地带农户”等订单种植销售新模式,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打造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的新型流通业态。

(4)打造“双创”氛围,鼓励农民工参与创新驱动工作

依托榆中县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的政策优势,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等培训,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宣传力度,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以生产性农业服务业和生活性农业服务业创业为重点,结合适合创业的绿色农产品经营、民族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家庭农家乐等项目,带动返乡创业。探索现代化农村“电商+旅游”发展模式,优先支持有条件的村镇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电商平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返乡创业就业新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