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应链契约理论详解

供应链契约理论详解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协调是一个研究重点,供应链协调机制是以契约作为基础形成的。在研究供应链时,通常会将契约设计和建立作为重点,只有设计合理的契约,才能确保供应链模型达到最优状态。一些研究人员验证了某些背景下供应链和契约的关系。供应链契约模式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收益共享契约、期权契约等。

供应链契约理论详解

在O2O的线上渠道中,电商平台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电商平台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协调好线下和线上渠道之间的关系。所以本研究课题在进行理论综述时,最先对供应链均衡理论进行了阐述。

3.1.1.1 供应链契约协调

Spengler曾对报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供应链协调研究正是以此作为开端。许多研究人员都分析了该领域的问题,他们在探讨供应链协调问题时使用了多种方法。供应链管理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公司之间,公司在追求最大化的收益时,由于供应链中存在双边际效应,导致供应链在批发价格契约中难以达到协调要求。为此一些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方法建立了一系列契约结构,即使决策不能集中,也能确保供应链达到协调要求,使链上各成员的能力处在均衡状态上,促使供应链整体创造最大化的绩效。

许多研究人员都界定了供应链协调的概念,Cachon(1980)发表了有关供应链协调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定义了供应链协调,协调指的是供应链能够实现最优行动,假如集合属于纳什均衡,那么在供应链的最优行动中则不存在单向偏差。站在供应链协调层面来讲,协调发挥的作用是在决策不集中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并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协调是一个研究重点,供应链协调机制是以契约作为基础形成的。如果契约合理、规范,则能减少供应链的成本费用,有效控制库存,使信息实现共享,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实力,确保供应链获得良好的收益,科学的契约还能促使各方共同承担风险,可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研究供应链时,通常会将契约设计和建立作为重点,只有设计合理的契约,才能确保供应链模型达到最优状态。一些研究人员验证了某些背景下供应链和契约的关系。供应链契约模式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收益共享契约、期权契约等。

(1)数量折扣契约

这类契约涉及几个具体的内容,例如全数量折扣契约、数量折扣契约等。一些学者对这类契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Corbett(2005)等人提出了供应商获得全面的信息后非对称信息供应链的数量折扣策略。Cachon等人将报童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模型关键组件需求下的数量契约形式。Sirias(2007)等人对时间依赖性折扣和数量折扣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在不同折扣下链上成员获得的毛利差异。刘斌(2009)等人指出假如只有单向激励数量折扣契约,则难以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他们构建了以双向激励为基础的数量折扣,以此来使供应链达到协调要求。彭作(2012)等人提出了完全信息背景下的数量折扣契约,对设计数量折扣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折扣方程。钟磊钢(2014)等人将确定需求作为入手点,对集中式、分散式等库存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非对称和对称信息下VMI供应链的契约形式。张钦红(2008)等人对易腐产品的供应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库存信息在非对称和对称情况下的数量折扣合同,指出在获得对称的信息时,利用数量折扣合同能够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如果无法获得对称的信息,则难以达到协调要求。Taylor(2011)等人指出在报童模型中,零售商获得了非对称信息,假如边际利润较高,零售商难以获得全面的信息,他们会将数量折扣契约作为主要契约。Cachon(2005)等人对制造商竞争背景下的供应链进行了分析,他们比较了定价契约、数量折扣契约和批发价格契约,通过研究发现,定价合同和数量折扣可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可获得理想的供应链收益。赵正佳(2007)将跨国供应链模型作为基础,在分析运输成本和汇率问题后,提出了跨国供应链背景下的数量折扣契约。肖旦(2013)等人将链中的合作联盟作为入手点,分析了零售商和厂商库存合作及零售商库存合作的方式,设计了库存联盟背景下的数量折扣契约。赵海霞(2014)等人分析了排他型竞争供应链背景下厂商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对链内的数量折扣契约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全数量折扣契约是以数量折扣契约作为基础,将阶段式约束加入其中。Weng(2004)等人分析了全单位折扣策略在多种条件下的最合理数量折扣。Kolay(2007)指出全数量折扣契约在信息达到完全要求时可抑制双重边际效应,能够增加收益,可按照需求参数调整折扣率。彭作和(2008)等人对累进制数量折扣契约背景下的单约束产品模型进行了分析。曹宗宏(2011)等人对产品需求以货架展示量作为基础的全单位数量折扣契约进行了分析,在供应链管理中,全单位数量折扣契约的使用较频繁,在论述供应链管理时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2)数量弹性契约

数量弹性契约也被称为数量柔性契约,它属于订货量契约,利用该契约能够解决非确定需求问题。Tsay(2012)将供应链的构成成员作为入手点,建立了模型,对链中各方的动机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效率的原因,建立了数量柔性契约,利用该方法能使成本分配更加合理,避免出现非确定性市场需求,使供应链达到最佳状态,Tsay提出了科学的数量柔性合同契约,分析了这种合同给供应链设计及性能带来的影响,探讨了系统灵活性在预测供应链和库存方面发挥的影响作用,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Graves(2012)等人建立了探究多级供应链柔性契约的研究体系,Sethi(2013)对多阶段和单一阶段的数量弹性契约在现货市场中的需求预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柔性合同中最合理的订单数量及订货批量。Burke(2013)对供应商能力进行了分析,从零售商数据中观察出供应商能力有限时,可利用增量单位折扣和线性折扣使能力数量分配达到合理状态。Lian(2014)等人对提前购买折扣合同进行了分析,虽然零售商在提前承诺下能够获得较多的折扣,但库存风险也会随之增多。Karakaya(2015)等人探讨了分散式链中零售商卖出各类商品的情况,零售商的前订单影响着后订单,采购商家可做出以下选择:首次采购在定期交付阶段进行,二次可对订单进行调整。

(3)价格折扣契约

利用价格折扣契约可对一些复杂模型进行分析。Xie(2003)对曲线端分散背景下的供应最少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成本参数和需求参数发挥的作用,之后对几种价格折扣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最合理的契约形式。Chen(2005)在开展研究工作时设计了销售折扣方案,实施该方案能够使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利润增加,使供应链效率得到改善,确保供应链达到协调要求。安恰(2008)等人探讨了价格折扣契约形式,在O2O双渠道供应链中,价格折扣契约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回购契约

回购契约是指在供应链中,处在上游的供应商制定某个批发价格,供应商将零售商没有销售出的产品购回,供应商设置的回购价格比批发价格低。Pasternack(1985)在研究报童理论时提出可将回见契约应用在供应链中,这能使供应链达到最优状态,进而使供应链更加协调,近年来,有关报童问题的分析工作不断增多,在供应链协调研究中,回购契约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契约。Song(1997)站在乘积需求层面上展开了分析,他指出在分散渠道中,最合理的回购合同与需求函数的斜率有着密切的关系。Ding(1998)等人在分析供应链中的回购契约时对研究范围进行了拓展。Wang(2000)等人探讨了在代理人情况下应用回购合同时决策者行为给供应链带来的影响。Wu分析了两个报童供应链中的竞争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比起不回购,回购后的利润更高。赵泉年(2003)等人指出回购合同能够使零售商在进行库存竞争时达到纳什均衡状态,赵志刚(2007)等人分析了回购契约对供应链需求起到的协调作用。肖玉明(2007)等人指出链上成员成本逐渐增加后,最合理的决策方式是零售商可依照批发价将产品退给供应商的回购契约,他们将比例参数、折价参数作为入手点,探讨了应对和防范供应链风险的方法。在选择回购契约时,订购数量会给供应链的契约带来巨大的影响。Chen(2009)探讨了非对称信息下订货量给协调供应链带来的影响作用。Porteus(2005)探讨了牛鞭效应,提出了优化库存的策略。回购契约不仅可在报童模型中应用,还可应用于存在渠道竞争的供应链中,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Padmanabhan等人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Tsay指出在减少零售商渠道的矛盾时可应用回购契约,该契约还能协调供应链。

(5)期权契约

金融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期权,为避免非确定的供应链引发风险,研究人员探讨了期权契约问题。Barnes(2004)应用两期模型分析了期权契约发挥的协调作用,并在契约协调模型中应用了该契约。Kleindorfer(2007)等人尝试利用期货市场、期权等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Wang(2008)在开展研究工作时,对双向和单向期权合同投入了较多的关注,他指出应用期权模型可以避免随机需求引发的风险,郭琼等人在研究中提到比起报童合同,期权合同更具优越性,他利用半导体市场的数据对该结论进行了验证。胡本勇(2012)指出在对成本参数进行修正后,可使分散决策转变成集中化决策。

(6)收益共享契约

最近几年,这种契约的使用非常普遍,收益共享契约最早出现在影碟租赁行业,在该行业影碟的均价为65美元,顾客租赁一次要花费3美元,每一张影碟租出20多次后才能得到收益,音响店为降低成本,购买的影碟数量较少,因为影碟边际成本低,在采用收益共享契约后,影碟均价减少为8美元,音响店租出3次就可得到收益,此时他们大量购买影碟,不仅使客户观看多种影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还获得了较多的收益。Gerchak(2002)等人比较了批发价格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并将它们应用在装配链中。Cachon(2003)等人比较了其他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具有的特点。Giannoccaro(2003)等人在三级供应链中应用了收益共享契约,分析了在随机需求下,在零售价固定的几个阶段中共享契约发挥的作用。陈夫华等人探讨了多级供应链中应用收益共享契约的问题,他们得出的结论与Giannoccaro的结论是相似的。收益共享契约也被广泛应用在供应链渠道上。Yao(2006)分析了报童模型下两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他认为比起批发价格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发挥的作用更显著,由于两个零售商展开了竞争,所以供应链的效益可得到改善。Ai(2005)在链和链的竞争中应用了收益共享契约,他分析了零售商在共享信息时收入共享合同给其决策带来的影响作用。

(7)其他类型的契约

许多研究人员都对常用契约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有一些人研究了新契约,这些新契约将多个契约思想结合在一起。Cachon(2005)在研究契约问题时对销售回佣契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He(2006)探讨了零售价格、需求量给促销带来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应用惩罚和回馈契约能使供应链达到协调要求。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两部定价机制提供了应用条件,两部定价指的是处在上游的供应商在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时,通常会向处在下游的零售商索取一定的费用,同时收取相应的使用费。Lambertini等人分析了两部定价契约给链上决策机制和定价机制带来的影响作用。

3.1.1.2 O2O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与协调综述

在电商背景下,供应链O2O中存在双渠道,一个是传统渠道,另一个是电子渠道,举例来说,电子渠道和传统订货渠道一同构成了新的供应链,各渠道的成员并不是单一的,每个成员都代表着特定的利益主体。所以在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在渠道上也存在联系,如何抑制双重边际效应,避免渠道之间出现矛盾和纠纷,这是O2O双渠道供应链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1)确定性需求下O2O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与协调(www.xing528.com)

许多学者分析了需求确定背景下O2O双渠道的供应链问题。Chiang(1992)以消费者效用理论作为指导,建立了新的需求模型,这是早期对O2O双渠道进行的定量研究。随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O2O双渠道供应链,双渠道供应链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专家都对它的博弈方法和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此来消除渠道成员因为外部性决策引发的双重边际效应。Rhee(1994)等人在研究中提到汇合渠道能够扩大生产商的市场覆盖范围,可让他们获取更多的收益,然而,因为生产商在争夺客户时会和零售商展开竞争,所以会引发渠道矛盾和其他问题。Tsay(2002)指出假如建立了直销渠道,制造商就会调整电子渠道的价格,这能使链上成员获得更多的收益。Chiang(2003)探讨了O2O双渠道的库存问题。Chen(2003)探讨了O2O双渠道中的服务竞争给决策带来的影响。Yan(2005)等人也对这类问题进行了研究。Cai(2005)分析了O2O双渠道结构给供应链、零售商和厂商带来的影响。在我国的研究文献中,肖剑、常良峰等人也深入探讨和分析了有关O2O双渠道的问题,黄松(2001)等人分析了O2O双渠道下零售商和厂商一同开展的广告促销工作。Cao(2005)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下O2O供应链的协调问题,他以厂商获取非对称信息作为入手点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许多研究人员对某些契约协调进行了分析。Chen(2003)探讨了Stackelberg博弈背景下两部定价契约在协调O2O双渠道时发挥的作用。谢庆华(2005)等人分析了利用数量折扣机制使混合渠道实现协调的方法,并建立了博弈模型,他们指出将数量折扣契约应用在混合渠道中能够协调供应链,在混合渠道中,电子渠道和传统渠道并非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但斌(2005)等人在研究中设计了转移支付补偿机制,它能使零售商和厂商实现帕累托改进,能够让O2O供应链达到协调要求。徐广业(2007)等人构建了电商背景下O2O双渠道的价格折扣模型,他们提出一个转移支付机制,利用该机制可使零售商和厂商实现帕累托改进,他们对收益共享契约进行了调整,以此来分析O2O渠道的协调方法。丁正平(2009)等人探讨了在搭便车背景下供应链利润最多时O2O渠道的定价策略,并对几种O2O双渠道结构下分散决策给定价策略带来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还分析了收益共享契约在协调供应链时发挥的作用。

(2)随机需求下的O2O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与协调

有关不确定需求背景下O2O双渠道的研究较匮乏,这是因为如果需求不确定,就无法分析O2O双渠道中存在的渠道竞争,通常只能分析库存问题,一些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以确定需求作为基础,将一些不确定因素添加进来建立新的模型。Yue(2001)等人将一些随机因素添加到O2O双渠道市场中,通过分析发现,零售价格和需求存在线性关系。Mahar(2005)对上游和下游之间的联合库存进行了分析。Ryan(2006)在分析O2O双渠道中的非确定和确定需求时,对收益共享合同以及成本共担合同进行了改进,并利用它们协调渠道之间的利益。Xu(2008)利用双向收益共享契约消除了O2O双渠道中隐藏的风险。禹爱民(2001)等人针对厂商既拥有电子渠道,又拥有传统渠道的O2O双渠道系统,在联合促销和非确定需求背景下,分析了零售商和厂商的协调问题及价格竞争问题,他们指出利用回购契约可让零售商和厂商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它无法起到协调O2O双渠道供应链的作用。但斌(2005)等人针对链中相同的商品在多种渠道中的替代性,利用报童问题研究框架,探讨了网络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的库存协调问题,他们构建了一个新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协调链上双方的收益,并提出了O2O供应链在达到协调状态时的契约参数。曾敏刚(2007)等人构建了非确定需求背景下厂商占据主导地位的O2O供应链模型,由于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渠道的需求并不是确定的,为了消除零售商和厂商的矛盾,使双方共同获得利益,他们提出了二部线性契约,并确定了零售商和厂商实现共赢时的批发价格区间。

(3)考虑成员行为的O2O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与协调

最近几年,有关成员行为背景下O2O双渠道决策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增多。盛昭瀚(2008)等人将地区差异下的厂商O2O双渠道定价机制作为入手点,分析了电子渠道给区域价格差异定价策略带来的影响作用。Liu(2009)将公平理论作为指导,建立了O2O双渠道模型。邢伟(2011)等人探讨了零售商和厂商在制定决策时受到渠道公平的哪些影响,他们指出如果零售商和生产商抢占的市场份额较多,那么他们会非常重视渠道公平,渠道公平能够使双向边际效应发生变化。许垒(2012)等人建立了以传统渠道查找成本和电子渠道风险作为基础的客户挑选模型,并以此作为入手点,对四类O2O双渠道背景下的制造商渠道效率和决策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多种O2O渠道结构给供应链效率和制造商带来的不同影响。李培勤(2008)等人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他们分析了O2O双渠道背景下一个处在有利地位上的零售商、一个厂商和一个处在不利地位上的零售商共存的情况,他们指出如果不建立电子渠道,占据有利地位和不利地位的零售商在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此时占据有利地位的零售商设置的价格越高,抢占的市场份额越多。

(4)闭环O2O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与补贴

在分析O2O双渠道问题时,如果对再制造和环保投入一定的关注,就会增加研究的难度。唐秋生(2008)等人为消除MeRCRM闭环链中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之间的矛盾,构建了MeRCRM数量折扣模型。徐兵(2009)等人探讨了第三方、零售商和厂商三种回收背景下O2O渠道的回收率和最合理价格。许茂增(2011)等人以博弈理论作为基础建立了厂商开展网络销售、零售商开展传统销售、第三方回收旧产品的O2O双渠道决策模型。探讨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给链上成员的利润和定价策略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分担成本、共享利润的契约,利用该契约使O2O供应链达到协调的要求,徐峰等人分析了再制造下闭环O2O供应链中厂商制定的再制造策略。

一些学者在研究O2O双渠道时,将政府补贴因素添入其中。Ma(2009)构建了政府提供补助的O2O双渠道模型,他认为政府提供补贴能够让零售商、厂商和客户获得较多的利益。刘慧慧(2011)针对废旧电器构建了O2O双渠道竞争模型,描绘了非正规和正规回收企业的盈利和回收处理方式,给出了不同渠道均衡下的翻修比例和定价策略。

(5)零售商O2O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与协调

近年来,电商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厂商开始积极拓展直销渠道,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分析在线零售企业建立体验店和传统零售商建立电子渠道的问题,有关零售商双渠道的研究逐渐增多。陈云(2011)等人对电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他建立了两阶段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零售商O2O渠道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O2O双渠道背景下零售商的利润。张盼(2013)等人分析了服务竞争和价格背景下零售商的O2O渠道策略,利用Hotelling模型探究了零售商服务和价格的均衡解。赵金实(2014)等人利用电商模式中的供应商发货方式,研究了多种主导权背景下零售商O2O渠道策略创造的绩效情况。颜永新(2015)等人指出利用数量折扣契约能够协调零售商O2O供应链,但无法协调供应商O2O供应链,他们还分析了契约参数给供应链绩效带来的影响。

除了利用专业模型开展研究工作外,Frambach(2010)等人还开展了实证研究工作,他们指出拥有大量网购经验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利用在线渠道购买产品;Lu(2014)开展了调查分析工作,他们指出大部分年轻人都喜欢通过线上渠道购买产品,他们没有养成通过传统渠道购买产品的习惯。

3.1.1.3 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述

在供应链管理研究中,有关突发事件下应急响应的研究占据着重要地位,O2O电商平台将传统零售商和电子渠道联系在一起,为使这两个渠道达到均衡要求,必须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投入足够的关注。一些研究人员探讨了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的问题。李效良(2000)带领研究人员分析了牛鞭效应出现的原因,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Lee(2007)发表了有关供应链管理的论文,他的论文在牛鞭效应研究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有几个因素导致了牛鞭效应,包括短缺博弈、价格波动、批量订货和信息处理。实务界和理论界研究了应对和减少牛鞭效应的问题,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供应链中,除需求信息放大产生牛鞭效应外,因为链上成员存在技术联系,所以链上的价格、提前期等都会使利润和需求在扰动的影响下向上游缩小或放大。陈宏(2009)等人将国民经济中的直接经济效益带来的间接效益总量的改变,即波及效应添加到供应链研究中,论述了有关供应链波及的问题,并将它当作牛鞭效应的研究内容之一。迈入新世纪后,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供应链突发事件的管理问题。在构建供应链时,要对外部环境稳定状态下供应链的运行投入关注。但许多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例如自然灾害、罢工、机器损毁等,这会影响到供应链并引发波及效应,使供应链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分析供应链的管理问题。

在管理运筹学中,应急管理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是对干扰进行有效的干预,利用较少的成本达到连续运行目的的管理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航空领域最先应用了应急管理,911事件出现后,于刚(2003)等人建立了应急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为航班的应急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大陆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应用该系统后,它们的实时性能得到了提升,航班延误率有所下降,帮助航空公司节省了数千万的运营费用。

(1)单渠道供应链应急管理

JensCausen(2001)等人提出了应急管理概念。一些学者分析了当出现突发状况后如何开展供应链应急管理工作的问题,其中,Qi(2002)率先发表了相关研究文章,他分析了二阶段供应链在线性需求函数下,供应链借助全数量折扣契约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在生产行业中,Xia(2004)分析了存储体系中应急管理的问题。Yang(2005)探讨了生产函数为凸函数生产成本发生变化时,如何按照应急管理要求对之前的计划进行修订,以此来减少存储系统受到影响的问题。Xu(2012)以Qi开展的研究工作作为基础,对需求函数的范围进行了扩展,他还分析了链中费用变化的问题。Huang(2013)分析了生产费用函数和线性需求函数为凸函数时的情况。雷东(2013)等人分析了线性需求函数背景下,生产费用和需求共同发挥影响作用的情况。姚珣(2014)等人对雷东的研究进行了扩展,探讨了非线性需求函数背景下的影响作用。曹二保(2014)等人分析了指数函数下非线性需求的影响情况。吴忠和(2015)等将成本当作凸函数,分析了购买费用和需求共同发挥影响作用下的协调策略,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将约束策略和全数量折扣契约作为基础展开的。在出现突发事件后,运用多种契约协调供应链属于供应链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于辉(2015)等人对两节点上的供应链在需求产生影响作用时,修正数量折扣契约以此消除紧急事件产生影响作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还对批发价契约、回购契约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紧急事件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吴忠和(2015)等人分析了期权契约背景下费用和需求一同产生影响作用时的解决策略,对单渠道非确定需求供应链的应急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Lei(2013)在研究紧急事件管理问题时,将不对称信息添加到研究中,分析了不对称信息带来的影响。周建中(2013)等人也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管理问题。王玉燕(2014)在闭环供应链中应用了回购契约,分析了闭环供应链中回购契约发挥的作用,她还分析了收益共享契约背景下的供应链情况。王银河(2014)等人分析了闭环供应链背景下的回收情况。李新然(2014)等人设计了新契约,他们认为利用收益成本共享契约可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胡劲松(2015)等人对传统供应链中的阶段进行了延伸,分析了采用价格折扣契约后三级供应链防范紧急事件时制定的决策。庞庆华(2015)在三级供应链中运用了收益共享契约,探讨了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的方法。Chen(2012)等人利用零售商模式代替了过去的供应商模式,分析了零售商占据主导地位后供应链的决策管理问题。张欢(2013)等人站在外部环境角度,分析了环境给第三方虚拟供应链带来的影响。高波(2011)等人以时间作为入手点,分析了带有敏感性特征的价格和需求下的供应链管理紧急事件的情况。吴忠和(2010)将农产品的时间价格作为入手点,分析利用全数量契约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的方法。这类研究主要分析了费用和需求的变化情况。Tomlin(2011)站在供应链中断层面,探讨了供应链紧急事件管理问题。盛方正等人对供应中断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多零售商供应链应急管理

当紧急事件管理研究逐渐增多后,供应链管理研究不再只将单渠道作为研究内容,而是开始研究一些复杂的渠道。在单一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的供应链中,Xiao(2000)对两个零售商存在竞争关系,在受到投资敏感系数和需求影响下的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他还分析了单一厂商和两个博弈竞争零售商之间存在的关系,针对双市场或单市场需求影响下,由零售商或厂商承担偏差费用,利用全单位数量折扣契约和线性数量折扣契约协调供应链的情况展开了讨论。Xiao(2000)分析了费用和需求一同产生影响作用时供应链的紧急管理问题。曹二保(2006)等人对Xiao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拓展,建立了单一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的模型,分析了多个零售商产生影响作用时的管理策略,他们指出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可使供应链达到协调要求。吴忠和(2010)等人设置了三个影响变量,研究了价格、生产费用、需求同时产生影响作用的情况,并利用全数量折扣使博弈中的零售商达到了均衡状态。Zhang(2010)探讨了收益共享背景下零售商制定的策略。王旭(2011)等人在多个零售商的供应链中引入了闭环结构,分析了两个零售商展开竞争时的供应链紧急事件管理策略。

(3)多供应商供应链应急管理

在多个供应商的供应链中存在多个对单个的结构,即唯一的零售商对几个供应商的供应链,此外,还存在多个对多个的情况,即网络结构,在多个对单个的供应链中,研究人员对多源采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Yu(2001)分析了链中双源和单源采购解决供应链紧急事件的情况。Li(2002)探讨了双源供应链背景下的供应中断情况。Xanthopoulos(2006)将报童模型作为指导,分析了双源供应背景下的风险。他在研究多个供应商的供应链管理问题时,主要是将供应问题作为研究重点。Hu(2007)将供应链的波动和风险问题放置在需求和供应两个阶段,探讨了单一零售商和两个供应商背景下需求和供给的问题。滕春贤(2008)等人对供应链结构进行了扩展,建立了由几个零售商和供应商共同构成的供应链,探讨了需求影响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Yang(2007)等人分析了收益共享契约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紧急事件的情况。徐兵(2011)等人探讨了回购和二次订货的问题。Baghalian(2012)对服务进行了级别划分,探讨了服务分级的供应链需求影响问题。此外,Matsuo(2014)探讨了企业的发展问题,主要分析了丰田供应链在日本特大地震后的应急策略,在以具体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O2O双渠道供应链应急管理

学者们研究O2O供应链的时间较晚,但这项研究工作发展速度较快,这与电商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有关紧急事件管理的研究不断增多,但由于O2O供应链自身存在一些难度,所以有关O2O供应链紧急事件管理的研究较匮乏。周伟刚(2003)等利用价值函数分析了O2O供应链在价值产生影响作用时制定的决策。Huang(2005)探讨了厂商O2O供应链在需求产生影响作用时制定的策略,分析了成本给O2O供应链制定价格带来的影响作用;黄松(2006)等人分析了费用和成本同时产生影响作用时O2O供应链的决策情况,给出了在各种影响作用下的生产调整区间。Cao(2007)在分析需求产生的影响作用后构建了决策模型。曹二保(2010)等人指出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可使O2O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在对其进行改进后,该供应链和双向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存在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