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解读习近平讲话:认清大循环与双循环

深入解读习近平讲话:认清大循环与双循环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作出了深刻阐释。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阐释了提出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考虑,并强调了“大循环”与“双循环”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要弄明白“大循环”“双循环”,习近平这几次重要讲话一定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同时,习近平着重讲了创新的问题。

深入解读习近平讲话:认清大循环与双循环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面都给予很高的关注。

“大循环”“双循环”有何内涵?党中央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有何深意?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作出了深刻阐释。

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

5月23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他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阐释了提出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考虑,并强调了“大循环”与“双循环”的内在逻辑关系。

8月20日在安徽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21日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他又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具体要求。

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从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9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又从改革的角度提出要求,强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此外,在习近平近期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新发展格局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深刻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优势、短板、重点等,从创新、开放、改革等方面提出要求,还着重强调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和把握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我们要弄明白“大循环”“双循环”,习近平这几次重要讲话一定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个循环系统畅通,经济发展就有利。反之,哪个环节阻滞,上下游都受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发展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日益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习近平在政协联组会上列举了一系列不利局面,如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

以前开一家便利店,需要办食品经营许可证、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等5张证,现在只要1张综合许可证——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一业一证”改革,如今已在便利店、健身场馆、宾馆、药店、饭店等43个行业探索推行。

2020年8月4日,一家主营便利店业务的商贸公司工作人员展示新申领的行业综合许可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习近平分析指出,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是我们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在世界动荡变革期,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唯有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习近平所要求的那样,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这个循环要畅通起来,就必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特别是供给体系和国内需求要更加适配。

这些要求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一脉相承。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才培育了立足国内市场的有利条件。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面向未来,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上,习近平都从改革角度提出要求,而且是力度更大、层次更深、范围更广的改革。

同时,习近平着重讲了创新的问题。他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畅通大循环是难以做到的。增强发展动力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每次谈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几乎都要提到创新。(www.xing528.com)

在政协联组会上,他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他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他强调,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至关重要。

在不同场合,习近平反复强调,厘清这个重要概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的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从世界大势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致力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习近平一再强调,“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从我国发展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谈了六方面重要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他强调,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在开放前沿海南自贸港,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近日与海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海南自贸港洋浦经济开发区独立办学,计划2021年首期招生。这是德国公办高校在国外的首个独立办学项目,也是中国境内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开创我国教育领域对外开放的又一新纪录。

——“这是海南自贸港非常独特的制度创新,也是对老百姓的一大政策红利。”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说,海南自贸港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实行高标准开放,引进国外优势资源办医、办学,不仅有利于吸引国内居民到海南学习、就医,也有利于吸引周边国家的人来海南就医、就学,增加服务贸易的收入。

2020年4月8日,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习近平还指出,在推进对外开放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二是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中国领导人日前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强调,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海外专家认为,中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广阔机遇,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2020年9月5日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海外声音

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教授熊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准确稳妥把握当前局面,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布局清晰,有力提振了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阿根廷中国问题专家卢卡斯·瓜尔达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和扩大国内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预计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多措施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鼓励人才和科研团队,让他们拥有开展研究所需的全部资源。”

阅读指引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习近平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合肥8月22日电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