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的双元结合:模仿与自主创新

创新的双元结合:模仿与自主创新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自主创新傅家骥在《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将自主创新定义为: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从而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四)自主创新的优劣分析自主创新是当今国际上成功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经常采用的创新方式。

创新的双元结合:模仿与自主创新

与创新活动实施主体、实施层面以及创新强度不同,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则是从新技术来源的角度划分的,与创新实施主体、层面和创新强度无关。

(一)自主创新

傅家骥在《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将自主创新定义为: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从而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可以用来表征一国的创新特征,即为一国不依赖外部的技术引进,而依靠本国自身力量独立开发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由其定义可知,自主创新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技术突破的内生性。自主创新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国家)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国家)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这也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二是技术与市场的率先性。实施自主创新的企业通常以率先性作为努力的目标,以防止跟随者抢占技术和市场的先机。因此,率先性体现在技术和市场两环节,自主创新企业既是技术上的先锋,也是市场的先锋。三是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企业(国家)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知识和能力支持,并且知识和能力支持贯穿于创新链的每一个环节。在企业(国家)的自主创新过程中,不仅局限在核心技术是内生的,而且创新的后续过程(包括生产制造、商品化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由自身推动来完成。

(二)模仿创新

所谓模仿创新,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定义是:企业(国家)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同时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国家)竞争,以此确立自身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以模仿为基础,与自主创新有本质不同,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模仿跟随性。模仿创新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吸取率先成功者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吸收与继承率先者创新者的成果。这种经验与成果的吸收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而且在市场开发方面也充分显现。二是研究开发的针对性。模仿创新就其创新活动本质来看,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完全照搬率先者的新技术,它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从事其事先既定的研究开发活动,其研究开发不仅包括对率先者技术的反求,还包括对率先者技术的完善或进一步开发。从企业(国家)模仿创新的实践来看,模仿创新的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创新链的生产工艺环节。三是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由于模仿创新省去了新技术探索性开发的大量早期投入和新市场开发建设的大量风险投入,只需要在创新链的中游环节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向中部聚积(图2-3)。

图2-3 创新投入在创新链分部示意图

(三)模仿创新的优劣分析

由上述模仿创新的定义和特点可知,模仿创新产品的竞争力主要得益于模仿创新产品的低成本、低风险、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得先决条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模仿创新不是技术的开拓探索者,只是新技术的积极追随学习者,在追随学习中进行完善和在开发。其研究开发具有投资高度的方向性、集中性和针对性,能有效规避研究探索的风险,充分体现该创新类型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从技术研发的角度发现,模仿创新属于渐进性创新行为。由于技术环节创新能力薄弱,因此,模仿创新企业(国家)会将竞争取胜的希望后移至生产和销售环节,通过细分市场和市场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生产,改进工艺设计,在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培植自己的竞争优势。此外,模仿创新对企业(国家)竞争力的促进是通过快速高效的技术积累来实现的。技术积累(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目前尚无较为成熟的定义,这里沿用傅家骥在《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对其的定义,是指企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是沿特定的方向和轨道逐步积累下来的,并内化到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技术知识和能力。技术积累通常有“自主探索”和“样板引导”两种基本模式,自主探索只适合领先型自主创新的先进企业(国家),而样板引导则是在领先企业成功经验的示范指引下进行技术积累,模仿创新正是将“自主探索”和“样板引导”有机结合的一种技术积累途径,这也是世界上众多后进企业(国家)赶超先进企业(国家),提高企业(国家)竞争力最典型的一种创新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就是模仿创新优势体现的典型代表。(www.xing528.com)

模仿创新的优势能给企业(国家)带来丰厚利润回报的同时,其劣势也会让企业(国家)陷入被动格局。主要体现在:一是技术被动的适应。其创新本质就决定了模仿创新在技术上不可能出现重大、改变技术轨道的技术突破,不可能在技术积累方面进行长远规划。二是如果出现壁垒,将直接影响创新的实现。这类壁垒主要有技术壁垒法律保护壁垒两种类型,领先型自主创新企业(国家)一旦建立技术壁垒或是法律保护壁垒,核心技术信息由于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法律的存在而被封喉,必将严重阻碍模仿创新的实施,从而给后发企业(国家)带来致命打击。

(四)自主创新的优劣分析

自主创新是当今国际上成功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经常采用的创新方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三方面。在技术开发环节中,企业(国家)的技术突破来源于组织内部,是组织长期技术积累和研究开发努力的产物,这种技术内生性特点有助于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加上专利保护法律的巩固,使得自主创新企业(国家)的技术垄断地位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同时涉及全新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通常会带来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形成新的创新集群和簇射现象,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自身的领袖地位。例如美国杜邦公司通过对人造橡胶、化学纤维塑料三大合成材料的自主创新,稳固地占据了世界化工原料市场,引起了世界汽车业、服装业等行业的深刻变化,增加了自身在化工领域的核心地位。生产制造方面,自主创新由于较早建立起与新产品生产相适应的企业核心能力,因此,自主创新企业(国家)能先于其他企业(国家)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竞争优势。在市场销售环节,自主创新企业(国家)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放市场初期,自主创新企业(国家)将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并且其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将演变成本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此举将奠定其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极大增强了企业(国家)的竞争力。此外,自主创新企业(国家)较早建立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网,创新产品在组织生产和市场销售方面均有较强的保障。

尽管自主创新有众多优势,但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即高投入和高风险性。而且这种高投入和高风险贯穿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在技术研发阶段中,为了获得有效的技术突破,组织必须具备雄厚的研究开发能力,拥有基础研究力量的科研人员队伍和研发经费;在生产方面,对生产操作人员专门的专业培训,协助生产链上下游协作单位提高技术能力,确保自主创新质量是企业首先面临的任务和风险;市场营销环节中,市场开发、广告宣传、用户对自主创新产品的认识、使用等方面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而这种投入具有很强的外溢效果(很大部分的投资收益将被模仿跟进者无偿占有),加之市场开发较强的迟滞性,都无疑增大了自主创新的风险。例如,当今风靡全球的3M便利贴,在刚投放市场时备受冷落,直到十多年后才被消费者接受,转变为热门畅销产品。根据曼斯菲尔德对美国三家大公司自主创新的调查分析,60%的创新项目通过研究开发能获得技术的成功,后续只有30%的项目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最终却只有12%的项目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5]。

(五)双元创新——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组合

技术领先是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出于其自身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均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必须掌握关键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考察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大致相同的规律:即经历技术引进、模仿跟随等追赶学习阶段,不断积累创新能力,逐步加强研究开发投入,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为主推动企业蓬勃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例如,美国工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对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创新,日本二战后奇迹般的经济振兴在相当程度上也得益于对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工业技术的模仿创新。据此可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是相互依存,紧密关联。模仿创新投入少、风险低、主要技术力量在创新链中后期投入等温和型的创新优势,能有效缓解我国企业创新资金紧缺、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的矛盾。同时,模仿创新能实现技术积累,逐步增强基础竞争力,是实现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必经阶段。

2021年作为我国“十四五”发展的新征程,要想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实施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结合的双元创新,对我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还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