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解析与探讨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解析与探讨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不是两次劳动,而是一次劳动的两个方面,这便是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由抽象劳动所形成。毛泽东曾就改革教育说过如下一段话,其中就谈到了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可能有帮助。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解析与探讨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在于解决了价值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对这一点也很自豪,他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5]马克思从解剖“商品”这个抽象具体中,发现了商品的二因素和与之对应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这个抽象的概念中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被马克思称为商品的二因素。如果人们生产的产品不是自己使用,而是为了同别的产品相交换,这种生产就是商品生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人们之所以进行商品交换,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商品有交换价值。商品之所以有交换价值,是由于不同的商品具有相同的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在发现商品的二因素后,继续追问:商品的二因素是怎么来的,与什么有关?他发现,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两种形式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有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被马克思称为劳动的二重性。所谓具体劳动,就是以具体形式进行的创造各种财富的劳动。人们通过劳动,制造出对人有用的物品,如电脑桌子、衣服、汽车卫星、飞机等等。制造这些有用物品时,劳动所使用的工具不同、材料不同、技术不同、劳动条件不同、劳动强度不同、劳动时间不同,因此,每一种劳动和每一次劳动都是具体的,所以叫具体劳动。

所谓抽象劳动,就是各种具体劳动的一般性和共同性。虽然各种具体劳动的形式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不同、结果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人的劳动,不是某种动物的活动。“劳动”这个词,就是对人创造物质财富活动的抽象,是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的共同性、一般性、同一性的抽象。为了与具体劳动相区别,马克思把各种具体劳动的共性即一般性称之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不是两次劳动,而是一次劳动的两个方面,这便是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由抽象劳动所形成。抽象劳动形成劳动价值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3.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与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对应,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世上没有离开使用价值独立存在的价值。商品是劳动产品,而劳动则体现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世上没有离开具体劳动的抽象劳动,也不可能有没有一般性的具体劳动。

4.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科学的。马克思关于抽象劳动的概念,符合哲学关于一般性和具体性的关系原理。有的哲学家称一般性为共性,或者为普遍性。有的哲学家称具体性为个别性,或者为特殊性。

任何一类事物,都有其一般性和具体性。人们对具体性的认识,多是通过观察客观把握的,人们通过眼睛看到的,多是具体的。对于一般性,往往是通过抽象把握的。比如,人,就人而言,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就性别而言,有男性和女性;等等。为什么把他们统称为“人”呢?这是因为,虽然这些具体的人无一相同,但他们都有人的一般特征。根据哲学原理,用一个抽象的“人”就把握住了这些具体的不相同的人的一般性。如果人们只说“人”,肯定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指抽象的人。人们用抽象的“人”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如果说到具体的人,那就不仅与别的动物相区别,而且还与其他人相区别。马克思关于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有深刻的哲学依据和哲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创立100多年来,有的经济学家一直对这个问题不理解,不断提出质疑。如果不知道一般性需用抽象思维来把握,不了解哲学的一般原理,就有可能只在具体的应用经济研究中取得成就,不可能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较大作为。(www.xing528.com)

毛泽东曾就改革教育说过如下一段话,其中就谈到了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可能有帮助。他说:“其实,入小学前的小孩,一岁到七岁,接触事物很多。二岁学说话,三岁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点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劳动。这就是观察世界。小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概念。狗,是个大概念。黑狗、黄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里的那条黄狗,就是具体的。人,这个概念已经舍掉了许多东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区别,大人、小孩的区别,中国人、外国人的区别……只剩下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谁见过‘人’?只能见到张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谁也看不见,只看到具体的房子,天津的洋楼,北京的四合院。”[36]

5.劳动价值用劳动时间来计量。用劳动时间作价值计量的单位,是威廉·配第发现的。一般来说,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对一门科学的基本问题,多是先进行定性研究,尔后进行定量研究。但在经济学中,价值先被定量,而后才被马克思定性。任何科学都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的,都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再发展的。马克思在发现了劳动价值是什么后,继承了前人用劳动时间作为价值计量单位的成果,解决了劳动价值的定性和定量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真正的科学。

6.“劳动价值是什么”的解决是马克思的一大功绩。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颂扬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一是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剩余价值理论。其实,马克思关于价值是什么的发现,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伟大发现的基点。马克思的发现,解决了经济学界两千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会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什么是科学,才会知道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什么否定不了,才能明白经济学为什么必须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前行。

在马克思之前的经济学家中,虽然经过多人探索,已经弄明白了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分清了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格;发现了剩余价值;对生产、分配、消费等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政治经济学虽然在沿着科学的道路发展,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仍处于碎片化状态,远没有达到构建起它的理论体系骨架的程度。其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一是“价值是什么”这个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一门科学解决不了它所研究的元问题,那么就无从谈起这门学科已经建立或可以建立。二是经济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还没有得到研究,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还非常模糊,因而经济学还不能算一门科学。人们研究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寻求人类社会关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规律,从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求得人类在更加平等、公正、公平、自由、民主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共进。因此,在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前,谈论经济学科已经成熟还为时尚早。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研究非常重要,但也只能说他们为经济学大厦的建造准备了不少砖、瓦、木料和构件,而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还是由马克思构建的。

可能有人置疑:西方那么多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比如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门格尔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马歇尔的供需价值论,形形色色的诸如知识价值论、创新价值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实行货币扩张政策以扩大就业和生产的凯恩斯经济理论,还有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库兹涅茨的经验统计学,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哈耶克新自由主义,以及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等经济学说,被不少的经济学家所津津乐道,难道它们都不是科学?如果按照构成科学的要素进行思考,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具体方法,可能是科学的,但他们的学说尚不能构成科学经济学科的基础。一门科学学科必须具有科学的含义,还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一是有这门学科的“元问题”。二是有围绕解决“元问题”依据历史和现实所探讨的正确理论支撑。三是要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积累。四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西方有的基础理论比如主观效用价值论把价值视为人的主观想象,当然不科学;有的是循环论证,也就谈不上科学。高鸿业教授的话非常经典:“科学研究的进展所取得的成果往往是积累性的,而西方经济学却不是如此。在一般的科学领域中,随着研究的进展,新的理论不断建立,而原有的正确理论会被保留起来,因此,一门科学所积累的正确知识越来越多。例如,在物理学中,牛顿力学固然能解释宏观物体的运行,却对原子核内部的粒子运动不能加以论证。物理学的进展使它在保留原有的牛顿力学之外又增添了原子理论,从而,物理学在解释宏观物体运行之外,还能对原子内部的运动情况加以说明。因此,随着时间的进展,物理学所含有的正确知识越来越多,所能运用的范围也日益广阔。”[37]“然而,西方经济学情形却不同于此。本书(指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本书作者注)的内容表明,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新的理论往往完全排斥掉旧的学说,新旧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补充而是相互排斥,因此,正确的理论(如果存在的话)并不能随着时间的进展而被积累起来,从而得以增加其数量。例如,边际效用论的出现完全排斥掉了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1936年出现的凯恩斯定律压倒了原有的萨伊定律,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相反的关系又可能形成……学说的流行不取决于其内在的正确性,而要看历史发展的条件而定。这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改变其基本内容的理论体系显然谈不上什么永恒的科学真理。”[38]科学的理论要经过实践检验,但西方的很多理论都经不起实践检验。西方有学者就曾指出,萨缪尔森所谓的有意义的经济理论,没有一个受到过实践验证。现行的很时髦的主张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经过苏联的实践检验已经证明,以它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走私有化道路,绝对是一条不归路。有的西方经济学说,只是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制度辩护,成为阶级的辩护学,因此也就失去了它的科学性。马克思称那些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辩护的经济学是庸俗经济学的原因也在于此。在西方某些非科学的经济学中,也可能会有科学成分,有的经济学说,虽然在总体方面是错误的,但在解决实际具体问题时,也可能会创造出针对某个问题的正确的解决方法,但不能因此称其为科学的经济学科。现在经济学界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这两个部分的理论依据各不相同,因而不能统一。

有人可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经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检验,失败了,因此也不是科学。这种说法罔顾事实。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论证了资产阶级剥削的不合理性,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剥削的基础,是实现平等、公正、公平的唯一途径,按社会需要进行生产是消除生产过剩的有效方法。现实世界的变化,包括资本主义的变化,比如企业的股份化,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福利的增加,这难道不是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在消亡过程中的扬弃吗?基础理论只是方向性指导,而不代替具体操作过程。如果一两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失败就否定物理学定律,那就是幼稚可笑的。马克思的研究,虽然是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不包治百病。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他没有研究,也不可能研究,因为没有可供研究的资料;但如果因此说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的时代他的学说过时了,那就十分的浅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